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长风
刚进11月份,巴菲特对其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前十大重仓股又现新操作——再次减持苹果股,力度之大,被业界称为“清仓式”抛售,而对西方石油进行飙升式增持性操作,引起了投资界的高度高度。
(图源:美联社)
新操作:大量套现+连续增持能源股
在2024年第二季度,伯克希尔继减持近50%之后,第三季度又减持了25%的苹果股票。从年初至今,伯克希尔所持苹果股已从9.05亿降至3亿股,降幅达67%;持有市值也从年初1734亿美元降至699亿美元。
(伯克希尔持股比例)
巴菲特减持的股票,不只有苹果,还有美国银行股。最新操作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股市大幅减持之下,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创下新高。截至第三季度末,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升至3252亿美元(约合2.3万亿元),比年初的1680亿美元,几乎高出50%。
二是巴菲特正从美股科技板块中大撤退,加大对保险、能源领域的投资。
(伯克希尔持仓的个股)
伯克希尔在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对安达保险进行投资,2023年第三季度,伯克希尔持有安达保险约810万股,并于同年四季度增持至约2000万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末,伯克希尔共持有2592万股安达保险,持仓市值超67亿美元。
在第二季度末,伯克希尔就增持了726万股西方石油股票,市值增加4.58亿美元。到7月中旬,又买入194万股,总持股比例已经增至19.4%。
对能源股连续增持的操作,格外醒目,巴菲特有哪些考量?
押宝能源,巴菲特看重什么?
从目前,巴菲特的投资权重名单中,美股前十大重仓股有两家是传统能源企业:雪佛龙、西方石油。巴菲特从科技股撤退,大幅投资能源,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分析说,巴菲特通过减持科技股和增加金融保险板块的配置,反映了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在科技股估值较高的情况下,美国可能在将来提高税率,选择减持科技股票,是避高税的必然选择。
业界分析,巴菲特抛售获利,获得更多现金流,就是为了投向更能产生稳定回报的传统行业,符合他“低买高售”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预估,未来传统能源可能会变得非常紧缺,尤其是石油。他认为尽管美国有大量的战略石油储备,但这些储备相对于未来的需求可能仍然不够多,从而预示着能源价格的上涨。
基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意义,巴菲特认为石油行业的的价值,在过去几十年中被长期低估,这恰恰成为巴菲特投资思路中最具有特点的选择,所以,大量买入西方石油就不意外了。
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上述排行中,作为大宗商品的石油,是当下巴菲特最看好的,所以,对西方石油股票的增持速度与增持比例,变得前所未有。第三季度,巴菲特对西方石油股份增持幅度达22.6%,今年以来,西方石油公司市值涨幅超过135%。
从巴菲特的投资视野看,不止看重石油能源,大宗商品供应链,也是其格外关注的领域。
2020年8月,巴菲特向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公司、和住友商事五家日本企业(综合商社)投资共60亿美元(约425.8亿元人民币),总价值增加了约20亿美元(约141.9亿元人民币),回报率超过30%,而这一回报率还未计入股息收入。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稳定在40万~50万亿元。
买大宗供应链四巨头的赚了
2024年第三季度,巴菲特大力度增持西方石油这一大宗股,主要是看重其价值成长性。
在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领域,中国的头部企业通常因其规模优势、广泛的服务网络、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而受到市场关注。
其中,厦门象屿、物产中大、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在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市场具有显著地位。
11月1日,建发股份股价上涨2.90%,成交额6.37亿元。当日融资买入额为2090.10万元,融资余额为5.55亿元。
11月4日,物产中大股价上涨4.13%,报5.29元/股,成交1.37亿元,换手率0.50%,总市值274.6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488.76万元。
厦门象屿10月28日至11月1日,累计下跌7.78%。但在2024年中报,厦门象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34.81亿元,归母净利润7.79亿元,扣非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上升89.43%。虽然厦门象屿近期股市表现有所波动,但整体看,资本市场对其评价较为积极。
11月4日,厦门国贸股价上涨2.01%,报6.59元/股,成交1.38亿元,换手率0.99%,总市值142.8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570.77万元。
厦门国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63.29亿元,同比减少28.55%;归母净利润7.12亿元,同比减少61.83%。
中国大宗商品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逐步提升,中国大宗供应链CR5(物产中大、厦门象屿、建发股份、厦门国贸、浙商中拓)市占率快速提升,从2021年的4.81%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5.46%。
头部企业已完成向供应链服务商模式转型,利润来源多元化,再加上头部企业在不断将资源向毛利率高的优势品类倾斜,受益于规模效应显著,提质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