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拐”是什么?左江花山岩画有哪些文化内涵?戳进来你就懂了→

“蚂拐”是什么?左江花山岩画有哪些文化内涵?戳进来你就懂了→
2022年04月04日 20:52 左江日报

春光正好,

此时正值“壮族三月三”,

广西各地举办着

各式各样的特色歌舞表演,

其中就有壮族特色舞蹈“蚂拐舞”。

这到底是是什么呢?

和左江花山岩画之间

有什么联系呢?

请往下看

↓ ↓ ↓

△蚂拐舞。资料图

“蚂拐”是壮乡人民

对于青蛙的俗称

而青蛙是壮族人的图腾,

与壮族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联想到左江花山岩画,

你就会发现两者形态上是一样的。

那左江花山岩画

到底有着哪些文化内涵呢?

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

01

为美

在花山岩画之中,

你会发现,

正身人像高大威武、顶天立地,

位于群像中间。

而侧身人像娇小玲珑,

与正身人像形成巨大的反差,

进一步凸显了,

骆越先民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

△鬼神祭。图像中可以很明显看到侧身人像与正身人像的区别。

高大的正身人像是人神同形的先祖

能够战胜自然、驱逐妖魔、庇护一方

反映了骆越先民希望

征服自然、战胜自然,

进而使得自然能够

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

除了巨大的人像之外,

还有规模宏大的活动图像

来体现这一特征,

尤其是宁明花山岩画,

整个画面宽达200多米、高40多米,

极其震撼!

02

为本

细观花山岩画图像

那一幅幅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图像

里面所包含的

青蛙舞、交媾舞、

求雨舞、祭祀舞等图像

都直观地展现出

骆越先民对于生命、

对于人的尊重,

展现出他们对

人丁兴旺、繁衍不息的渴望。

△青蛙状的正身人像。

青蛙舞就很明显反映了这一特征

骆越先民选择青蛙作为祭祀图腾

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青蛙种类繁多、生命力强、繁殖迅速

这与骆越先民祈求繁衍的期望相一致。

二、青蛙能够很好地适应当时的气候条件

左江流域地处亚热带雨林气候,

山多林密,旱涝频发,

这就与骆越先民谋求生存的愿望相符。

三、青蛙能够消灭害虫、知晓晴雨

骆越人是稻作民族,

青蛙对他们而言

能够为他们预知灾害,带来丰收。

03

为美

所有的左江岩画图像

都是用红色颜料绘成,

这种正是体现了骆越先民

对于生命的敬重和赞美。

无论是狩猎野兽时迸射的鲜血,

还是进行族群斗争时的铁血岁月,

红色都意味着牺牲、勇敢。

以红色颜料作画,

作为一种警示、一种告诫以示后人

并且这么多年始终以红色作画,

实为对生命的礼赞!

△宁明县花山岩画景观。褚红色的图像久经风雨而不褪色。

另外,

对于花山岩画图像

有着更深认识的小伙伴不难发现

花山岩画反映了骆越先民

四个精神文化特征。

第一,

体现了他们的朴素思维模式

花山岩画作画地点

选择在河道拐弯处、

河水湍急的地方,

以及看起来很高的峭壁上。

并用红色作画,

其实是把高崖比作“天”,

红色比作生命,

寓意是先祖或英雄们

在天上永远不死。

第二,

反映了骆越先民原始的宗教信仰

花山岩画里面的田地祭、

铜鼓祭、鬼神祭等等,

画面中间高大的正身人像

既是巫师、又是部落首领,

负责主持着祭祀活动。

这说明,

花山岩画作画时期,

骆越先民已有

较为统一的宗教信仰。

△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资料图

第三,

反映了骆越先民原始的审美意识

以红为美,单一程式的构图,

图像多,内容丰富,画面宏大,

给人以强烈的程式规范美感。

第四,

反映了骆越先民原始的教育雏形

整个左江岩画群分布点多,

创作跨度年代大,

主体集中、主体统一、

风格雷同、手法一致,

要想在原始的条件下做到这些,

就需要一个有着极高权威的

组织者来组织实施,

还要一大批受过培训的

画师们一代代努力才能完成。

结语

花山岩画文化内涵就分享到这,

您还有什么不懂的,

或者是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都欢迎留言!

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

文字 | 曹梓健

编辑 | 方秋丽

校对 | 周智玲

二审 | 罗吉华

三审 | 黄绍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