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无闲笔,有「神通」?

《庆余年2》无闲笔,有「神通」?
2024年05月23日 20:10 金牌经纪人官方微博

金牌经纪人

聚焦艺人成长,洞悉养成方法论~

主角配角,各有神通?

《庆余年》第二季用34000热度值创下腾讯视频热度值历史最高纪录,收视方面也位居上星频道同时段电视剧第一名,堪称霸气归来。

能够拿下如此好的成绩,离不开第一季的热度,此外剧的质感是关键,它有属于自己的“三板斧”,从内容本身来说,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节奏还是立意,都有着它的独特魅力。

各显其能

《庆余年》之所以有此盛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群像的展现异彩纷呈。第二季更新至今,相当的笔墨都放在了“皇子团”上,随着范闲知晓自己皇子身份,一直在外打仗的大皇子回到京都,另一位看似游走在权力斗争之外也是最小的皇子出场,再加上本就处于夺嫡白热化的太子和二皇子,大庆“皇子团”终于全员集结。正是有着庆帝这样不像父亲的父亲,皇子们自然也都不是“正常人”。

相比上一季有些“端着”的太子,这一季的他更擅长冷幽默,时不时就要讲个笑话调节气氛。他总是以和事佬的形象出现在皇子之中,但他才是最会伪装也最冷心冷情的那一个,为了让范闲和二皇子彻底决裂,他杀了一个镇子的人。对于演员来说,这个角色最需要展现的就是“扮猪吃老虎”,搞笑和腹黑之中的反差,所以当在皇帝面前装出谨小慎微的模样的他,在皇后面前神情冷静地说出他和父皇是“物伤其类”,这一句,人设一下就立住了。

二皇子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角色,疯批是他的外在,比如喜欢与民同乐但是不喜欢有人出现,所以一上街就要清场,或者是总是光脚走路,走起路来很像“先秦淑女步”,都能体现他的离经叛道。但内在的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又是因为从小他就被皇帝选中成为太子的“磨刀石”,走上这条路其实是别无选择。

比起太子,二皇子这个角色没有那么稳定的精神内核,甚至有些渴望爱而不被爱的空虚,这种状态不像个玩弄权术的成年人,倒像个还没长大的恶童,有上位者的天真和恶毒,所以他身上会流露出破碎感。就像当他发现被范闲下毒,拿着解药直面死亡的选择,拉着大皇子叫大哥,对着叶灵儿展现出慌乱时,让人感觉可恨,但也可怜。二皇子饰演者刘端端之前大多数演绎的都是正面角色,而这个角色的演绎,让观众发现了他对于复杂反派角色的塑造力。

上一季没有出现的大皇子由付辛博饰演,这个角色没有皇位继承资格,也早早离开权力中心当将军打仗,所以养成了粗枝大叶的武人性格,是皇家里难得的“正常人”。结合原著内容来看,大皇子之后会和范闲成为一路人,整体人设相当正面。付辛博之前在《南风知我意》演绎的大哥令观众印象深刻,演起“皇子团”的大哥也有一定的契合度,加上他古装仪态在线以及剧中CP发糖,看起来他能够从这个角色上吃到一定红利。

说到他饰演的庆国大皇子和毛晓彤饰演的北齐大公主的CP,作为剧中的官配之一目前有很多观众站队,粗线条大灰狼和傻白甜小白兔的狼兔CP有一种古早味,到今天依然好嗑。尤其是大皇子说到逃婚时,看着大公主说“不需要逃”,暗戳戳的告白把观众都钓成了翘嘴。

目前来看,三皇子戏份不多,呈现出来的也是单纯无害的弟弟形象,但这个角色在原著中有一定心机最终拿下皇位,剧中是否有反差则需要观望后续剧情。而还未明牌的皇子范闲,则能够让观众感觉到,皇宫并不是他的天地。

总体来说,几位皇子都有相应的人格魅力,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组合在一起成为了“龙生九子,各有神通”的具象化表达,也正如此他们的相爱与相杀才精彩到让观众欲罢不能。

滕梓荆&邓子越

破圈剧集的共同点是经典角色多,总有几个人让你念念不忘。上一季有早早下线的滕梓荆,编剧把原著里活到最后的功能性人物改成一个必死的结局,直接在观众心中升华了这个角色,而饰演者王阳对滕梓荆侠义本色的诠释,也与角色相互成就。

第二季的邓子越也是一个笔墨不多却让观众记忆深刻的角色。初出场的他展现出和王启年一样溜须拍马的本事,让很多观众以为他也是用来搞笑的功能性人物,但第九集他与范闲的对峙,却堪称直击人心的名场面。

