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神基金经理葛兰被骂上热搜,也许就离赚钱不远了

当女神基金经理葛兰被骂上热搜,也许就离赚钱不远了
2022年01月26日 15:58 汇商Forexpress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杀跌,不少基金的净值大幅缩水,基民天天掩面吃面,投资信心降至冰点,更甚至将一些基金经理骂上热搜。

基民们无奈之余,还编撰了一个段子,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一买基金就想亏,银华内需找刘辉

要想基金跌的快,诺安基金找老蔡

要想基金跌的深,景顺长城找彦春

要想基金跌的长,前海开源找曲扬

要想多点亏资金,易方达里找张坤

要是本钱没亏完,中欧医疗找葛兰

其中,基金经理“医药女神”葛兰就被基民们骂上网络热搜。

管理资产已反超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的葛兰,目前管理9只基金产品,资金规模高达1103.39亿元。作为一名千亿级的基金经理,投资却频频踩雷。

一直以重仓医疗赛道而闻名的葛兰,去年下半年重仓长春新高、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以及药明康德等医疗企业。而随着医疗板块的大幅调整,以及长春高新的4个跌停板,曾经的“医药女神”也变成了现在“葛韭菜”

不少基民怀疑葛兰的风控水平,甚至对其投资水平提出质疑。

骂归骂,质疑归质疑。基民们仍在逆势加仓葛兰旗下基金产品,抄底意图明显。这也说明投资者长期看好医疗赛道。

此外,顶流基金经理被骂也是常见的事情。比如此前曾因业绩回撤被骂的狗血喷头的蔡嵩松,“赚钱了叫蔡总,亏钱了骂菜狗”。还有汇安基金基金经理邹唯被骂“渣男”基金,甚至被迫出来向基民道歉。

然而,他们的业绩去年均表现不俗。邹唯的汇安行业龙头2021年涨了57.94%,蔡嵩松的诺安创新驱动也涨了36.27%。

看起来,在大家都极度悲观、破口大骂的时候,可能真的就离困境反转不远了。

但最怕的就是抱怨时你最凶,等赚钱的时候,你却已经在山脚下割肉走人了。

对于基民来说,如果不太看背后原因,追涨杀跌,情绪化操作,那么,持有收益就可能雪上加霜。

进入2022年后,市场震荡剧烈,很多投资者都感觉跌懵了,也没有明确的方向了。

最近,很多顶流基金经理都公布了四季报,他们的调仓、对行业的看法或许能给我们指出一些方向。

昨天我们说了睿远旗下两只产品的调仓情况,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张坤、刘格菘、李晓星和冯明远这四位基金大佬在四季报里都说了点啥。

调仓动态:4位顶流基金经理都买了啥?

从张坤的动向来看,他的配置越来越均衡了。

张坤的代表作易方达蓝筹精选在去年四季度进行了两个比较大的动作:一是减持白酒,二是加仓腾讯控股至第一重仓股。

划重点:这已经是张坤连续第三个季度减持白酒。在一季报的前10大重仓股里,“茅五泸”持仓超6712万股,但四季报里已经只剩5760万股。

张坤今年也有点反转的意思,2022年开端的这段时间,他的产品整体表现还不错,代表作易方达蓝筹精选仅微跌2.36%,另一只产品易方达亚洲精选涨幅接近6%。

再看刘格菘,以他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小盘成长为例,这只产品在前10大重仓股集中度下降比较明显,但个股构成变动不大,而是在行业内部产业链上做了调整。

从持仓来看,新能源仍然是刘格菘的最爱,但重点开始从上游向下游转移:2020年曾大幅减持光伏行业上游的通威股份,今年又减持中游的隆基股份,但加仓了中下游组件龙头的晶澳科技。

说到这里,我们想起了国投瑞银新能源基金经理施成的四季度调仓,施成的思路和刘格菘完全相反,几乎是all in新能源的上游企业,前10大重仓股里清一色的锂矿或硅料企业:

再来看看李晓星管理的鹏华大盘两年定开四季度的个股变动比较大,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动就是在增持白酒的同时,减持了银行。

对比三季报持仓数据可以发现,平安银行退出前10大持仓股、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的持股数量也大幅下降。但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进入前10大持仓股。

季报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部分,在这一部分,李晓星洋洋洒洒写了近6000字。

最后,我们来看下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的基金经理冯明远最新调仓情况。该基金四季度重点配置了新能源车、新材料、光伏、风电、半导体以及高端装备等新能源和科技板块个股。

从冯明远具体调仓动作来看,该基金继续保持高仓位运行,持股更加分散,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有所下降。而冯明远的调仓思路可能基于这段时间市场剧烈波动和分散投资风险考虑的。一般而言分散可以降低波动,持股集中度越低,理论上基金的净值波动也会越小。持股分散,也是冯明远管理产品的特征之一。

