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巴在网上看到一张挺有意思的图。
图里盘点了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团队在2022年初发布的“2022十大预测”,发现实际只有1个准确,其他9个都出现了较大偏差,甚至是南辕北辙。
网友调侃,错误率高成这样,也是不容易的......
但说句老实话,不只是中金公司,2022年各大券商机构的年初预测有很多都是错误的,即便是那些大家都有提到的,被称之为“一致性预期”的东西,也纷纷出错。
比如:
一致预期跨年行情开门红→实际一开年就几天大跌,网友的愿望从赚大钱直接变成了回本;
一致预期在所有行业里,新能源是最被看好的板块→实际新能源大跌,中证新能源指数全年跌超30%;
一致预期经过2021年大涨和双碳政策“纠偏”后,大宗商品下跌,周期股落寞→实际俄乌冲突,原油进一步走高;
一致预期消费行业的盈利会得到改善和反弹→实际泛消费领域股价跌幅明显;
一致预期港股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实际港股从高点回撤了30%。
可以说,2022年是一致性预期严重受挫的一年。
其实之前国信证券就做过一份研究,对比过去10年间券商年度策略的一致预期结果,准确率也不高,“预测对”的仅占比1/3(10/30),甚至低于“预测错”的占比(11/30)。
站在当时的时点,根据已有信息去做推断,那些预测都是有道理的,而且是被大家所认可的,所以成了一致性预期。
奈何黑天鹅的频发,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甚至使得一些一致性预期根本没办法触及当年的核心矛盾。
比如2018年的金融去杠杆,去年的俄乌冲突。
明确的因果或者核心矛盾,常常要用上帝视角从后视镜去看才会比较清晰,而面对未来,总是比较模糊,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去做推断,一些被忽视的冲击作为变量出现,就会使得原来的推断出现差错,甚至南辕北辙。
当然,也不是所有一致性预期都会错。
我们都一致预期明天太阳会从东边升起,而不是西边,这个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同样的,如果一致性预期符合资产的价值规律,正确率也会比较高。
比如美股加息这事,鲍威尔发出了很明确要压通胀,大幅加息的信号,市场就会一致预期美股下跌,后来也得到了验证。
这是因为股价最简单的定价模型,分子是企业盈利,分母是贴现率,而贴现率又和央行的无风险利率,还有风险溢价有关。
加息之后,利率抬高,自然就影响到了分母贴现率,同时高利率提高融资成本,也影响到了分子企业盈利,所以最后定价就是下跌的。
所以一致性预期未必会错,但错的常常是一致性预期。
因为是一致性预期,大家都看得到,并且做出相应行动,所以股价就会过分反应——
乐观的一致性预期常常造成高估,悲观的一致性预期常常造成低估。
当稍有突发变化或者反向指标出现,就会往反方向走,也就是出错了。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的,就是要警惕那些乐观的一致性预期,这会使得某些标的的价格被推得太高,一有风吹草动,不及预期,就会跌下来了。
在乐观中一定不能丢掉谨慎,也是小巴在去年末反思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核心点。
那2023年又有什么一致性预期呢?
美丽国方面,大家预期加息放缓,经济陷入衰退。
因为从美丽国那边的物价数据来看,cpi已经控制住回落了,所以预期美联储加息已经在收尾阶段,衰退逼近,或许要开启降息。
咱们国内,大家预期疫后经济回暖,货币宽松,消费行业复苏,地产复苏,港股和A股上涨,并且股优于债。
其实主要都是基于经济疫后复苏的预期,但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即便已经放开管控,但以中国14亿的庞大人口数量,出现多轮疫情高峰也是可能,那么就会对企业生产和经济产生冲击。
这是病毒方面比较大的一个不确定性。
还有对于消费行业复苏和地产复苏,人的意愿方面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去年有个新闻是国人半年存了10万亿,现在关于存款最新的新闻是,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同比多增6.5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
从居民部门储蓄角度看,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2020年是增加11.3万亿。
也就是说,2022年居民新增储蓄比之前有更大规模的增长,那么大家在2023年的消费意愿有多强,还有待观察。
至于地产,咱们上周三在《2023第一雷:城投债的大窟窿,房地产的深困局》里面也提到,很多人是基于房价上涨的信仰来买房,即便房地产政策现在很积极,但老百姓有没有足够能力,更关键的是有没有意愿去买,比消费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港股,已经V型反转了,但在2023年是不是能继续向上甚至跑赢A股,也有着风险因素,那就是欧美衰退可能造成的冲击。
所以还是如小巴之前所说的,各家的观点看看就好,不要下那么多判断扰乱自己,而且不要完全以判断和那些预期来指导决策,做好配置,不去赌单一的可能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