帚去远古历史的尘埃让骆越文化再现辉煌

帚去远古历史的尘埃让骆越文化再现辉煌
2019年07月12日 16:54 费米医学

今年,恰逢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20年记念。

公元1899年,清光绪年代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并断定为商代文字。甲骨文的发现为回溯华夏文明的历史源初,为上古文字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帚去远古历史的尘埃

无独有偶,120年后的    今天,中华文明文字起源的又一物证-一骆越石刻文在广西平果甘桑遗址被考古发现。从考古获得的大量石刻文物文字研究的初步成果上看可以推定:甘桑骆越石刻文与甲骨文一脉象形文字之源,或同时或早于甲骨文,其与甲骨文一道分别代表北南方文化一体的中华文明。

“龙骆传人”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骆越石刻文

中华民族无愧于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元愧于古四大文明中最具独特且一脉传承至今的悠久灿烂文明。其最据古老代表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字、骆越文字足以佐证!

发现甲骨文已是120年前的事了,那么,撰写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东汉许慎恐怕在著书时还不知道中国文字的源初还有除简犊文字、金铭文字、大小篆书外的甲骨文,更别说今天考古发现的石刻骆越文字。但不管怎么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将汉字的454个偏旁部首确定下来,为汉字奠定了标准,开启了汉字发展演变至今为我所用的先河,掀起了中华文明代表的汉字光辉史页。

对广西平果甘桑珞越石刻文的考古发现也历经坎坷八年有余,起初学术界围绕文字、年代、内容一直争论不休。较为相近的观点是:一,属先秦文字。二,南方少数民族壮族祖先文字。三,是古珞越民族创造的文字,这些文字和殷商王国甲骨文的成熟程度相近。

笔者认为:对甘桑石刻文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遗址发现地、地域民族等方面粗下结论,应该打开视野登高望远,站在古中华文明文字起源的史头去思考和研究。最近,历史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懿陆先生箸作出版了一部研究骆越文化的专著《骆越史》,书中就大胆且划时代的研究观点与结论。

从学术上讲,我们在遵重历史的前题之下需要百花齐放,更应该提畅百家争鸣。

骆越文明研究专家

要认识和研究以文字为核心代表的甘桑骆越石刻文,首先,要从骆越开始。

什么是骆越?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骆越,由部落联盟而成的方国 ,是百越众支系下的其中一支。西瓯、骆越是壮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

学术界公认,骆越古国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南至越南的红河流域。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这个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武鸣。从历史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骆越人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骆越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处中原与华南、西南往来的交汇处,长期的多民族杂居、交流与融合,其文化亦具有多元色彩。其中最能体现骆越文化自身发展特点的是这一地区的青铜文化。

骆越古国(骆越),是先秦壮侗语族民族祖先在岭南建立,骆越人是今天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 。学术界公认,骆越古国(壮文:Luegvet)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这个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武鸣大明山南麓。骆越名称的由来,众说不一。带有倾向性的说法是因垦食"雒田"而得名。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七叶榆河条引《交州外域记》说:"交趾未立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随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雒民。" 雒与骆通。骆民,即骆越之民。 《逸周书》说"路人大竹",有人认为贡大竹的"路人"就是骆人,也就是骆越。《吕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味者有"越骆之菌"。高诱注曰:"越骆,国名"。越骆是骆越族称词序的颠倒。旧本《水经注》里将"骆越"写作"越骆",如"温水"下说:"盖藉度铜鼓即越骆也"。又同书"叶榆河"下说:"击益州臣所将越骆万余人"。由此可见,越骆就是骆越,本为越的别名。《史记·南越列传》载赵佗上汉文帝书曰:"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骆裸"二字实是"鸟田"的壮语汉译字)亦称王。"武帝平南越时,"越桂林监居翁谕告瓯骆"属汉,得封侯。其中的"骆"就是骆越。

《后汉书·马援列传》载:"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骆越之名才正式出现中国文献。关于《后汉书·马援传》中的骆越,李贤注曰:"骆者,越别名"。

