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退订率40%赢麻了?雷总快去亦庄拧螺丝吧

小米SU7退订率40%赢麻了?雷总快去亦庄拧螺丝吧
2024年04月03日 11:30 科技边角料

小米SU7从发布至今热度依然不减,日前再度传出锁单达4万辆、提车最长等待时间近 8 个月、退订率达40%等多个传言,再次喜提一波又一波热搜。

人红是非多,枪打出头鸟。这些话形容小米汽车现在处境一点都不为过。

无论如何,对于20-30万价位的中高端车型来说,小米SU7四万台真实订单,已经足够让不少人感到震撼。

退订率40%赢麻了?

日前有自媒体传出小米SU7退订率高达40%,先不论真假,数据看起来绝对值确实算高,但放在小米身上并不算高,甚至可以说,小米SU7这4万辆算非常成功,所谓的“退订率”没多大意义。

要知道之前最火的新能源车是问界M7,车发布后也是到去年国庆期间(9月12日发,10月5日大定4万),才累积大定4万辆。

退订40%,意味着锁单60%,等于一天卖出去半年产能,这还是市场偏小的轿跑,小米这波营销确实赢麻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大定,是自己发明的“大定”,相当于别人的小定,它的锁单才相当于别人的大定。

一款明知道产能不足的车,小定能有35-40%留存率,然后还有20%左右的观望率,妥妥的梦幻开局。

此外,很多人光盯着小米退订率40%疯狂吐槽,却忽视小米汽车进店量和竞争圈的重要数据。

单店日均进店1000批什么概念?算每天有效工作时间10小时,每小时就是100组(高峰期不止、低峰期不足),假设每店10个销售,每个销售每小时需接待10个客户。

内行人一般心里有数,传统4S一批进店,到看车,到试驾,到谈价,到当场下订签合同,全程不止一小时,直营模式虽然不用砍价但介绍权益和操作APP选装下订的过程一样需要占用近似的时间。

也就是说,每个销售每小时只能人均30分钟的全流程服务完2个客户,或者人均10分钟的部分流程服务完6个客户,人均6分钟的敷衍流程服务完10个客户。

哪怕排除掉上次提过的为了发朋友圈炫耀,打卡看个车晒个订单然后不锁单退订的人,光展厅里因为讲解、接待、回答、指引不到位就会自然造成40%的观望和退订。

小米汽车线下开放展示以后的热度非常之夸张,线下体验和试驾排队周期过长,而且人数太多的情况下体验自然很难持续有保证。这个情况下,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消费者得不到好的体验退订也合乎情理。

小米SU7有很多风格化的特征,比如轿跑车身、运动风格操控等,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实际体验以后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自然也会带来一批看发布会和渲染图就下单的用户的退订。

此外由于产能爬坡和订单超预期等问题,小米最新的交付周期已经到了20周以上。这种交付预期,肯定也会“劝退”一些用户。

24小时定快9万台,假设25%锁单率(前面看到一个销量快报24小时锁单率在15%,后续试驾不可能没有锁单的吧),再加上FE的5000台,就是快2.8万台。

首日晚上反馈的一个盲订锁单率在15%,说明经过线下实际体验以后,有20-25%的用户确认了购买意向并且锁单——换而言之,从发布会的参数、图片、视频,到实际体验,小米仍然能够打动1/4左右的用户确认订单,这个成绩也可以说是非常出色。

而且从自媒体的销量快报来看,Max版的占比能够达到40%——说明小米对标Model 3的策略从现阶段看并没有失败,这批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确实愿意为小米SU7买单。某种程度上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文化趋势下,“大件悦己消费”,搞不好还真能成。

小米汽车大格局在哪

与比亚迪仰望U8一样,小米SU7也是一款现象级产品,退订率高和小米SU7产品力关系不大,倒是跟交付周期较长,以及不够理性的跟风者炒作脱不了干系。

小米汽车当晚发布会热度绝对破圈,几乎所有简体中文社交媒体热搜榜都有小米汽车的高调存在。高热度加上雷军颇具感染力的台风,消费者冲动下单的概率并不低,这批用户在冷静后退单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不少黄牛想进场捞一笔,结果没想到SU7提车无法更名。对于消费者来讲如果提前给黄牛付款,无疑会承担巨大的风险;而黄牛如果选择交车付款,那么也要承担消费者的毁约风险。

像SU7创始版本采取的是姓名跟随制,完成过户后下一任车主无法享受创始权益,这也让创始版的炒作价值大大下降,因此造成部分非真实需求群体的退单意愿上升。比起那些为了热度肆意放任二级市场炒作的品牌来说,小米此举无疑是很有格局的。

网上已经出现因为不能退订而转让的群体,不过被转让方因为无法获得创始权益,接盘意愿会大大降低。

不过高锁单量+高退订率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小米SU7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也间接体现了小米生态链的成功。

甚至还可以说,小米生态链的打造效果可能仅次于苹果,它的用户粘性极其之强,能够给予企业任何商品一定的兜底,这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

但是小米汽车的扩张也还会遇到诸多挑战,首先便是当前新能车技术陷入了巨大的瓶颈期,诸多车企都会进入同质化竞争的格局中,因此往后越来越严重的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刚刚上新的小米来说,显然不能很快就加入到价格战中,否则一定是弊大于利。

所以对于小米来说可能需要进一步丰富车型并提高产能,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更加丰富的车型来占领市场份额,才能真正做到在汽车领域彻底崛起,否则也十分可能经历像蔚来、小鹏那样的昙花一现。

就目前的表现来看,小米有能力在汽车领域扩大建树。尤其是在这种技术瓶颈期,反而对它们这种后来者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其他车企短时间内也不可能造出有明显技术优势的车,所以小米反而因为行业技术瓶颈的存在拉平了和同行的差距。

雷军快去亦庄拧螺丝吧

然而如果锁单和交付等待周期数据都准确的话,那么小米产能确实是个大问题。

小米现在在手订单4-5万辆车,北京工厂的设计产能15万,即使小米能快速拉到满产,也还需要3个月以上的交付周期。更何况产能爬坡并不是小米自己的事情,同样需要整个供应链配合,小米在第一款车里用了大量global tier1,他们的配合度如何也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现在对于小米最大难题是产能制约交付能力。根据规划,北京亦庄小米工厂一期规划产能是15万台,二期达到30万台(2025年)。目前得一期产能最多一个月生产1.25万台,现在工厂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想要达到最大产能,怎么也需要好几个月时间。

因此,交付时间被拉长后,目前有一部分"未锁定"订单,可能也会因此取消了,不能不说这是“幸福的烦恼”。

小米汽车目前的高热度,很大一部分是雷军赔本赚吆喝带来的,如果小米汽车销量不上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未来成本也很难降下来。

从小米的打法来看,要形成完整的手机汽车生态链,销量是个核心,如果不能迅速在市场上形成一个足够支撑其生态链的基本盘销量,待竞争对手开始瞄准小米的主力车型开火,小米汽车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小米SU7的销售数据如果是真的,那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提车最长等待时间近8个月大概是退订率高达40%的主要原因。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确实太激烈,就算小米SU7不错,但等半年以上谁不担心降价,或者变相降价?

毕竟比亚迪等一众车企之前的动作已经证明了,降价即正义。

老话讲的好,夜长梦多。SU7交车周期太长,谁也不敢预测半年后是啥行情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雷总,快去亦庄拧螺丝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