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胡德”号主炮开火全过程

详述“胡德”号主炮开火全过程
2020年10月03日 07:00 战争事典

著:布鲁斯·泰勒

译:裴萌

“胡德”号的每台炮塔需要超过70名水兵来操作,舰上没有一种工作比把她的炮弹射向海平线上的目标所须的步骤更复杂了。这一过程从每座炮塔的火药库和炮弹库中开始,它们位于平台甲板和弹药舱中。每间炮弹库有21名水兵,由一名军士长或准尉指挥。1931年,每间炮弹库存放了160枚被帽穿甲弹、40枚高爆弹、24枚教练弹和12枚榴霰弹,不过炮弹的具体配置随时间而不同。

发射“胡德”号主炮的工作从位于炮塔下50英尺的炮弹库开始,所有炮可以同时进行这个过程。炮弹由安装在炮弹间天花板上的液压抓斗从弹箱中吊出,该步由一名操作员控制。抓斗将炮弹移到一台滑车上,接着移到位于扬弹通道底部的回转台车上。同时,火药库班组挑出两具黄铜药筒,把里面的火药交给转运间。完成这步后,他们身后的一道防闪爆舱门会关闭。在转运间中,药包被装入两个防闪爆的运输斗,其中两个药包带有红色的点火垫。当台车和运输斗就绪时,它们被夹住送进主扬弹笼中,该装置可到达炮塔的回转部分。这一步完成后,液压装置将它们一同送入炮室下的工作间。

在日德兰,仅因装甲薄弱、防闪爆措施不足和无烟火药装卸不当就葬送了3艘战列巡洋舰和几乎全部舰员,阵亡3300多人。另一艘,贝蒂的旗舰“狮”号只差分秒便会遭到同样的厄运。有鉴于此,海军制订了巨细无遗的措施和规章,从给所有传声筒加装带铰链的盖子到在各处安装防闪爆舱门,以防悲剧重演。Mk I型炮塔在接受后一种改装时加装的是上升式卷帘门,而“胡德”号装的是0.75英寸厚的旋转门。采用这种设计的原因之一是卷帘门在战斗中卡死的概率太大,不过旋转门在液压压力变化时也易受影响,军械技术兵伯特·皮特曼(Bert Pitman)于1939至1941年在舰上时就忙于修理“B”炮塔的门。此外, 按照弹药库标准安装的电气回路需要大量维护工作。实际上,整个炮塔结构被定义为一处弹药库,并且据信按此标准来运转。

(上图)1932年7 月,“胡德”号前主炮群为拍摄照片而转向右舷。每座炮塔的左侧斜壁上可见观察窗。(莱特与洛根)

现在炮弹和无烟火药被运到了工作间。这里遍布令人眼花的液压泵、阀门和操作杆,由7人操作,包括1名扬弹笼操作员和1名军械技术兵,后者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他的助手中包括炮塔班组的典型代表—被戏称为“炮塔耗子”的资格军械兵,他们是长期服役的一等水兵,并不追求晋升,但会狡黠地在工作时苦中作乐,使生活变得并非不可承受。海军可能颁布严厉的炮塔内禁烟令,但这既难以阻止一位水兵在四周都是待用炮弹的工作间里点燃打火机,也无法阻止他在地板上仔细摆上一堆金属条,然后把垫在底下的条状无烟火药柱点燃,巨大的热量瞬间完成焊接,把他姓名的首字母保存下来。在禁令下仍然会发生这种事:来自苏格兰的一等水兵“矮墩墩”巴尼(Barney)在拼命工作了一上午后,把烈性白酒和军需官的酸橙汁配成极其带劲的饮料来解渴。下班后,在“B”炮塔工作间中有足够的空间让资格军械兵们从事理发和制作烟卷的生意,他们靠这些来增加微薄的收入。任何一支海军都会得到其中成员赋予的特点,它的本职也总是在运作过程中与这些人的生活共存。

(上图)20 世纪30 年代后期,15 英寸炮弹被运到舰上。请注意每枚炮弹的弹带都有绳圈保护。(“胡德”号协会/ 梅森收藏照片)

工作间的主要用途是把炮弹和无烟火药包从主扬弹笼中转移到装弹笼中,后者会把它们运到炮室中。一到工作间,无烟火药就被取出,放在等候位置, 同时几扇防闪爆舱门为保证安全而开开闭闭,令人眼花缭乱。装弹笼就绪后, 无烟火药被两具推弹器推进去,接着炮弹被推到装弹笼下层。装弹笼操作员执行这些操作依靠的是若干套连锁系统,控制每座炮塔运转的这类系统共有37 套。这些系统中设置了操作杆的机械阻隔装置,系统的布局是为了使炮弹以及危险性更大的无烟火药从弹药库顺利运到炮尾,把撞击或意外事件引发毁灭性爆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任何时刻,每门炮使用的系统中最多只允许有3发炮弹,而在该过程中的扬弹笼归位阶段,只有两发与发射药放在一起。“胡德”号的炮术手册用粗体字规定了这一点:

