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最忌做这6件事,小心疾病找上身!

高温天气最忌做这6件事,小心疾病找上身!
2024年06月27日 21:47 西安发布

近日,北京持续高温。据@气象北京消息,6月25日至28日,每日12时至16时平原地区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北京已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源:气象北京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据相关研究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按照以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哪些行为我们需要避免?又该如何科学防暑,安然度过这个夏天?我们为您一一解答!

6种夏日里应避免的行为

夏天,炎热的天气让人们寻求各种方式来消暑。然而,有些常见的消暑方法可能对身体并不利:

01

慎吃隔夜菜

夏天高温环境下,食物中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如果隔夜菜没有得到适当的冷藏或密封保存,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导致食物变质。食用变质的隔夜菜,轻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重者甚至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夏天应尽量避免食用隔夜菜,确保食品安全。

02

不要一次性过量饮水

当我们一次性摄入大量水分时,血液会被稀释,导致血液中的钠含量相对减少,这种情况被称为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头痛、呕吐、脑肿胀,甚至可能出现脑损伤。此外,过量饮水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为身体需要处理这些额外的水分,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因此,正确的饮水方式应该是少量多次,建议每次饮水控制在200-300毫升左右,并且全天均匀分配饮水量。在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可以适量增加饮水次数和量,但仍需避免一次性过量饮水。

03

避免用冷水冲凉

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毛孔会自然张开以散热,此时如果突然用冷水冲洗,会导致毛孔迅速收缩,阻止体内热量的正常散发。冷水的突然刺激还可能引起血管的急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这种做法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建议夏季还是选择温水洗浴,这样既能清洁皮肤,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除疲劳,提升睡眠质量。

04

不宜在空调房中睡整夜

许多人喜欢在夏天整夜开着空调睡觉打,但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尤其是当室内外温差过大时,人体的毛孔会闭合,影响体内热量的正常散发。这不仅可能导致身体受寒,还可能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发脑供血不足,对于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更为危险,可能诱发“热中风”等严重健康问题。同时,长时间关闭门窗使用空调,还会使室内空气变得浑浊。因此,建议合理控制空调温度和时间,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

05

烈日下不宜裸露皮肤

夏天阳光强烈,有些户外工作者为了凉快,可能会选择脱掉上衣工作。然而,如果长期被紫外线照射,轻则导致皮肤晒红晒伤,出现疼痛和脱皮现象,重则可能引发皮肤炎症,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长时间强烈日晒还可能引发水肿,甚至有可能导致肾脏等相关疾病。因此,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要避开日照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如果必须外出工作,也应做好防晒措施,定时休息。

06

不要过度依赖冷饮

虽然冷饮在夏天能带来短暂的凉爽感,但长期大量饮用会对肠胃造成不良影响。冷饮可能干扰肠胃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甚至引发腹痛等问题。对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冷饮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中暑和热射病如何防治?

如果不小心中暑,甚至出现热射病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图源:气象北京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中的一类,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出现高热和意识障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中暑主要症状:

01

先兆中暑:

在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过38.0 ℃。

02

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脉快而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周围循环衰竭,体温在38℃以上 。

03

重症中暑:

晕厥、昏迷、高热,体温在41℃以上、严重者出现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04

热射病:

高热(口腔内体温39.5℃以上)、无汗、昏迷为主要表现,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躁动不安、神志模糊、四肢抽搐。

紧急处理:

1.脱离湿热环境,迅速将病人转移至通风处,就地平卧、解开衣扣、以利呼吸及散热,在凉爽的地方进行休息。

2.降温处理,迅速采取冰敷、冷水擦拭、冷水浸浴等体表降温措施,大量饮水会影响消化功能,应采取少量、多次饮用水的方法,每次不得超过300毫升为宜。尽快降温至38摄氏度以下。

3.评估意识状态,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拨打120呼救,培训过的人员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4.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 责编 李佳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