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反弹!新拐点要来了吗?

出生人口反弹!新拐点要来了吗?
2025年02月05日 12:00 大巴-理财巴士

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再次给大家拜个年,祝蛇年大吉,好事连连。

说起好事,咱们的人口数据这边,似乎也有了好消息。

国家统计局年前公布了2024年的人口数据:

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

(来源:中国政府网)

要知道,2016年到2023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883万人、1765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1200万人、1062万人、956万人和902万人。

也就是说,相比2023年的902万人,2024年我国多出生了52万人,自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

不过因为人口老龄化,全年死亡人口为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7.76‰

最后总体算下来,2024年全年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24年出生率逆转,虽然增幅不大,但在下行的趋势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凸起”,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来源:国民经略

前面疫情原因,不少人推迟了婚育,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生育需求开始集中释放。

之前我们也提到2023年的结婚人数反弹,结婚小高峰部分就有几率转化为24年的生育小高峰。

还有2024年特殊的象征意义,中国人对龙宝宝情有独钟。

梁建章在《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解读》一文中提到,按照1952到2023新生人口的统计,龙年平均比兔年的多生百分之6.4%,现在2024年只比2023年多生了5.8%,还算生得少的。

上到国家、下到地方的产假、托育、专项附加税、购房优惠等生育刺激政策也有助力。

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程度探索育儿补贴,仅湖北省就有11个地方推出生育补贴,天门市的激励政策尤为突出,市委书记亲自抓生育。

根据湖北省天门市的《关于鼓励生育的七条意见》,生育补贴措施涵盖方方面面:

产前:基因筛查减免费用1000元,接受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治疗还会有3000—1万元补贴。

分娩补助:300元。

一次性生育奖励:生育二孩家庭奖励2000元,生育三孩家庭奖励3000元。

产假补助:生育二孩补助4200元,生育三孩补助4800元。

育儿补贴:从新出生子女落户天门之月起发放至3周岁,二孩每月800元,三孩每月1000元。

购房奖励:生育二孩家庭享受6万元购房补贴,生育三孩家庭享受12万元购房补贴。

如果是教师、医务人员、进城农民、引进人才等特定群体,还可额外享受每人6万元购房补贴,可与生育政策叠加。

如果是双职工教师和医务人员生育三孩,叠加所有鼓励生育政策奖金补贴后,最高能够拿到28.51万。

在天门这种平均房价只有4000元每平的小城市,这笔补贴可以购买一套70平米的住房。

更难得的是,这些补贴并不是遥遥无期的空头支票,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收到补贴的截图,为此,天门政府已经投入390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

(来源:网络)

效果也很明显,2024年天门市出生人口同比增加1050人,增幅达17%,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生育示范生。

(来源:智谷趋势

天门的楼市数据也上去了。

2024年9月底以来,天门市一手房看房量、到访量、签约量明显增加,二手房交易量持续上升。截至2024年底,天门市商品房销售9015套,销售面积106.72万㎡,同比增长12.61%。

这么看来,真金白银砸钱下去,确实是有所成效的。

但生育率真能就此反转吗?

国际上,发钱补贴生育的国家不在少数,韩国、日本、新加坡、瑞典、法国都对新生儿发放现金补贴,政策力度更大,而且即便是一孩的补贴也有。

比如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

2024年6月,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由于人口持续减少,韩国进入了“人口紧急状态”,并誓言要全力以赴解决超低出生率问题,上演“丁克总统”催生的戏剧一幕。

据不完全统计,在韩国的每名新生儿,到7岁可以领到14.9万的补贴。

(来源:澎湃)

如果家中有1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月可以获得100万韩元(约合5050元人民币)的补贴;

抚育1-2岁幼儿的父母,每月可得到50万韩元(约合2525元人民币)的补贴。

(来源:央视网)

2024年,韩国新生儿人数为24.2万,比前一年增长3.1%,9年来首次止跌回升。

(来源:澎湃)

出生人口反弹,不全是补贴的功劳,也和1991年-1996年婴儿潮人口陆续进入婚育年龄有关,所以,生育反弹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长期趋势仍然有待观察。

有些人说,即便是真金白银砸下去,可能只对小城市起效果。

育儿补贴可以刺激生育,但大城市房价高、养育成本高,几万的补贴只是九牛一毛,而对小城市的人来说,这笔钱可能相当于一整年的平均收入。

所以,有人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小城市生孩子,大城市抢人、拼经济

小城市出生,长大到经济发展更好的城市发展,人多了,房地产数据也会更好看。

从全球范围看,生育率下降是一个大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生育意愿越低。

虽然出生人口短暂回升,但我们国家生育率下降的总体趋势,可能也很难扭转,在波动中往下走。

适龄婚育人口减少,婚育观念也在改变。

根据七普数据,从2016年至2023年,育龄妇女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00多万人,未来几年,育龄妇女数量仍然将持续减少。

结婚的人数也在变少,2024年1-3季度,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下降16.57%,2023年全年是768.2万对,疫情后的补偿效应也在消退。

育龄妇女减少、婚育年龄推迟,不孕率提高,几重压力下,最近几年已经能听到越来越多放开单身生育的声音了。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直面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负增长的新时代,并且未雨绸缪。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