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久坐办公确实伤身,但只要改成站立办公就能抵消伤害?”
网上很多人说“站立办公能够抵消久坐办公的伤害”“站立办公对身体更健康”,很多网友纷纷效仿,开始站着办公。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尽管站立办公能够改善一些诸如血压、胰岛素敏感性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指标,但这些改善未必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站立式办公桌和类似的工作姿势,也无法避免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无论是久坐还是久站,都会增加体位性循环疾病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办公健康理念的普及,站立式办公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站立被吹捧为改善久坐生活方式的良方,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坐在屏幕前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然而,站立式办公一定比坐着更健康吗?
先说结论: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站立式办公虽然能带来一些益处,但依然会带来健康风险,而保持健康的秘诀,重点其实并不在于办公时保持何种姿势。
坐姿办公的健康风险
长时间坐姿办公对健康的潜在风险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并变得众所周知。研究表明,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新陈代谢速率下降,从而增加肥胖、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坐姿时间过长与不良代谢指标、血压升高以及胆固醇水平异常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这是因为长时间坐姿会抑制肌肉活动,导致能量消耗降低和脂肪堆积。
此外,坐姿办公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根据美国骨科协会的数据,久坐容易引起背部、肩颈和腰椎的肌肉疲劳和疼痛。久坐时,腰部缺乏足够的支撑,脊柱压力增大,导致脊椎弯曲和姿势不良,进而引发慢性疼痛和脊柱变形等问题。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还会使肩颈部位的肌肉紧绷,增加肩颈综合征的发生概率。
长期坐姿办公与精神健康问题也有关联。英国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久坐行为与抑郁症和焦虑症风险升高相关。长期缺乏身体活动可能导致大脑内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情绪调节功能。
站立式办公不比坐着更有益处
相比之下,站立式办公被认为能够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和能量消耗。有研究指出,站立时身体能量消耗略高于坐姿,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和代谢健康。一项发表在《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使用站立式办公桌可以将久坐时间减少约 3 小时,显著促进血液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久坐引发的背部和肩颈疼痛。
但最近澳大利亚和荷兰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时间站立可能并不比坐着好多少,也可能危害健康,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库收集了 83013 名成年人近七年的数据,使用腕戴式设备跟踪他们的活动、睡眠和久坐时间。个人站立和坐着的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以及循环系统疾病包括站立时血压低、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溃疡等的发病率相匹配。
研究人员发现站立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没有关联,这表明站立式办公桌和类似的工作姿势无法避免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站立时间的延长可能有助于改善一些代谢标志物,如血压、胰岛素敏感性和甘油三酯水平,然而,这些改善未必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长时间站立也可能会增加体位性循环疾病,如静脉曲张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风险。因此,建议不能单纯依赖站立办公来抵消久坐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健康办公的秘诀 ,其实很简单
每天站立超过两小时,患体位性循环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11%,这对零售业员工等站立式办公行业来说是个坏消息。但久坐也并不意味着更好:每天坐超过 10 个小时,每多坐一个小时,患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26%。站着和坐着办公都有风险,难道要躺着办公?
为了实现最佳的办公健康效果,建议大家采用交替坐立的工作模式。使用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让使用者在工作中灵活变换姿势,有助于减轻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建议,理想的办公模式应包括定期的姿势变化,每隔 30 至 60 分钟切换一次坐立姿势。搭配简单的办公间隙活动,如伸展和短暂步行,可以进一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并降低健康风险。
此外,使用站立垫或穿着舒适的鞋子有助于缓解长时间站立带来的足部和腿部疲劳。确保站立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双腿微微弯曲,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脚上,也是重要的健康策略。
综上所述,站立式办公相较于久坐具有一定的健康优势,但并非绝对。合理结合站立与坐姿办公、增加日常活动量,才是确保工作时保持健康的有效策略。通过调整工作环境和日常习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公方式,实现长期健康的目标。
照“谣”镜
有时我们会在网上看到一些看似靠谱的“健康建议”,这些建议会通过夸大某一特定行为(如站立办公)的益处,同时忽略其潜在风险,来误导公众,获得传播。它们往往基于部分事实,但忽略了整体情况下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片面的结论。对此,我们确实无暇去查证和分辨,但我们可以牢记和践行保持健康的基本原则,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以及规律的身体锻炼,这些原则尽管看起来不够新鲜,却久经考验,更值得信赖。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