这一段剧情以范闲的视角入手,他来一处视察,看到的是同僚吃肉,邓子越独自啃饼,他一步步揭露对方的作为,直言不仅买肉钱是邓受贿充公的钱,这么多年别人的贿赂也都没有收过,这证明了邓内在是对原则有所坚持的“勇士”,但却终究活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英雄白首”永远是让人不忍的画面,而余皑磊也把邓子越的心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台词的变化最为直观,邓子越在不清楚范闲意图下面对质问的三句回答,展现了他逐渐递进的三种情绪。当他讨好地拉长声音说出“官场嘛,为人不需要得罪人”,这是对现实的妥协,当他被迫因为范闲回忆起曾经的血性,“惭愧惭愧啊,属下当时愚钝嘛!”这是带着眼泪的自嘲,当他明明认同范闲的想法,还是要给行为找到世俗意义上的理由,笑得像哭一样说出“属下现在懂事了,做官不能特立独行,该当与光同尘”这是直面内心的苦涩。

任何一个曾经满怀雄心壮志又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人,都会在被问到“如果当年的你看到现在的你,会不会大哭一场”动容,即使邓子越反复说服自己“蠢就蠢了,弯就弯了,跪就跪了”“独善其身就好了嘛”,内心终究是那个信奉“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的人。他逐渐明确了范闲的意图,也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备,从前是为了自保不得不收敛锋芒,如今有了靠山,他还是想做回曾经的自己。

除了台词上或急或缓,或轻或重的侧重处理,余皑磊表情上的细节变化也相当到位。一开始的邓子越像往常一样一边卑躬屈膝,一边戴上谄媚的面具,眼角弯弯笑意却未达眼底。然后发觉对方的话题越发尖锐,他也越发战战兢兢,笑容变得谨慎。当范闲让他回想起曾经的自己,他眼里也不知何时有了泪水,不敢直视范闲也不敢直视从前的自己,发出的声音都有些颤抖。直到最后范闲说当他靠山,眼睛里才终于有了光。

“与光同尘”,在曾经的邓子越心里是不得不说服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反话,如今有了小范大人,才终于能有机会真正把它作为自己的信条践行着。类似邓子越这样戏份不多却在有限的空间里浓墨重彩的配角在《庆余年2》还有很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共同为主线所服务。

“乐景衬哀情”

《庆余年2》播出以来,所展现的轻喜风比第一季更加直观,时不时就会有些台词上的插科打诨,行动上的“掉凳”情节引得观众发笑。但看到现在,结合和第一季的变化以及原著的后续剧情,总有一种“乐景衬哀情”的感觉。

第一季的范闲有一种“大男主爽文”的既视感,虽然每一步走得不算简单,但终究是有了靠山,出尽风头,玩转人心。然而第二季的范闲从他认为的执棋之人,变成了庆帝手中一枚好用的棋子,被推向皇权争斗的战场上。

“家”层面上,第六集庆帝的家宴让范闲终究认识到了自己与其他皇子的不同。名为家宴,实为服从性测试,其他皇子坐在位置上,只有他一个人跪在地上。他揭露二皇子的恶行,却被庆帝扔了提司腰牌。如果说知道自己亲生父亲是庆帝后对父爱还有点念想,那么这个时候他意识到君与臣的距离,而后面赖御史被处死让他对庆帝彻底失望,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只能是个“孤臣”。

而“皇子团”的其他人何尝不是孤独的,他们性格各异,却共同体现了在擅于玩弄皇权的父亲手下,在尔虞我诈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迷失于“君”与“臣”、“父”与“子”关系,也预示了他们其中的大多数,终将走向“精神弑父”的结局。

“国”层面上,范闲也终于发现了自己与这个时代的隔阂。他有着现代人“人不分高低贵贱”的思想,希望能在朝堂之上护百姓平安。那个本本分分卖菜却被索贿倒欠五百两,眼睁睁看着女儿被卖到青楼的老金头永远在他心里,他忘不了老金头满怀希望拿着门帖蹦跳着进入青楼的样子,和最后走出青楼哭着和范闲道歉,带着伤倒下的样子。

虽万千人,吾往矣。因为真真切切看到了黎民百姓如蝼蚁一般生活,所以小范大人走上一条和大多数人相反的道路。他的生长痛,现实的残酷,与整部剧轻喜的基调形成了对比,让观众哭着笑,笑着哭。

而这种“乐景衬哀情”也是编剧王倦惯用的创作模式。由他所编剧的《大宋少年志》同样讲述少年人的家国情怀,他们同样用血泪换来成长,同样走上一条不归路,前期观众笑得有多开心,后期观众就流下多少泪。

这种创作手法一方面能够让剧情在铺垫的时候更有趣味性,时不时的插科打诨能够带来搞笑名场面,也能给紧张的剧情加上松紧带,不显得过于晦涩和严肃。另一方面也能在真正升华主旨的关键情节到来之时,给情绪增添一种反转到极致的戏剧张力,让内涵更加深刻,也能让观众更加将剧情刻进记忆中,因为欢乐与痛苦,总归是痛苦更令人难以忘怀,而剧中的他们越经历痛苦,也就越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物弧光。

结语

五年前,第一部的范闲从儋州踏上去往京都的路,开启了大庆臣子小范大人的朝堂之路;五年后,范闲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为他所坚持的一切继续怀着一腔孤勇向前。整体来说,《庆余年2》基调变得更加沉重,格局则变得更加宏大,落在范闲身上的责任更重,面对的问题也要更多,期待不再“爽文”的小范大人,真正披荆斩棘成为大庆第一权臣的那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