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了包围莫斯科,攻势必须继续向前推进

希特勒:为了包围莫斯科,攻势必须继续向前推进
2020年10月08日 08:25 战争事典

译者:王行健

(上图)德国高层正在研讨东线形势,由左至右分别为空军统帅赫尔曼·戈林、阿道夫·希特勒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部长威廉·凯特尔

1941年10月初,在莫斯科以西的多数守军落入袋中之后,德军现在面临多种选择。显然,他们现在必须要做的是击溃和俘虏包围圈里面的苏军部队,但指挥官们想得比这还要远几步。事实上,莫斯科外面的战况与德国的战争全局息息相关,如果“台风”行动不能如同预期一样获得胜利的话,那么在“巴巴罗萨”之前制定的很多计划就都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希特勒早在决定入侵苏联的时候,就已经把工业生产能力和原材料的供应都考虑了进去。西线的战事再不断地拖延下去,德国认为美国迟早会加入英国一方。实际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德国决策者们已经认定,美国是英国的秘密盟友。到了1941年春季的时候,已经可以预见,西线的战争不再会有快速结束的可能。1941年的形势对于德国来讲依然是非常理想的,当时还看不到西边会出现什么特别紧迫的威胁,因此,德国人就得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击败苏联。

与西线战争主要由海军和空军带头不同,对苏作战要由陆军率先发动,而且也要让陆军来唱主角。这意味着在1940年全年和1941年上半年时候,陆军武器和装备的生产是享有高度优先权的。在德军跨过苏联的国境线之后没多久,军工生产的重点又被转移到了海军和空军所需的装备上面。这样的决策是基于可以快速击败苏联的推断而做出来的,这种设想也为中央集团军群带来了冬季装备不足的难题。

新的生产计划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来进行准备,区区一纸临时通知无法立即改变生产上面的优先权顺序。之前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这才是1941年10月时德军面临的真正威胁。在军工生产方面,德国已经给陆军武器和弹药安排了较低的优先权,所以与苏联进行持久战会变得问题重重。此外,对苏联的入侵本意是获得新的重要原材料来源,尤其是原油,这是德国的作战行动所迫切需要的。

实际上,德国人已经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对苏作战的胜利上面。如果斯大林的国家不倒台,德国所面临的问题将不只是要在东线打持久战。东线的德军部队存在出现武器弹药供应短缺情况的风险,这一问题必须要加以改善,而不是削减部队武器弹药的供应量。还有,西线的战斗仍然需要大量的燃油和航空引擎供应,德国人只能指望利用高加索的油田来补充他们有限的资源。综上所述的一切都意味着,如果德军在莫斯科的战斗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那将会对德国的战略全局产生严重的影响。冯·博克现在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而且他会发现,他将无权绕过来自上边的干涉,来独立进行决策。

冯·博克元帅早在行动开始前就非常担心会出现不利行动的天气状况,而在“台风”行动的第二周,他的噩梦就成真了。随着道路变得越来越泥泞,博克的进攻陷入了停顿。延误战机的后果将会严重到博克他们负担不起的程度。整体的战略形势几乎在逼迫德国为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押上他们手头的一切,然而,这样的一场赌局对中央集团军群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德国的整个宏观战略就是一场豪赌,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显然中央集团军群就被当作了牌桌上面的赌注。

(上图)德国向东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有三个因素拖慢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天气、补给问题,当然还有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在发动“台风”行动的时候,德国人就已经知道他们需要和时间赛跑,但他们不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有多少。

不过,在10月中旬时候,中央集团军群的处境还算不上危险。第一阶段的作战取得了圆满胜利,而且消灭包围圈中的苏军也没什么难度可言。10月10 日,冯·博克在视察第87步兵师的时候,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乐观的描述。当时第87步兵师正在忙着收紧维亚济马以西的包围圈,他们已经基本和苏军脱离了接触,这代表着此处只有少数敌人还在进行软弱无力的抵抗。据师长估算,负责封闭包围圈的德军部队已经抓获了超过20万名战俘。

因此,在短时间内,冯·博克并不用过度担忧包围圈里的苏军。10月11 日早上,陆军最高统帅部询问博克对下一步的行动如何打算。他坐下来写了一封建议书,但还没等写完就接到了陆军最高统帅部的直接命令,让他去占领加里宁(此为特维尔市在1931—1990年间的名称)。这个命令让他感到费解—向加里宁进行穿插,就意味着偏离了向莫斯科进攻的大方向。应当承认的是, 加里宁以前是莫斯科在上伏尔加河地区商业方面的有力对手,但进入20世纪以后,加里宁就无法再和它南面的那座大城市相提并论了。加里宁有大约25万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内陆港口城市,在郊区还建有很多工厂。加里宁的中心城区在被18世纪的大火烧毁之后,又按照统一规划进行了重建。1941年10月时,这座城市的战备情况很差,还没有能力顶住德军的突击。

