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躲不开「腥风血雨」

《酱园弄》躲不开「腥风血雨」
2024年05月28日 23:35 金牌经纪人官方微博

备受华语影坛瞩目的《酱园弄》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之前,这部电影完成了全球首映。一直以来这部电影都有着十足的讨论度,戛纳周期尤甚,从入围展映单元、人设时长曝光,再到主创出席名单释出、红毯、媒体见面会,每一个环节都手握多个热搜。

究其原因,它在内容上正好切中了当下观众最关心的女性议题,家暴、杀夫、改判,无论哪个关键词都值得探究。而主创阵容上,它不仅是章子怡重返戛纳之作,也云集了陈可辛导演及多位影帝影后加流量大咖阵容,也因为他们的存在引发了诸多话题讨论。

无论从哪个维度上看,《酱园弄》都会是一部会带来“腥风血雨”的电影。

大女主与群像戏

《酱园弄》改编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酱园弄杀夫案”,现实生活中,詹周氏杀家暴夫一案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最终她从死刑改判有期徒刑,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度晚年。而这个案件也推动社会认识到“家暴”的伤害,让很多人对男女在婚姻里的关系和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意义。

电影自然也是围绕詹周氏传奇人生展开,章子怡饰演詹周氏,雷佳音饰演警察局副局长,影片以三场法庭审理为主线,而这两个人则构成了影片中最为明显的对峙关系。詹周氏在电影中有着明确的成长线,她是底层女性,是家暴案件也是社会层面的弱势方,但因为案件被社会关注也接收到了很多支持力量,逐渐激发了自身的意志力。

对于饰演过很多具有生命力的底层女性角色的章子怡来说,这种人物呈现属于她舒适圈之内的表达,而近几年身份的转换与阅历的沉淀,也让她某种意义上成为天选“詹周氏”。她在电影见面会上形容这个角色最开始是“认命的”,第一次去法庭的她是接受被判处死刑的,不过后来形势的转变,让她觉醒了自我意识,也有了对生存的渴望。

“酱园弄杀夫案”有着巨大影响力,所以也有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经历的人被卷入其中。他们各怀心事,各有立场,共同在时代下浮沉。这部电影虽然是大女主视角,但本质上是时代群像。

有女性之间的守望相助。赵丽颖饰演的是一位离婚作家,代表了女性知识分子在时代之下的抗争。她给詹周氏写辩护文章,也为她取名“周慧珍”,从精神上给予帮助。杨幂饰演的是监狱里的“大姐大”,清醒却不独立,代表着另一种阶层和认知的女性的自我选择,虽然没有迎来一个好的结局,但是也实实在在给予了詹周氏方向指引。而张子枫饰演的被家暴的太太,又仿佛是这些女性正在进行时的对照组,共同指向了那个时代不同女性的命运。

也有人性底色的复杂。比如王传君饰演的家暴丈夫并不是十足的坏,他们的婚姻也曾经有过温存的时刻。范伟饰演的律师有着正义的一面,却也逼迫自己的女儿走向万劫不复的命运。此沙饰演的律师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在真正做出选择的时候口号主义全部忘却,只想到了自己的利益。就连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副局长也不是全然的反派,他也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每个人都为了自己做出选择,好与坏无法随意界定。

而一切都离不开时代。从抗日战争时期到日本投降,再到新中国成立,詹周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人生,从死刑到有期徒刑到出狱再在老年之后回到上海,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心境自然也就不同。在这一意义上,易烊千玺饰演的盲人算命先生则成为时代线索的引线,在开头就给出了预言。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也都走向了注定的结局。

戏内戏外,“精彩”上演

戏内的波云诡谲自不必多说,戏外的波涛汹涌也不容忽视。

戛纳全球首映红毯,是主创团队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的关键时刻,导演陈可辛携章子怡、雷佳音、杨幂、王传君、大鹏、李现、此沙等亮相,他们也集体出席了后续的媒体发布会,不仅分享自己的想法,也着实给电影以外增添了许多看点。

《酱园弄》被视作章子怡重返戛纳之作,网友自然在意她是否展现出大花应该有的心气和状态,好在她也不负众望,以一袭深色高定礼服登场,享受清场待遇,全场媒体都在呼喊她的名字,无疑彰显了她在戛纳的影响力。而她也确实展现了松弛感,现场播放背景音乐到《Dancing Queen》时,她随着旋律起舞。值得一提的是,在隔天的发布会上,其他主创也看着她落座才逐一坐下,即使这部电影大咖云集,她也是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的所在。

相比起来另一位让网友十分关注的演员杨幂则没有那么有松弛感,她在红毯上身着披肩高定出场,像极了披挂上阵的女王。这是她时隔十二年继《画皮2》后第二次带着作品来到戛纳。而她身边的李现和她站位靠近,两人一个帮对方整理裙摆,一个拉对方站近一点,莫名地有种“豪门姐弟”既视感。

说到李现就不能忽视他在这部电影中饰演反派性质的角色,这与他之前的角色呈现出来的形象差距很大,据他在媒体见面会上自己表示,曾经一度拒绝这个角色,后来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跟导演沟通剧本,到现场跟章子怡和雷佳音讨论角色能够快速达成默契才逐渐心里有底。令他比较深刻的一场戏在车里,他和章子怡拍了十几分钟,默默感受角色需要的马上上庭的状态,“那一刻很美好,有纯粹的演员的东西慢慢流露出来。”