冯明远在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报告中表示,全球的能源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将在未来50年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流地位。

在这里,我们找几个重点结合自己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季报精华和我们的思考

季报内容很丰富,有市场回顾,也有未来展望,多个热门行业,板块,李晓星也给出了自己的详细看法。有时间的可以去翻翻原文,收获应该不少。这里我们摘取下精华。

1、去年是核心资产消化估值的一年

李晓星认为,核心资产在去年经历了从众星捧月到跌落神坛的过程,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和行业领先优势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估值需要时间消化。

回想起来,我们对这一点有很深的感受,比如及早的清仓了消费行业主题基金,当时也是考虑到消费行业虽然ROE比较好,但估值太高。

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百试不爽,比如军工,在上涨趋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卖飞了,没能拿到太多利润。

然后在买入层面,医药医疗行业,同样属于优质资产,并且估值相对较低,所以一直是我们的主要投资标的之一。

然后。。。至今仍处于浮亏状态。

我们也一直在反思,认识到之前选赛道时比较多的是从估值、ROE这些微观层面出发,但忽视了对中观行业层面以及更大宏观层面的思考。

还以医药医疗行业为例,虽然说这是一个高景气度赛道,但景气度短期内也会有波动,最终影响股价。

从中观层面来看,集采一直在扩大化,从最初的救命药、常用药到后来的各种耗材,以及各种自付药,范围越来越大,一旦产品进入集采范围,企业股价往往是先跌为敬(比如这两天的长春高新)。

从宏观层面来看,虽然有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但总体来说,疫情的影响在逐渐降低。同时,很多从事CXO业务的医药企业,海外业务占了大头,贸易问题上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大跌。

我们也在思考,在价值低估时,买入医药没问题,但是结合基本面变化,估值中枢是否也应该做修正,减少定投金额呢?

说到医药,李晓星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2022年将在CRO/CDMO板块中优中选求,买入业绩有望在疫情后修复的消费医疗,择机配置低估值、基本面明显改善的优质标的。

2、对2022年港股有信心

李晓星对港股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他认为,港股估值相对于自身历史水平也已经到了低点,当下不应该再拿着放大镜找缺点,对于港股明年提供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是有信心的。

关于港股,我们定投的一个港股基金目前也处于浮亏中,此前我们对港股的走势做出了误判,认为港股整体已调整到位,处于一个较佳的入场价值区域。不过,目前仍在定投之中。

3、看好消费

李晓星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观点:

中小微企业解决了90%以上的居民就业,而且决定了大部分居民收入预期。2021年消费表现不好的原因就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随着中小微企业经营改善,大众消费能力有望提升。所以,消费会受益于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在我们看来,这一观点的逻辑说得通,但也有两个风险点还要关注:

一是好业绩≠好股价,比如眼下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一直在业绩预增,但股价仍止不住地下滑。更何况,有的消费公司,比如白酒的业绩本来也没有出现问题;

二是去年消费下跌的原因一方面和估值太高、成本上涨有关,成本上涨还导致消费行业出现涨价潮。不过,最近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上涨了,涨价带来的利好可能会被慢慢抵消。

4、新能源投资机会挖掘已经很充分

在提到新能源时,他提到,光伏、风电、电网设备、储能和电动车仍有大量投资机会,但这5个细分方向的投资机会已经挖掘得比较充分,甚至是走在基本面前面了,所以2022年投资难度可能会大一些。

在这一方面,bo姐去年虽然没有买新能源主题基金,但投资的一些高端制造类的基金都重仓了新能源,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当然,股价走在基本面前面很正常,因为投资很多时候就是买的预期,只要所投资公司、行业的景气度是向上的,预期就能持续改善,股价也有更多想象空间。

至于今年新能源方面的投资,我们觉得,现在新能源产业链已经比较完善,再赚整个行业普涨的钱会比较难,但有些个股可能还会提供不错的收益,这可能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要求比较高。

不同新能源细分领域,布局侧重与不同。

像是新能源车,上游短期业绩确定性高,但是中游产业链是长期稳定性最高的,长期投资的话应该加强这一块的侧重。

光伏行业的话,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中游内卷情况严重,上游企业定价能力强,比较强势。

5、互联网:估值下行空间有限

互联网行业2022年的超额收益来源于业绩增长和估值修复,细分领域里看好低估值顺周期(比如受益于消费升级红利的品牌广告)以及游戏(原因是看好游戏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的提升)。

6、对价值行业的展望

看好券商股中的财富管理赛道,因为财富管理周期性较弱,且盈利增速快于其他业务子板块,前景广阔;地产行业确实出现改善,但长期景气度确定性下行,持中性态度;保险行业基本面的修复还没到来,继续保持关注。

我们认为,李晓星这份季报还是很用心的,投教意义很大。现在公募注重投教这块,投资者来说,也要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避免追在山顶上,割在山脚下的悲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