但是较为遗憾的是,能证明上述骆越、国都、文化最具代表的文字考古却未系统、完整地发现,这对研究骆越与骆越文化不能不说是一大缺失,最起码对骆越与骆越文化的科学定义缺乏依据。

2011年12月,我注意到新华网张莺署名的一篇评论,题目是《专家认为中国骆越人在四千年前创造了文字》” 中国骆越人在四千年前创造了文字,终结了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没有文字的论断。此次骆越文字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文字的历史,证明了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日前发布消息称,中国骆越人在四千年前创造了文字,终结了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没有文字的论断。此次骆越文字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文字的历史,证明了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此之前,中国史学界一致认为壮族先民没有文字。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介绍,研究会的专家收集到大量证据证实古骆越人在四千年前创制了表意文字。这一骆越文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成型于大石铲文化(4000-6000年前)鼎盛时期,和中原的古甲骨文以及水族的水书都有一定渊源。

今年10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在百色市平果县马头镇甘桑大石铲祭祀遗址发现数十块写满了古文字的石板和大石铲碎片。12月19日,专家再次前往并进行现场考察。研究发现,最大的一块文字石长103厘米,宽55厘米,上面写満了数百个字符,大多是成句的占卜辞和祭祀文。据初步统计,这些石片上的字符有1000多个。

专家们根据散布在文字石片旁的完整大石铲推断,这些古骆越石片字出现的时期和大石铲时代相同。这说明甘桑大石铲祭祀遗址上的古骆越文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古老成型文字之一。

据悉,去年11月研究会专家即在广西大明山上发现大型古骆越祭祀坛,并在祭祀坛上发现图案和符号。广西博物馆原馆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蒋廷瑜认定这些图案和符号为新石器时代古骆越人祭祀的刻画符号。

随后,研究会专家在广西南宁市的武鸣县、隆安县、百色市田东县等骆越祭祀遗址分布区发现了大量刻在石器、玉器、骨片上的古文字符号,这些符号明显为单个或单句,被专家认定为早期文字。

这里似乎可以推定结论,骆越指南方一部份少数民族祖先,骆越文字也可能是壮侗民族最早创造的文字。

笔者也查阅了广西李志强先生所著《平果甘桑石刻文图像叙事》一书。书中已故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和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覃芳研究员对平果甘桑石刻文的定性值得我们高度肯定和重视。两位判断认为:这些文字是古骆越民族创造的文字,这些文字和殷商王国甲骨文的成熟程度相近。覃芳研究员从六个方面总结认为平果甘桑石刻文字的年代堆断在战国时期。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仍有一定局限性。

肩负起民族与人类发展的责任去努力探索和发现!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地位上去坚定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既是使命也是责任。

二零一八年,云南中华文明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壮侗研究所研究员黄懿陆先生组织了有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学会会员李国生先生等组成的考古团队,在广西平果县李志強老师的协助下,对广西平果县甘桑骆越石刻文考古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深入、广泛地考古挖掘、收集、整理,破释等方面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甘桑骆越石刻文考古上堪称前所未有!

考古工作者不但对平果甘桑骆越石刻文遗址再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同时,扩大在遗址和阜外民间的走访收集工作,有些文物实物甚至追溯到香港和台湾。这次考古发现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文物数量居多并远超殷墟甲骨文博物馆馆藏甲骨文数量。同时,在黄懿陆先生的组织下成立了甘桑骆越研究机构,在大家的努力下,特别是黄懿陆先生利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结合他对甲骨文、考古学、民族文化,甚至是古代易经学、古代占卜卦术、古代数字卦的知识,成功打开了甘桑骆越文的奥秘,掀开了骆越文尘风已久的历史,把甘桑石刻文首次系统完整的呈现于世人。并箸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骆越史》书并新近出版。