而对章子怡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则是被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副局长欺骗找到了丈夫头颅的戏份,对她来说杀人的某一部分动机就是不想继续两人的“孽缘”,找到了某一部分的他,也就让她精神陷入极度崩溃之中,所以她一直发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惧感。不过章子怡在媒体见面会上提到自己的这段戏份被导演剪掉了,还“质问”导演为什么剪掉,贡献了本届戛纳电影节冲上热搜的抓马名场面。

网友们期待的另一个抓马名场面并没有像预想中一样发生,那就是章子怡和杨幂与赵丽颖两位85花同台竞艳,一方面章子怡的气场实在无人可挡,另一方面赵丽颖缺席戛纳。相比于网络上粉丝互呛,其实演员之间要和平太多。杨幂在媒体见面会上特别感谢了章子怡,表示“虽然认识姐很早,但是没有跟姐拍过戏,我之前很紧张地一直跟姐发微信,她一直安慰我、鼓励我,甚至一直到昨天还在鼓励我。”和电影中女性的守望相助则形成了有趣的互文。

无论戏外如何,演员们终究还是在为表演和电影本身服务,而他们的表现如何,还需要到作品之中去评判。

复出之作,双向奔赴

与风格鲜明的导演们相比,陈可辛在影片艺术性和商业性上的平衡恰到好处。《甜蜜蜜》《如果·爱》《投名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他在不同时期拍摄的不同题材的电影都称得上是叫好又叫座,和很多同时期的导演相比,算得上是普世价值上作品“成功率”较高的导演。

而他的作品又有着相当动人的“人文关怀”。他擅长展现大时代下小人物不为人知的一生,既有时代作用于人的力量和重压,又有人在境遇改变下的复杂人性,而这些角色身上往往又带有一些悲剧性色彩,能够让观众产生很强的共情心,对于演员来说,如果能够展现出人物应有的厚重感,有很大可能吃到角色红利。

正因为陈可辛不是个人烙印过重的导演,所以对演员来说表演的发挥空间反而更大。这就很好理解章子怡选择出演《酱园弄》的动机。作为已经有着无数代表作,在国际影坛有着一定地位的演员,她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与自己也与现在这个时代找到共鸣的角色,那就是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崛起的詹周氏;她也需要一位能够平衡艺术性和商业性,并且能给她表演发挥空间的导演,那就是陈可辛。

《酱园弄》项目持续了八九年,在这个时候出演它,对章子怡来说是恰如其分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有多少个八年,这八年也经历了很多。有趣的无趣的,有意义的无价值的都经历过。我自己也和导演讲过,如果这个戏八年前拍了,那它的呈现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八年的后的今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而陈可辛也曾经说过章子怡是唯一选择。从2015年他关注“酱园弄杀夫案”到今年拍摄完成等待上映,两人可谓是双向奔赴,章子怡也一直对这个角色不离不弃,“每次找她,她都说来。”他谈到和章子怡合作的感受,说她是个能在理性和感性之中切换的演员,“她理性地跟我聊剧本,但是她一站在镜头前就忘了自己,用感性去表演。聊剧本跟镜头前是两种,在镜头前好像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这是我这么多年没见过的。”

目前对于《酱园弄》的评价,除了大部分对于故事和表演本身的好评,网友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生常谈的对女性主义电影中男性角色戏份比重过大的质疑。章子怡的戏份和雷佳音的戏份几乎持平,甚至有人按秒统计雷佳音的露脸戏份多于章子怡。一部大女主电影里男性角色戏份吃重,是否会盖过女性角色本身的光芒,这是会影响到观众观影选择的因素。

一方面则还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大咖云集,由此产生的舆情必然会反噬到电影之上。流量是双刃剑,它能够把营销作用发挥到最大,也让电影本身在很深程度上受外在舆论因素影响,让很多观众并不能理性地对电影做出预期或者是评价,目前这部电影深陷“加戏”疑云,观众将目光放在番位咖位之上,对于内容本身的关注和讨论则变少了。

但没有人否定章子怡在这部影片里的表现,以及她在这部作品中犹如“定心丸”一般的作用,她依旧呈现了展现自己能力水平的表演。《酱园弄》作为章子怡的复出之作,或许也能让她凭借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在上映之后收获掌声和奖项,这次来到戛纳,已经让观众感受到了她在戏里戏外的风采,而这大概也只是一个开端。

结语

《酱园弄》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而围绕它所进行的讨论也会继续进行下去。作为观众,戏外的热闹固然有趣,但很多人更在意的是电影本身所展现的内容,不管是女性在时代洪流下的自我觉醒与抗争,还是复杂人性在绝境之下的爆发与展现,电影终归还是“人”的故事,也需要“人”去诠释。

戏内戏外风起云涌,却终究要回归到“戏”中去。当作品本身的价值被展露无遗,观众才会真正被故事本身所吸引,才会看到表演的闪光,才真正能够让演员吃到角色红利。而这,就要等《酱园弄》上映之后,留给观众去评判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