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40次3000点,我有些话想说

经历了40次3000点,我有些话想说
2019年09月05日 18:21 小基快跑

小基快跑

可以陪聊哦!

今天(9月5日),上证指数盘中又上3000点。

数据来源:Wind

3000点是股民心中最重要的心理标尺,也是来回次数最多的整数关口。

2007年2月26日,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3000点,迄今曾40次站上3000点又掉下来。

其中2007年2次,2009年5次,2010年9次,2011年3次,2014年3次,2015年1次,2016年10次,2019年7次。

数据来源:持有封基

年纪大了就喜欢回忆往事。

我从事基金客服工作十三年,完整地经历了这40次3000点。

历经几轮牛熊,接过几万通投资者打来的电话。有一些小感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

依稀记得2006年刚进入基金公司时,公募基金、基金经理还被当成“神”。

那时候上证指数从2006年1000点出头,一路高歌猛进,到2007年问鼎6124点。

赚钱效应的驱动下,投资者投资热情高涨,每天有接不完的电话。

有常规业务咨询的

有希望来公司看看的

有单纯想跟你聊聊市场的

有来电仅为倾诉对某基金或基金经理喜爱的

甚至有投诉某基金限购、买不到某基金的

那时在投资者眼中,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都像是蒙着头纱的小媳妇,即神秘又美丽。

可是慢慢地,一切都变了。

基金经理跌下神坛,而公募基金也从当年万人追捧的小甜甜,变成了谈基色变的牛夫人!

是基金不赚钱吗?

8月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协会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显示,最近15年来公募基金收益良好,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4.1%,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6.9%。

摘自《协会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凭心而论,年化收益率14.1%并不低。但投资者的体验并不好,总感觉买基金都是亏钱的。

为什么会有“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这样的怪圈?

就我十几年和投资者打交道的经历,感触最深的几点是:

01

时点不对,买的太贵

公开数据显示:2006-2007年以及2015年两轮牛市里,新增基金开户数5400万,占2005-2015年10年开户总量的72%。

也就是说,大多数投资者是在牛市的时候才开始投资,而且股市越涨,入市的人就越多。

虽然基金本身是赚钱的,但是再好的东西,买贵了,想赚钱就难了。

02

想赚快钱,持有期过短

前两天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大数据|基金到底多久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在任意时点买入股票基金,如果持有时间在6个月以内,盈利概率不足60%。

数据来源:Wind、小基快跑

数据测算区间:2003年12月31日—2019年8月31日

注:上述盈利概率测算以历史数据为依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收益承诺。

同时,持有期过短,意味着收益率的波动更大。

数据来源:Wind、小基快跑

数据测算区间:2003年12月31日—2019年8月31日

此外,还有一张图,很能说明问题:

03

只看业绩买基金,频繁换手

有些投资者会根据业绩排名买基金,在申购的时候A基金排名靠前,过了一段时间又是B基金的排名靠前,于是卖了A基金换成B基金,后来又换成排名靠前的C基金……

每次都认为自己买到更能赚钱的好基金,结果到最后,收益情况并不理想,反而交了不少手续费。

04

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产品,跟风买入

有些投资者没有想明白自己投资的钱从哪里来,要放多长时间、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以及自己是否能承受亏损。

只是道听途说,就一拥而上。甚至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产品,亏也亏得稀里糊涂。

为什么通往赚钱的路,总在施工中?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大道理,还是做不好投资?

以前有位老同事告诉我,要敬畏市场,并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少折腾。

真是年少不听过来人言,听懂已是不惑人。

在基海沉浮多年后,又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我想给大部分普通人分享一下自己投资理财的想法:

一是做好资产配置。

把钱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而不是把钱分几份放在“篮子”里。这些篮子的相关性不能太高,这样才能真正分散风险,而不是仅仅分散了你的资金。

除了日常生活的花销外,有一定积蓄,买够保险,让这些成为你资产中坚实的“基底”,然后可以考虑配置股票基金。

二是建立正确的投资观。

基金只能作为理财的手段,而非发财的工具。

抱着慢慢富起来的心态,而不是赚快钱的思维,耐心很重要。

工作是主业,投资只是锦上添花。主要方向还是好好工作,提升收入,进而为自己的投资账户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早晚会发现,选一只指数基金做定投可能更好。

戳我

小基快跑

轻思考、微幽默的投资那些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