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开始迷恋“丑东西”!

这届年轻人,开始迷恋“丑东西”!
2025年01月17日 12:30 独角MALL

观察行业 | 审丑潮流

作者 | 大江

“一般丑的毫无兴趣,特别丑的高看两眼,无敌丑的越想越爱。”

“美的千篇一律,丑的各有特色。”

这届年轻人,开始越来越迷恋“丑东西”了!

第四届淘宝丑东西大赛颁奖典礼,在B站上吸引了440万人的关注;小红书上关于“丑东西”的笔记多达46万+篇;豆瓣小组的“丑东西保护协会”吸引了近25万人的加入......

无独有偶,这股“丑东西”之风也吹到了商业地产里。

在蛇年到来之际,各地的蛇年元旦主题美陈也纷纷亮相,从千篇一律的“AI式”萌萌脸的蛇年吉祥物里,来自昆明南屏的“鬼迷日眼蛇”、广州四海城的“咸湿蛇”、长沙的“金币蛇”、株洲的“贪吃蛇”等频频崭露头角。

在遭到网友“嫌弃”和“吐槽”的同时,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王”,吸引了不少网友前去拍照打卡。

来源:小红书@那个萌萌ye(已获授权)

其中“鬼迷日眼蛇”还被央视点名,在互联网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表情包,成为花小钱撬动大流量的“模范案例”。

越丑越上头?越丑越有辨识度!

审丑,正在成为一股“新潮流”?

越丑越上头

是戳中了“玩抽象”的点

2024年,小红书公布的年度关键词是“抽象”。

这一年小红书上与“抽象”相关的笔记超过1000万条,“搞抽象”的评论数量更是超过1.6亿条。

“反规则、反传统、无厘头”的“抽象”亚文化也成为年轻人排解情绪与彰显个性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也难怪在网上“溜达”,总能看到不少网友感叹,“熬夜背梗都比不过天赋型选手”“我绞劲脑汁的抽象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出圈的“丑东西”蛇年吉祥物,其实恰恰戳中了年轻人喜欢“玩抽象”的点。

  • 云南南屏的“鬼迷日眼蛇”:

金黄色的身躯,像包子一样圆圆的脑袋,搭配上饱满的苹果肌,嘲讽笑意拉满的眼睛,像吃了菌子一样,“滇滇”的。

来源:小红书@那个萌萌ye(已获授权)

特别是门前的两颗牙齿被有意拔掉之后,就更显傻气,又略带“丑萌”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来源:小红书@那个萌萌ye(已获授权)
  • 广州四海城的“咸湿蛇”:

同样以“丑”出圈的蛇年美陈,还有来自广州四海城的“咸湿蛇”,两颗硕大的爱心眼睛,被网友调侃“调戏每一个路过的人”。

来源:小红书@四海城商业广场官方
  • 长沙的“金币蛇”:

长沙平和堂的“金币蛇”以“省钱”出圈,正面看有头有尾,留足了想象空间,背面一看,蛇身都不见踪影,堪称“预算有限”的创意之作,很是抽象。

来源:小红书@平和堂HEIWADO官方
来源:小红书@哒哒哒哒哒(已获授权)

当然,蛇年美陈里也不乏精心打造的吉祥物,比如山东菏泽可可爱爱的“偷感蛇”、长沙颇有传统中国风的“眯眼蛇”等。

  • 山东菏泽的“偷感蛇”:

来源:小红书@造物者说(已获授权)

    长沙的“眯眼蛇”:

    来源:小红书@成都鱼创文化艺术装置(已获授权)

    从这些出圈的蛇年美陈来看,不少都是“经费有限”之作,为什么能化小钱撬动大流量?

    一方面是因为蛇本身不太好做美陈装置,太过逼真会让人害怕,不够逼真又会让人觉得不像,所以不少商场的蛇年美陈都是Q版化、萌版化的。

    另一方面,不少商场诸如德基等Q版化的蛇年吉祥物给人的AI感很强,虽然漂亮,反而不如这些“丑萌”的蛇年吉祥物更吸引人的关注。

    “丑东西”的差异化营销思路

    能成为商业里的一股“新潮流”吗?

    那么,在审美为主流的当下,审丑,会成为商业里的一股“新潮流”吗?

    美与丑的观念随历史时期或文化的不同而变化,二者都拥有深刻、广泛的内涵;甚至哲学家翁贝托•艾柯在《丑的历史》里面写道,“《丑》比《美》更精彩。”

    当下年轻消费者对于“丑东西”的追逐与欣赏,也并不是偏爱低俗、异化的“审丑文化”,这些粗糙而又具有萌感的“丑东西”,是一种对于一种精致、完美的审美文化的疲倦,也是一种对于多元审美文化的包容。

    正如豆瓣小组的“丑东西保护协会”提到,是“去发现被囿于固有形态之外的美”。

    这股年轻消费者迷恋的“丑东西”之风,其实也能给到商业不少借鉴思路。

    一方面是差异化的营销思路。“丑东西”之风盛行,也说明并非只有花大价钱打造的完美的、精致的“美东西”才能出圈,能戳中消费者情绪价值的“丑东西”也能引起广泛的趣味性和话题度,成为互联网上的谈资。

    特别是在不少购物中心“预算有限”的当下,或许也不失为一种更为省钱的差异化营销之路,当然这同样需要很强的网感和运气。

    另一方面是让“丑东西”成为一种猎奇的社交货币。“丑东西”能出圈,同样也与能戳中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或者幽默心理相关,会有放松的状态,也会有吐槽的状态,也更能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社交货币,吸引人来打卡。

    “丑东西”同样也能刺激购买欲,笔者就曾在第四届淘宝“丑东西”大赛上被种草了一只生动传神且有设计感的碧绿青蛙勺子。

    至于“审丑”能不能成为商业里的一股“新潮流”,或许还是有不少挖掘点的。

    今日话题 | TOPIC

    你买过“丑东西”吗?欢迎留言分享~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