这样,当传下“装弹”命令时,第一发炮弹被向上送入炮室,第二发被向上送入工作间,当主扬弹笼返回扬弹通道底部时,第三发则被装上去,之后在上层用运输斗将无烟火药装入主扬弹笼。我们正在跟踪第一发炮弹的行迹,它现在沿着装弹笼轨道上行,通过另一道防闪爆舱门进入炮塔本身。

一座15英寸炮塔的炮组为20人左右,由炮长指挥。其中4人位于炮后的控制间:测距手(应对指挥权下放到炮塔的情况)、潜望镜观测员、戴耳机的通信兵和炮长,他们的战位有一层3英寸的附加装甲板保护。其余人由副炮长指挥,操作火炮。每门炮有一名瞄准手,他坐在炮左侧15英寸面板的对面。如果火炮由指挥仪指挥,他就盯着一个电子指针;如果炮独立射击,他就盯着一具望远瞄准器,此时该仪器由瞄准器装定手根据射程和提前量进行调整。他转动一个黄铜手轮,就可以使炮管在炮下方一个巨大的液压缸推动下绕着炮耳俯仰。每具瞄准器都根据每门炮特有的弹道特征进行了单独校准。

(上图)15英寸Mk II炮塔及其供弹系统

在炮室的右侧,坐着一名回转手,他的任务是操作液压旋转斜盘引擎,利用支架和齿轮使炮塔回转,回转的速度为每秒2度,因此回转时炮塔相当平稳,炮组中很少有人会察觉。不过,在由指挥仪指挥时,炮塔回转是由工作间中的一处操作台控制的,此时操作员会遵循远程指令。

炮组中还包括2名装填手、1名击发手、1名炮尾手和1名负责处理机械故障的军械技术兵,他们都受炮长指挥。还有1名隔离手,他的任务是在该处发生紧急情况时,切断炮塔的回路,使之与火控系统脱离,直到恢复战斗力为止。

现在炮弹已经升到了与炮尾等高。拉动一根操纵杆,就可以启动一台液压链条填弹机,它会把炮弹沿着装弹槽推进炮尾,直到贴在炮弹底缘上的铜传动带深深插入刻有膛线的炮管。传动带不仅将炮弹安放在药室中,而且解除了装药上的引信的保险。操作另一根操纵杆,将一半的无烟火药装在装弹槽中,击发手则将火药推入炮中。几秒后,他则准备将剩下的214磅火药装入炮管。一处故障便足以中断从弹药库到炮尾的整个流程,而在争分夺秒的射击中,只要有一包火药上的红色打火垫装错方向,便会导致宝贵的时间损失掉。

(上图)1926 年,“X”炮塔转到射界边缘。右手侧的火炮处于30 度的最大仰角。图片左侧的高物体是下层甲板第二无线电报室的无线电中继缆。舰艉方向为“反击” 号。(美国海军历史中心,华盛顿)

有时候, 在炮弹装填后,如果操作员没有减短链条填弹机的行程,下一次击发时无烟火药便会被挤进炮弹的底部,造成的混乱也可以令整座炮塔停止运行。但若不发生这些意外,这个过程便接近完成了,炮闩会随着一声响亮的“砰”被关上。它沿着炮管上面不连续的螺纹旋转时,必须紧贴炮管的内衬,因为它很快就会承受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的冲击。最后,炮尾手将一个小发火管装进点火室,装弹便完成了。这时,瞄准手和回转手会根据远程指挥仪传来的信号,在各自的仪器上装定目标。当他们都完成装定后,电路会接通,炮塔报告:“准备就绪!”顶部指挥仪的瞄准手会通过面前亮起的灯得知这一点。

这一刻到来了。射击警报器会发出尖厉的“叮叮”声,通知军舰准备应对马上要发生的一切。随着巨大的震动和耀眼的闪光,炮弹以超过每秒2400英尺的速度冲出炮管,与此同时,一片火焰吞没了甲板。而在炮塔中,感受到的爆炸比听到的更强烈。由于炮室空气有正压,这里听到的只是一声闷响,但开火时的冲击会造成暂时真空,使许多人排尽了肺里的空气。在齐射时,这几秒钟意味着之后还有一次冲击,因为左侧的炮开始咆哮,炮管被后坐力沿着炮架深深推进炮井里。由一套驻退筒控制的复进机构会吸收后坐力,接着炮管被复位,完成这一动作的气动复位系统是Mk II型炮塔独有的。炮尾刚才承受了接近每平方英寸20吨的压力,现在压缩空气从扬弹通道中存放的气瓶里向它猛吹,以熄灭残焰。之后,随着炮闩打开,炮塔中充满火药燃气的刺鼻气味,水冲刷着炮尾,准备发射下一发。如果炮组经过训练后如机器般高效,加上设备可靠,从运出弹药到开火的过程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如果保证任何时候系统中都有3枚炮弹,每门炮可达到每发约30秒的射速。

“胡德”号主炮开火的过程如上所述。

本文节选自《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图传:1916—1941》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