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0年的秘密,阅江楼神奇的城砖拓印

穿越600年的秘密,阅江楼神奇的城砖拓印
2024年11月06日 18:37 水韵江苏

你知道南京城墙为什么会有

“墙中墙”的奇景吗?

你知道上亿块城墙砖

是用什么黏合起来的吗?

……

南京明代城墙,是南京的文化名片,城墙有城砖约3.5亿块,其中95%以上的城砖有铭文,多者69个字,少则1个字,城墙砖文中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五书俱全。

城砖是指修筑城墙所用的砖。城砖的使用是中国科技史、建筑史以及军事史上重大进步,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南京城墙是中国城墙发展巅峰期的产物,南京城墙砖也同样是城砖工艺最高水平的典型代表。其中,南京城墙砖上的砖文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组砖文群,在中国古代砖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体现。

01 为什么会有“墙中墙”?

20多年前,一场大雨将紫金山南麓前湖的明城墙冲塌,形成一个50多米长的“缺口”。后来到现场去看的时候,就发现了那个墙里面还有一段墙,而且是整整齐齐的墙。”

“墙中墙”。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高大的城墙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堵矮墙?专家研究发现,这段矮城墙建造于明代早期,高度仅有现今城墙的一半,宽度为2—4米不等,上面发现了大量六朝、宋代等前朝的城砖,而使用的明城砖大都是在洪武五年以前烧制的。“明王朝初建时国力有限,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地烧造城砖,因此用了很多前朝的旧城砖来砌筑城墙。”专家表示,这段“墙中墙”可谓是明城墙最早的雏形,随着国力渐盛,朱元璋采纳了“高筑墙”的建议,举全国之力修建规模与体量更加宏大的明城墙,最初的“矮城墙”从此被包在了墙肚子里。 “墙中墙”把人们带进明朝初年光景。由于战乱初息,经济疲弱,登基不久的朱元璋一方面利用前朝旧城墙以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侵扰。原南京市城墙管理处陈列研究部主任郭金海介绍:“这个墙中墙,在整个城墙上面有好多段。南京城墙在历代城墙的基础上面,加宽、加高、加厚来进行连接,圈成这么一个大的城墙,所以很多地方,原来的老城墙,就砌在里头去了。”  直到洪武八年后,政局渐稳,国力慢慢增长,中都罢建,朱元璋才得以集中精力对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新建了一大批建筑,并在必要的地方,把原有的城墙加高、加厚、加长。于是,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的“墙中墙”奇景。

02是什么黏合了上亿块城砖?

是什么把上亿块城砖紧紧黏在一起,使城墙经历风霜雨雪、战火摧残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这种神奇的黏合材料,是什么来头?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中国古代建筑中,已经普遍使用石灰、糯米汁、杨桃藤浆作为黏合材料。但是,南京城墙长达70里,用了将近4亿块城砖,在当时战乱初平、国力艰难的情况下,连驻军和筑城工人的口粮都难以供应齐全,朱元璋如何找来这么多糯米汁用以筑城?这显然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元末的时候朱元璋下达过一个命令,就是‘禁糯令’,禁止在他统治区域内种糯米,以塞造酒之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大量的糯米汁来修筑城墙,我觉得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城砖上有铭文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明代城墙跟墓葬一样,用了南方的一种蓼草作为黏合剂,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尚未得到证实。那么,明城墙的黏合剂到底由什么构成,又是什么样的配比?  2008年,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用热重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了南京明城墙、西安明城墙、绍兴清代城墙等砌缝中的灰浆样品,发现其中都有糯米成分,但是,它的构成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配比,尚未有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03 为什么南京城墙没有“马面”?

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在城门外侧筑一个跟大城差不多高的小城,形状像古代的“瓮”,叫做瓮城。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城上守军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就可以“瓮中捉鳖”了。南京城墙13座城门中,有一半筑有瓮城,看来朱元璋不仅要“瓮中捉鳖”,还要“请君入瓮”。这些瓮城的形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不仅有内瓮城,也有外瓮城,和内外结合的瓮城。

砖集馆里陈列的城砖。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但奇怪的是,南京城墙有瓮城而没有马面。马面是城墙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在墙外的两个马面之间形成防御交角,可以抵御敌人攀墙而上。在中国现存的明清城墙中,几乎都有马面,可是南京城墙独独没有。  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说:“南京城墙高大坚固,朱元璋当时认为不需要马面,就可以达到防御的目的,这是一种猜测。第二种猜测,设了马面之后,外观上面总是觉得隔一段多出一块,我想朱元璋当时是不是考虑到要展现都城的威严,展现一个统一都城的这种气势,他放弃了建造马面,他可能觉得那个东西小家子气。”  历史的谜团已无从解开,只留给后人去猜测。而在历史长河中有幸保存下来的文化遗迹,直到今天,还散发着巨大魅力,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中国文化历史名楼——阅江楼,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阅江楼记》,诞生于六朝古都南京;当漫步阅江楼景区内的古城墙之上,仰首可见楼宇的典雅与韵味;俯瞰可感受被时间洗礼过城墙的沧桑,登高可览滔滔江水的壮阔。在阅江楼,可以饱览古都南京的山水城林风貌。

阅江楼推出的“固若金汤,巍巍城墙”——城砖拓印课程,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六百年前的明城墙,并简单的工具对文化砖铭文进行拓印,体验非遗项目,了解明城砖的制造过程与明朝时期的监管制对于现在管理的借鉴意义,让同学们重温明朝历史,激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树立责任意识,懂得团结,立志做一块有文化、有志向、坚实的中国“城砖”。

作为南京六朝古都的肇始之地,阅江楼正是建在这古城墙上,狮子山麓,景区东、西、北三面被明城墙包围,同学们可以近距离观摩、研究这六百年前的浩大工程。南京城砖采用了“物勒工名”的制度,从府州县各级官吏充任的提调官、到基层的总甲、甲首、小甲、直到窑匠、造砖人夫,体现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制砖责任制。

拓印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

还等什么,赶快来阅江楼体验一下吧!

(来源:南京阅江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