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南博,看东坡精神“无尽藏”

暑期到南博,看东坡精神“无尽藏”
2024年06月25日 10:41 水韵江苏

小土坡上,两块卧石,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树。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苍茫景象,让人在画幅之内,如阅千里江山。这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潇湘竹石图》。苏轼开创的“枯木竹石”成为画家反复表现的题材,寄托了文人精神和情思。目前,它正在南京博物馆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中火热展出。与它一起和观众见面的还有7家文博单位的150余件(套)展品,包含80余件一级书画作品,其中更有30余件宋元时期作品。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展览团队从中取出“无尽藏”三字作为特展名称,旨在将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喻为后世艺术创作者无穷无尽的宝藏。

展览分为五个篇章:达心适意、写形传神、诗歌绘画、法中尚意、书以养学。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展开,细致梳理了其艺术精神发展的历史轨迹,以简洁而直接的“作品+解读”形式,让观众聚焦于苏轼的艺术成就。点击下方海报,一同窥探苏轼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世界。

由于宋元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出于对文物的保护,确保画作在展期内得到妥善展示,持续三个月的“无尽藏”将进行两次换展,并于近日完成第一次换展,20余幅宋元绘画、书法作品精彩“上新”!

南京博物院的馆藏精品、南宋画家阎次平的《四季牧牛图卷》在此次换新之列,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苏轼提出的“写形传神”的艺术主张。

此次换展的绘画作品,也能反映出苏轼对后世画家的深刻影响。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元代画家黄公望以《富春山居图》而广为人知。此次“上新”画作《富春大岭图》的创作时间约与《富春山居图》同时,虚和淡雅、从容不迫的笔锋,正是黄公望创作时人生境界与生存状态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厅设计中,特别选用双层夹胶的低反玻璃来展示所有书画作品,提升整体的观展体验。柔和的灯光保证展品的最佳清晰度,为观众营造静谧而优雅的观赏氛围。

为了让更多观众能够欣赏到这些书画作品的风采,南京博物院特别开设“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线上展厅。扫描下方二维码,一起探寻苏轼书画艺术的深邃与精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