柏林的决策者们把加里宁定为进攻方向,其背后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来自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可以在加里宁西北方向地区会师,从而切断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之间的铁路线。不过值得争议的是,这么一条铁路对于现在正处于窘境之中的苏联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要。

此时此刻,第3装甲集群是唯一一支可以向加里宁实施进攻的德军部队, 但它正面临着后勤问题,只能派出一部分单位参与进攻。这样一来,陆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使得冯·博克手中可以用于莫斯科方向的人马就只剩下第4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两支部队了。

听到包围圈中的苏军正在大批投降的消息,博克元帅感到高兴。10月12日时,他在日记中写下,战俘的数量正在暴增。他的幕僚们在密切关注战况,两天之后,他们判定,莫斯科以西的防御已经变得相当脆弱。敌人变得软弱无力,就说明现在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机,这样的危机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中央集团军群可以腾出手来继续制定计划,冯·博克很不情愿地把占领加里宁也写进了计划里。这天傍晚,冯·博克和冯·勃劳希契一起讨论了作战计划,后者对计划表示赞同。10月13日一早,冯·博克见到了陆军最高统帅部作战指挥处的处长阿道夫·豪辛格(Adolf Heusinger)上校,豪辛格说希特勒决定对莫斯科实施包围,包围圈的内圈将不会小于莫斯科外围的环城铁路线。

(上图)维亚济马—布良斯克的大溃败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所经历过的最严重的一场灾难

希特勒的命令用不着过多解释——为了包围莫斯科,攻势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命令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要对苏联的首都进行包围,而不是尽快占领它。这并不是希特勒脑袋一热产生的想法,而是他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深思熟虑的最终结果。

德国的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担心会出现食物短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曾经遭受过一段时间的饥荒。早在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当局就非常关注人民的吃饭问题,这一问题因为英国在海上进行封锁,致使德国无法进口肥料而变得更加突出。

在德国顺利占领波兰、荷兰、丹麦和法国之后,大面积的重要农业区落入德国之手。但食物供应仍然是一个难题—德国不断地从占领区征调马匹和车辆;肥料继续处于短缺状态;大量人力资源被抽调从事军工生产,农业从业人员减少。10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战争时期农业产出的下降。

德国所做的计划没有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苏联人民以后吃什么。答案是简单而残忍的:在满足德国人的需要之后,剩下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考虑到占领区面积之广阔,而可用于控制占领区的资源又没有多少,这代表德国将无法对占领区实施严格治理。虽然德国想要完全切断苏联人民的食物供应,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办法来实现这一邪恶目的。还有,鉴于德国想要维持农业生产,或者更理想地说,继续改善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仍然需要苏联的农业人口。

大城市则是另一回事了,那里的居民依靠从周边的农业区运来的农产品过活,早在为“巴巴罗萨”行动制定计划的时候,德国就已经针对将要占领的位于东方的大片土地做出了远期的决策和筹划。苏联城市的市民将不会再得到任何食物,只有那些从事特定行业的人才会有得吃。这项决策毫无疑问将会让无数人陷入饥馑。

德国是无法完全切断苏联城市的食物供应的,黑市至少可以保证某些食物被少量偷运到城市里。还有,一些人也会从被德国占领的城市里逃出来,但这些情况完全不能掩盖在德军占领之下,很多苏联城市正在面临食物的极度短缺,大量的人最终都将沦为饥饿的牺牲品。列宁格勒将因此受到格外沉重的打击,该城的人口众多,在德军于9月8日占领拉多加湖畔的施吕塞尔堡(Schlüsselburg)之后,所有的陆上交通全部断绝,食物再也不能通过陆上交通线运进列宁格勒,德国人也在阻挡试图离开这一区域的市民。

在德军的 “台风”行动发起时,列宁格勒才刚被封锁了几周之久,这里的市民还没有领教到在缺吃少喝的情况下,度过严冬将是多么艰难。对于那里的大多数人来讲,如果德国人不解除封锁的话,前景将会是凄惨的。希特勒对莫斯科也做了类似的计划,但包围圈的规模还要更大。不仅要包围首都,德军部队也不可以接受莫斯科的投降。试图从城里逃出来的人也会遭到德军的射击,只有平民可以从一些故意留出来的缺口出去,经此向东逃走。上级禁止德国士兵为莫斯科市民提供食物,也不能在交战中对他们实施救助。

莫斯科的市民和苏联高层都不知道在柏林制定出了这样的一份计划。不过苏联高层至少明白首都已经岌岌可危。

本文摘自《莫斯科战役1941:二战“台风”行动与德军的首次大危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