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先生所著的《明清家具研究》一书中说道,衣架是用来搭衣服的,而不是用来挂衣服的。
现代人对于穿的衣服,因为害怕褶皱通常会挂在小衣架上,衣架是现代人们居家必不可少的用具,而大的衣架起到的却是装饰的作用,那么古人呢?他们平常挂衣服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呢?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衣架的发展史。
中国人的设计史源远流长,很多工艺设计最早发现于中国,衣架便是其中一种,可别小看看似普通的衣架,事实上,它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便已经出现了衣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云雷纹漆衣架”,是我国现存迄今为止最早的衣架实物。
在敦煌壁画上也出现过衣架的身影,如晚唐85窟中的衣架,有底座、有立柱、有横杆,造型已经与我们现今的中式衣架极其相似了。
我国自古以来素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布帛可衣”不仅是民生之本,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更是对服饰有严苛的要求,并有详细的规定,等级森严。
衣冠的等级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服饰的规整是礼仪道德的体现,古人对衣冠的重视,促使了衣架的产生,以便妥善放置并保持平整。
鉴赏:清代楠木衣架,此器选材精良,做工讲究,中间部分连绵透雕花卉图案,下侧部分雕刻喜鹊登梅,雕刻工艺精美,寓意象征着喜庆,好运连连,官运亨通。尺寸:宽200,高140厘米。
衣架,是一种有支架和横杆的用于悬挂衣服的架子,但形式不同,名称也不相同。直者曰“楎”;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叫“椸”。
古人多穿长袍,衣服脱下后就搭在横梁上。衣架一般设在寝室内,大多放置在卧室床榻附近或者进门的一侧,并与床、橱、桌和椅等家具在风格上相互协调,外间较少见。
在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卧室大床的侧面就立着双层衣架,上搭红袍铺盖和衣物,可见古人很早就懂得使用这种灵活方便的家具。
到了宋代,衣架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流行,原先实用就好的衣架,自然也开始出了些花样儿,如:河南禹县宋墓壁画《梳妆图》中的衣架,它由两根立柱支撑一根横杆,横杆两头长出两柱,两头微向上翘,并做成花朵状,在上横杆下部的两柱之间,另加一根横枨,以起加固作用。
明代是我国家具的成熟期,此时的衣架,从选材、设计和雕刻等各个方面,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查究明代书籍版画插图,见衣架放置处多为室内,架子床旁靠墙的一边,或在床榻之后及旁侧,而衣衫就搭于其上,而不是挂起来,故衣架一律无挂钩装置。
清朝推行满人服饰又大又重,所以衣架也变得更为高大结实,构件注重圆润流畅,装饰风格简洁明快,用料考究,做工精美细腻。而清代衣架又俗称“朝服架”,主要挂置男用官服所用。
清政府实行的“易服”政策推行满人服装,满人体魄剽悍而高大,所穿的服装体积大,分量重。因此造就清代衣架的华丽、硕大,也是区别其他时代的不同之处。
清往后中国人的服饰穿着全面转向现代,有些人改变了搭衣服的方法,在衣架的搭脑安装衣钩,还在中牌子的下端装上进深很小的抽屉,放置一些佩戴的饰物。
不仅各朝各代衣架的设计不同,功能生活化的衣架与悬挂朝服的衣架在外观设计上也有所不同。据《鲁班经匠家镜》明墓出土明器及传世实物来看,有素衣架和雕花衣架两种。
素衣架有的只在墩子上植立柱,再用几根横材加以联结,如潘允征墓所出的名器,有的在横材之间还加直棂,素衣架多由一般木材制成,多放于普通人家的卧室之内,又不为人重视,故遗留下来的反少。
雕花衣架传世实物多见,一般在搭脑之下会再加一个装饰构件,用透雕或攒接、斗簇等方法造成花板,即北京匠师所谓的“中牌子”。
鉴赏:清代楠木衣架,此衣架为满雕工艺,雕刻精美大方,两端刻有灵芝如意纹饰,寓意吉祥如意,弯曲有致,拿捏得当,中间雕寿桃纹饰,寓意吉祥长寿,站牙雕刻拐子龙纹饰与墩龙头纹饰相结合,一气呵成,整器比例协调,实属佳器。尺寸:宽190,高156厘米。
这种衣架的横向结构非常适合披搭明代宽大的袍服,搭脑两端可悬挂衣帽,与现代竖向的衣架结构完全不同。常雕饰有代表“福”、“禄”、“寿”等吉祥寓意装饰花纹,以此来表达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今天,罗汉床早已被组合沙发取代,条案更是被电视柜取代,衣柜也逐渐被壁柜所代替,衣架更是如此。而回望这些留存在世的古老家具,可以追溯我们生活方式的演变和文化传统的遗失与传承。
一件家具的形成,开始一定是出于实用的需求,但人们很快就赋予了它礼仪上的、美学上的种种元素。人类文明的进程,文化的传播,生活方式的改变,无不在它们身上留下印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