黄懿陆先生是一位敢于涉及深奥、提出学术反驳,甚至是推翻古人史书记载的学者。黄懿陆先生曾多次同笔者交流他在对甘桑石刻文考古和骆越石刻文字的破释中的一个重大发现,这个发现堆翻了或者说是纠正了史书关于” 武王伐纣” 纣王已亡的历史记载,黄懿陆先生的考古结论是:纣王未亡,且战且退,最终在甘桑建国,谓之” 骆越国” 。其国疆域至今南海包括今天的越南。纣王迁徒,历经多次惨烈象战……听得笔者神奇向往又频频生疑,中原之地哪有象战?恰巧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了一个节目:讲述了古代中原惊心动魄的士卒骑大象混战的故事,更为巧合的是,我在泰国曼谷参观艺术博物馆时惊喜看到了一幅展现古代驾象大战的油画,那画面磅礡惨烈,气势恢宏……映证了黄懿陆先生在《骆越史》书中的描述。但这一点也被搞古文字的一些学者专家所垢病,针对这些观点,黄懿陆先生毫不为动,他认为在考古学术上要敢于面对反对意见,甚至是批判,他都能用他在考古、易经等多方面的资深学知加以引论和论证,再执见反驳。

象战场面之(血战突围)

这次对平果甘桑石刻文的考古发现,也为各路学术研究者提供了举证实物,谁能完整破释甘桑骆越石刻文所现文字,谁就有了同黄先生论道之理!殊途同归,我们都肩负着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当然,学术界持见不同,也很正常,但真理只有一个!我们不能把考古和古文字研究混淆起来,考古重于发现,研究古文字重于解字溯根。当然两者互为所依所有。这又是笔者一家之见!

就像甲骨文的发现一样,清末王懿荣通过看病抓药发现甲骨文,把中华文字起源向前推至3600年。黄懿陆及其同仁们对平果甘桑石刻文考古发现,骆越文字应为更早或者同期于甲骨文,它掘开了骆越文明的尘埃历史,把一个更加完整丰富且悠久的中华文明承现世人。这是了不起的壮举。

笔者也曾请教于清华大学中国简牍书法艺术研究院学术顾问、甲骨文研究专家于光亭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生教授,对甘桑石刻骆越文的文字研究意见,他们也直言从现存甲骨文与骆越石刻文中可以看到,按照中国上古文字、甲骨文字、简牍文字、金铭文字、大小篆书和汉字的一个演化特点就是:遵循由繁到简的特点,骆越文应该早于甲骨文!这一观点如果成立,中国古文字的起源又要比甲骨文早多少年呢?让我们同黄懿陆先生一同迈入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的茫荒之地吧!那里充满了对开拓者无穷的诱惑,令人神往……

对甘桑骆越石刻文的研究,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结论是:甘桑石刻文字应是上古早期由象形文字近化演变形成的远古文字,甚至早于甲骨文!理由如下:

1,甘桑骆越石刻文有国之器的文字表达形式和功能。其它上古时期文字,包括甲骨文都不具备这样功能。例如:

正面是整篇长文,背面是图腾符号(也可能是国徽) 且多次反复出现。

正面为文字  反面为图腾

2,同属同源象形文字。甘桑骆越石刻文字从形态、构架同上古文字一脉,具有早期象形文字源展、演变的逻辑特征。

3,同样字形的文字在所收集的数数篇石刻文文句中重复出现。

4,与甲骨文有极高相似相同处。特别是(部) 、( 旁) 的使用上。如(口) 、(人或有) 甲骨文与骆越石刻文完全一致。。

5,从骆越石刻文和甲骨文字形上综合比较,骆越石刻文字明显要繁于甲骨文字。并具普遍性,换句话说,甲骨文字更先进成熟些。

6,按照中国汉字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遵循由繁到简的规律,不管是在甲骨文、简犊文字、金铭文字、帛书,甚至于早期彝族古文字等都简于骆越石刻文。

所以,我们大胆堆断在平果县考古发现的石刻文中华上古时期文字。它极有可能与甲骨文同期或早于甲骨文。是同属古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并分别代表北、南早期民族文明的文字象征。

在世界古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谓之最晚,它确是唯一完整传承至今的文明,其典型地代表就是文字。我们有幸于这个时代并肩负着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

去发现、去探索更为久远的文字和文字起源,掀开古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和崭新的篇章!

作者:段皓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