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纬
当聚焦姐妹情感羁绊的《大乔小乔》,被改编成以窥探明星秘密为主线的《乔妍的心事》之时,似乎早就注定了这部电影与原著小说将发生主题与表达的偏移。
而偏移最直接的后果即宣传与实际不符,说严重点,也即“诈骗式宣传”。口碑分化乃至崩盘、票房表现不佳等遭遇也就可以想见了。
正如片中借经纪人之口说出的那句“姐妹情深更市场,更商业,更女性主义”,主创很明白当下电影市场的风向和需求,却在改编策略上任性了一回,导致影片既要姐妹情的设定、女性主义的话题,又要悬疑和猎奇的类型、文艺片的节奏和腔调。
“四不像”“平淡又无聊”,或者说“乔妍只有屁大点的心事,而看完电影的观众却心事重重”等评价算是中肯而客观的。
至于由刚刚获得“飞天”“金鹰”双料视后赵丽颖的明星效应所引发的粉黑大战,在影片内容不够好的前提下,这种无关电影的讨论也就更无处安放了。
从“大小乔”到“乔妍”的叙事偏移
原著《大乔小乔》中,姐姐叫乔琳,妹妹叫乔妍。电影《乔妍的心事》中,姐妹同叫乔妍,且始终未曾提及妹妹的真名是什么。这种主角姓名的改编,从一开始就预示着电影叙事的偏移。
原著叙事重心集中在两姐妹的命运轨迹以及她们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上,深刻揭示了因超生而引发的家庭悲剧,这种兼具女性主义和社会话题的故事最令人动容。
而电影从一开场就着急制造悬疑氛围,却在之后的叙事中一直故弄玄虚、悬而不疑。时而聚焦乔妍被人勒索的悬疑,时而讲述姐妹重逢后的关系,时而又将笔墨挥洒在娱乐圈的潜规则上。
单看每一部分,无论是叙事张力,还是影像表现,或者演员表演,都算得上是比较精彩的。水中尸体,城市景观,风雪袭人,都颇有悬疑氛围;两姐妹的身份差异,互相试探,细微相处,也很有戏剧张力;经纪人的暧昧和控制,投资人的饭局潜规则,乔妍的戏中戏,更展现了娱乐圈的畸形混乱。
实际上,即便是做如此的“偏移”式改编,倘若能有一条强有力的主线统领,也还是能够把故事讲得更好看的。片中,乔妍吃东西的一场戏,特写镜头放大她的吃与哭。当导演喊cut,乔妍说“我还没演完呢”,这里她在演戏中一步步深陷,由角色阿玉进入到了自己,非常具有感染力。可惜的是,这种叙事只是片段式的,没有完整的结构。
再者,原著对于姐妹关系及心理刻画非常细腻,不吝笔墨,而电影,仅有开头段落的警惕与试探,没有后续的逐步打开心扉、互诉衷肠,结尾的和解与深情也来得太快。
替名姐妹的人设,不同阶层的命运,各怀“心事”的遭遇等,原本可以衍生出许多富有张力和深刻的剧情,也能让更多女性观众共情,但电影中只有些许细节闲笔,没有在姐妹羁绊中深挖,泛泛展开的人物关系并无太多波澜。倒不如戏中戏中,经纪人为了捧红女二,而将剧本改为双女主并列的戏码。
更令人感到着墨不当的是,剧情大概进展到90分钟时,屏幕上出现了片名,然后是乔妍两姐妹小时候的故事。这样的出片名设计是生怕观众不知道“乔妍的心事”是什么心事吗?
从“秘密”到“心事”的导演执迷
如果说叙事偏移是编剧改编策略的不当,那影像割裂则是导演艺术表达与商业诉求的失衡。
导演赵德胤出生于缅甸,成名于台湾,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的电影充满了跨文化色彩。所以,尽管原著描写的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内地故事,《乔妍的心事》却也嫁接了一个缅甸的背景。
用长镜头和固定镜头捕捉底层人物真实的生存状态,是赵德胤从《冰毒》《再见瓦城》一直延续至今的影像风格,但悬疑类型却并非其所擅长的叙事。
所以,在有关姐姐的戏份中,人们惊讶于辛芷蕾的装扮如此逼真,多处空间景观也都非常写实;而在所谓悬疑戏份中,除了几个镜头的氛围感外,只有勒索短信和乔妍心事重重的表情等元素,太单薄。
此外,在前作《灼人秘密》中,赵德胤已然将镜头对准娱乐圈潜规则的畸形与混乱。原著《大乔小乔》中原本是当红主播身份的乔妍和都市精英的沈皓明,在电影中被改编成了他所熟悉的明星与经纪人。
《灼人秘密》在于女主为了当明星被潜规则及她的同性恋身份的“秘密”,《乔妍的心事》在于女主误杀父亲和替名姐姐的“心事”,从“秘密”到“心事”,熟悉的配方,同样的娱乐圈,甚至于相似的女性情感羁绊。这是导演不曾跳出舒适圈的鸡肋改编。
而这更是当下文艺片导演面向市场与商业的一次失控与失衡。如前所述,导演非常清楚地知道,现在市场流行什么,观众爱看什么:女性主义、原生家庭等。但自己又不甘心没点深度表达,于是刻上导演烙印,夹带表达私货。
这样的操作,不仅在类型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且在节奏和风格上非常割裂:前半部分还有点文艺片的缓慢节奏,后半段却显得特别匆忙和突兀。这种断裂感和类型上的模糊、混乱,给影片的口碑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着影片的票房。
从“视后”到“影后”的流量转型
内容层面之外,《乔妍的心事》之所以能够引起较大的讨论和争议,更在于有赵丽颖的主演。
作为流量转型的典型代表,赵丽颖不仅在现实中,一路从默默无闻到流量明星,从双料视后,到斩获百花女配、提名金鸡,更在电影中,饰演这样一个从农村一路成长奋斗为大明星的角色。
戏里戏外,皆是看点与话题。平心而论,赵丽颖在《乔妍的心事》中的表演并不差,一张颇具特色的“圆脸”经得住大银幕的大特写考验,在与辛芷蕾这样可塑性极强的演员对垒时,也并不逊色。
但由于文本与影像等内容层面的问题,导致她并未表现出来多么丰富的表演层次。
这两年,在电视剧圈,赵丽颖凭借《风吹半夏》《幸福到万家》等剧集已然获得了主流奖项与大众的双重认可,而在电影圈,尽管《第二十条》已令其斩获百花奖最佳女配,提名金鸡奖女配,但她这临门一脚的影后,倚靠《乔妍的心事》显然已经无法实现。
或可期待她在冯小刚执导的《向阳·花》中的表演,看是否能为她夺得一座影后的桂冠。
就行业大趋势而言,文艺片需要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同样需要文艺片。这样的搭配在《宝贝儿》之于杨幂、《无名》之于王一博、《河边的错误》之于朱一龙、《刺猬》之于王俊凯等案例中屡见不鲜。
但正如赵丽颖之于《乔妍的心事》,尽管流量明星能够给这样“夹带私货”的文艺片以热度和票房加持,但文艺片的导演水准与口碑不确定性较大,商业回报也有风险,并非所有流量演员都能适配。
内容不太行的情况下,或许乔妍的心事只能成为观众和行业的心事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