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期下投资机会在哪儿?鹏华基金闫思倩:新质生产力是长期主线

新周期下投资机会在哪儿?鹏华基金闫思倩:新质生产力是长期主线
2025年01月08日 14:31 投资时间网

闫思倩认为,2025年新周期、新质牛、慢牛可期。新质生产力将是投资的长期主线,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也具备长期机会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田文会

2024年A股跌宕起伏,在重量级政策推出后一度走出一波大行情,市场信心得到显著修复。展望新一年的A股市场机会,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闫思倩充满信心。

2025年1月3日,“见未来•2024第七届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两百余位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重量级嘉宾欢聚一堂,围绕新质生产力、资产配置、企业“出海”等议题展开智慧碰撞,共同为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及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贡献力量。

一年前,外资机构的普遍策略是避开中国资产,所谓“Anything But China”。2024年,则变成了“All in Buy China”。从“只避中国”到“全押中国”,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看法发生了巨大转变。新质生产力在其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投资背景下,哪些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可能化身“新质牛”?

此次高峰论坛上,闫思倩作了题为《新周期,新质牛,慢牛机遇可期》的主旨演讲,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

闫思倩认为,2024年四季度,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涵盖货币、财政、投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相关、地产、内需消费等,成为资本市场走强的坚实后盾。2025年,新周期、新质牛、慢牛可期。

在闫思倩看来,随着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新质生产力也成为A股市场的长期主线。同时,中国持续建设制造强国,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仍具备长期机会。

据了解,闫思倩拥有14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华创证券分析师、中银国际证券业务经理、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研究部基金经理,于2022年1月加盟鹏华基金。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 、基金经理   闫思倩

A股慢牛可期

2024年9月24日以来推出的一揽子利好政策,对A股产生了强大推力。

在闫思倩看来,政策已进入新周期,目前处于流动性拐点向基本面拐点过渡的阶段。在政策组合拳的支持下,倚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将企稳回升,ROE将逐步提升,A股市场慢牛机遇可期。

闫思倩认为,“9·24”以来,政策的新周期非常明显。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货币、地产、消费、投资等逆周期调节政策组合拳出击。2024年前三季度市场疲弱,在三季度末政策组合拳推出后,市场信心显著修复。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设两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活跃了并购重组,鼓励了回购,创造性地打通了央行助力资本市场的通道,未来将有效地支撑起中国股市的价值重估,吹响了政策红利的冲锋号。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明确信号,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包括支持化债、发行特别国债等一揽子增量政策,住建部等五部门打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增量政策组合拳,人大常委会也对化债作出安排等。

闫思倩预计,随着政策支持,2025年将是并购重组大年。2024年并购重组政策三次优化,这也直接促进并购重组活跃。2024年截至11月,共有188家上市公司披露重组计划或重组进展,其中,9月至11月发布重组计划的公司数量就达到118家。

“并购重组的对象通常处于景气赛道,比如新兴产业,并购重组会给一些中小市值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和机会。”闫思倩表示。

此次政策组合拳还包括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其中,消费补贴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涉及汽车、电子、家电、酒店餐饮、生育链、银发链等,很多家电、家具、家纺企业报表由负转正。2024年以来,各地的消费补贴政策在7-8月之后明显加速出台,在三、四季度密集落地。闫思倩预计,2025年消费补贴至少有3000亿元规模。

闫思倩认为,当前处于流动性拐点向基本面拐点过渡阶段。2025年,如果财政发力能够超预期,带动经济和盈利回升,资本市场有望迎接顺周期牛市,可以关注上游顺周期和消费,化债、消费、房地产等领域都有投资机会。

此外,即使面对一定的外需压力,在闫思倩看来,国内政策方面仍有可为空间,化债和财政支出都还有上升空间。

她预计,按照2022年、2023年应对隐债、地产、中小金融等三大金融风险的财政支出规模来看,未来每年仍需至少4.5万亿财政规模。如果考虑到未来土地出让金或将继续下滑从而造成自有资金减少,届时所需财政规模或再度提高。2025年的赤字率,较最近市场一般预测的3%-4%还有上升空间。

闫思倩表示,当前正处于流动性拐点向基本面拐点过渡的阶段。名义GDP和企业盈利的回升和修复已经出现。2024年11月PMI连续3个月上升,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后续随着存量政策落地和增量政策出台,信用周期有望改善,价格有望在下半年回升至正增长,进而带动企业盈利修复。

“随着经济基本面修复的信号逐步明确,看好基本面的长期资金有望加速入市。叠加中长期资金积极布局,2025年预计大盘机会较好。“闫思倩称。

与美股相较,美股长牛除了资金支撑,还有稳定ROE以及EPS的提升。闫思倩表示,相信在新的政策周期下,A股长期的ROE和EPS将会提升,从而带来更好的、稳定的慢牛。

新质生产力是长期主线

新质生产力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领者,也将成为A股市场的长期主线。在闫思倩看来,本轮牛市的核心主线之一,就是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

