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企业未必就压缩公益投入

经济下行,企业未必就压缩公益投入
2022年07月13日 09:50 汉正家族办公室

近期,伴随着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阶段性、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

这将对企业与基金会的合作产生哪些影响,企业是否会压缩公益相关投入,基金会如何调整策略,有效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和一些企业社会责任(CSR)部门负责人,以及秘书长们一起进行了深入沟通,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在征得对方同意后,和公益界同仁一起分享、探讨。

01、企业与基金会合作没有谁高谁低

企业的庞大规模和巨额的资金,使得它们有力量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的作用与价值正日益凸显。

企业如何看待与基金会的合作?

某上市公司CSR经理A先生:企业与NGO之间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有时候,企业在与基金会合作中是“弱势”一方,即使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企业想要获得的东西,基金会也难以提供。

基金会和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管理模式、财税机制迥然不同,也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是,双方一旦确定了共同的战略目标,所有的策略都围绕达成目标展开,也就为求同存异创造了空间。

“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企业奉献爱心的平台。无论是乡村振兴或共同富裕,对于基金会和企业都是一个新课题。”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王伏虎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基金会和企业的定位要有新突破。企业不仅仅只是捐赠方,更可以运用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力和资源优势参与到项目中。基金会也不只是项目的执行方,而是帮助企业寻求恰当的受助方,使企业资源充分、高效地使用。”

可以看出,企业与基金会都没有把合作当成“你给钱我办事”的简单交易,而是基于章程、契约和共同愿景,创新性地利用手中资源,推动议题改善,参与社会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02、有影响力、专业有效的基金会更受企业青睐

随着政策推动和国内公益慈善领域的发展,很多企业从临时性的捐款捐物,转变为以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为导向,追求影响力的有效公益。

企业如何选择合作的基金会?

某上市公司CSR经理A先生:如果项目从企业角度出发,一起共创,可能更能引起企业的兴趣。当谈及合作中的分工时,他表示“企业希望项目执行和传播都由基金会负责,所有费用可以打包给基金会。但许多基金会的传播工作并不专业。”

某国际咨询公司CSR负责人L女士:每个企业的公益诉求不一样,政府关系、员工参与,品牌效应、市场营销都是企业关注的方向。相信不同的公益组织都能找到与自己目标和愿景相一致的合作方。公益组织在运作过程中的合规性很重要。同时,也希望公益组织能够坚守对愿景的期待,不能为了获得资助背离使命。

从基金会的角度来看,更注重双方在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和对底线的坚守。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王伏虎认为,“基金会首先是寻求与基金会宗旨使命类似的企业合作,双方有共同的明确的目标。基金会在理解企业实现社会责任与追求商业利润对应关系,也希望企业可以了解公益与商业的界限,二者有统一性,但边界是明确的。”

“我们希望与更多认可基金会价值观及服务宗旨,关注妇女儿童发展,热爱公益事业的企业进行合作。”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冯志刚表示,为达成共同的战略目标,基金会将积极创新企业参与公益的模式与路径,充分尊重企业的意愿,合法、合规地使用企业捐赠的资金、物资,惠及更多妇女儿童。而企业需要认可公益价值观,承担起社会责任,而非利用公益完成商业目标。”

瑞森德首席咨询师刘盛认为,“NGO与企业合作不能只谈情怀,更要了解自己与企业合作的筹码是什么?”

而伊利集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合作,堪称企业与基金会共赢的典型案例。伊利集团是乳品行业唯一荣膺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企业。

据了解,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曾协调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获奖团队,以十分优惠的条件为双方合作的扶贫项目拍摄纪录片,用视觉化的方式展现项目成果。有数据显示,该片全网播放量超过5000万人次。

伊利作为冬奥赞助商,也将纪录片带进了冬奥村。一些奥运冠军看到纪录片后,将观后感发到网上,微博阅读量达到8.5亿人次,形成了二次传播的出圈效应,提升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不难发现,具有知名度、专业能力、传播能力的基金会更受企业青睐。这不仅是双方彼此的选择,也是消费观念和市场变化使然。

一方面企业对品牌的塑造与管理,要求遵循对等原则。另外,基金会的专业性也是双方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毕竟筹资是实现公募的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数据源于安永《未来消费者指数》报告

在竞争加剧,增长放缓的环境中,企业更需要通过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占领用户心智,获得市场上的成功。

2022安永《未来消费者指数》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将其纳入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

32%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在消费决策中会优先考虑可持续性和地球环境。68%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品牌应当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正面影响,高于全球平均数据30%。

通过中立客观的第三方视角,传递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也能够提升其行业影响力,在产业链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同时,一个富有成效的公益项目,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成效也是政绩的体现。更多的曝光率,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更可以撬动更多行政资源,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03、CSR不是成本中心,是战略价值中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环比增长0.05%。

虽然PMI/PSI依旧在荣枯线之下,但是降幅比上月收窄。经历了近2个月的疫情反复,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下,呈现恢复向好势头。

经济下行,企业会压缩公益相关投入吗?

某国际咨询公司CSR负责人L女士:影响企业公益投入因素有很多,未必只取决于现在的经济形势和业绩。如果CSR项目缺乏战略性,可能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甚至换一个Leader可能都会不一样。我们目前没有接到削减后续预算的通知。

某上市公司CSR经理A先生:CSR不是成本中心,而是战略价值中心,战略支出不会缩减。如果对公益慈善的投入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甚至还有增加预算的可能。

话虽如此,但是公益界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从2022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受到企业的捐赠在减少。疫情导致预期的活动无法展开,对捐赠企业而言,暂缓捐款也是一个优先选项,部分企业有捐赠意愿,但也表示要到项目可以正常实施的时候再捐。”

▲图片源于网络

“受疫情影响,目前与我们合作的企业,对公益项目的支持的确相对有所减少,包括部分企业在支持的力度上有所减少,支持形式上也由以往的资金支持转变为物资支持等等。”

当下,企业对公益慈善采取何种策略,不仅仅取决于现金流和利润回报,更多的是对价值和未来的研判。

正如《蛋糕经济学》的作者亚历克斯·爱德蒙斯所言,企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大蛋糕来“主动行善”,但不是每一项决策都能增加利润。

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在署名文章《正确认识把握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分配、社会福利与慈善问题》中强调,尊重慈善的自愿性,引导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不是“杀富济贫”。

在消费观念变革和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迫切感,将公益慈善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素。以基金会为代表的公益慈善机构,也通过发挥影响力和专业性,推动企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虽然捐赠减少让公益慈善领域在这个盛夏感受到了阵阵“凉意”,但无数事实验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在动荡与变革面前,悲观者一贯正确,乐观者有机会成功。古往今来往往而然。

转载自NGO观察 ,作者岩松

汉正家族办公室,专注家族传承、基金会和信托!更多信息可搜索【汉正家族办公室】至官方网站进行查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