投资者经常会关心,A股的景气赛道是否还存在。对此,闫思倩称,接下来的景气赛道更容易出现在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AI与自主可控是当前国内科技创新的高景气方向。

其中,AI大模型可以赋能千行百业,未来AI在ToB、ToC有非常好的应用场景。AI大模型沿着多模态加速迭代,复杂问题推理能力大幅提升,行业应用也多点开花。视频生成、世界模型、具身智能和空间智能等AI技术也随之持续突破。AI在汽车、机器人、办公、教育、电商、广告等领域成功赋能,电脑、眼镜、耳机、手机、玩具等硬件加速智能化升级。

在AI大模型应用的刺激下,算力需求激增。闫思倩预计,智能算力的需求未来三年会翻倍,国内AI芯片以华为、寒武纪、海光为代表的厂商新品性能将快速赶超美国,未来将持续受益于国内智算需求。

AI也将重构原生操作系统(OS),华为鸿蒙OS在手机、车机、平板、智慧屏、物联网终端等场景也在加速渗透。

自主可控方面,华为生产出了国产芯片手机,推出了鸿蒙原生操作系统,并已接入众多生态,这对中国的自主可控非常重要。自主可控已从半导体设备到手机、车机、平板、屏幕、物联网终端、AI大模型,以及科技创新的每个领域。

此外,科技的前沿方向还有很多,包括量子技术和脑机接口等。据悉,近期谷歌发布了最新量子芯片,解决了近30年来一直在研究的量子纠错的关键挑战。脑机接口领域,特斯拉也不断有新的突破。

制造业仍具备长期机会

中国持续建设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也占有较大比重。闫思倩认为,A股制造业经历过多个代表性产业周期,目前处于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景气周期底部。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供给侧出清,需求持续,仍具备长期机会。

其中,中游制造业的机会可以分为需求持续景气的机会、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的机会、出海机遇、技术升级或新兴产业机会。具体来看,需求持续景气的机会以锂电池为代表;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的机会以光伏为代表;出海机遇方面,大部分制造业都有出海的计划;技术升级或新兴产业机会方面则包括人形机器人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受益于新能源和出口两大领域的规模化增长,中国自主车企延续高增长,“一大多强”的格局明显。“一大”是指比亚迪,2025年比亚迪将补齐智能化短板,助推该公司2025年销量较快增长。“多强”包括奇瑞、吉利、华为系、小米、“蔚小理”等。

2024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出口584万辆,居世界首位且再创历史新高。

据闫思倩分析,智能化时代下,购车者关注重点发生了根本改变,国内L3渗透率在持续提升,平价智能时代到来,智能化逐渐成为整车厂的胜负手。

展望未来,随着视觉算法推广提升实际应用体验,以及感知决策硬件成本下降,加之后续L3法规与标准出台,推动L2+高阶驾驶辅助系统(ADAS)加速落地,L3级别智驾对30万元以上市场的快速覆盖,国内智驾渗透率将加速提升。

目前国内自主车企智驾技术布局领先,从国内车企高阶智驾重要进展来看,国内自主企业基本具备高阶智驾能力,其中华为、小鹏、理想均已搭载最新端到端智驾技术,自主企业市占率有望持续提高。

经历多年的高增长后,市场担忧锂电天花板问题,尤其是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突破50%。不过,在闫思倩看来,锂电行业的成长空间依旧广阔,至少还有5倍增长空间。从渗透率看,欧洲、美国和其他地区2024年预计的渗透率分别为18%、10%、4%,全球维度仅在20%左右。同时,锂电增量市场不断涌现,锂电需求从消费电子、汽车动力电池扩展到了储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终端AI等多领域。储能按远期空间倒推的渗透率仅7%,国内商用车也仅15%,工程机械、飞行器、机器人等也是潜力市场。

“很难从存量经济里找出未来10年、20年增长3到5倍的行业,而锂电池就是。”闫思倩表示。

对于制造业来说,供需拐点是投资判断非常重要的方面,当需求持续上行和供给扩张放缓的情况出现,就是可以重点关注的机会。光伏具有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的机会,这一行业供需比接近200%,亟需供给侧改革。该板块经历了三年的下跌,目前股价在底部。

出口则是整个制造业面临的机会。展望未来,全球市占率提升以及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机会还会继续。

新兴产业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内外百花齐放,产业化加速。“我在十多年前觉得无人驾驶和电动车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机会,今天觉得可能未来我们还会人和机器共生。”闫思倩这样表示。

据她介绍,国外的特斯拉、Figure和1X,国内的华为、宇树、优必选、小米、智元、字节都陆续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该产业将开始加速发展。行业量产元年有望出现在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Model3时刻将到来。

闫思倩认为,从观察特斯拉的角度,不管是AI、人形机器人、储能还是智能驾驶都在前期阶段,都还有很大的爆发空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