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姚云竹:国际安全形势震荡使全球出现分裂趋势

【聚焦】姚云竹:国际安全形势震荡使全球出现分裂趋势
2022年12月18日 18:16 盘古智库

乌克兰危机促使全球出现意识形态斗争强化的趋势。美国拜登政府利用所谓“民主与专制”的分野叙事和大国战略竞争定位,试图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俄罗斯等国之间挖出一道鸿沟,虽尚不构成全面对峙的前沿,但却是竞争激烈、长期对抗、时有冲突的分界线,最终将被激化还是走向缓和,是世界不得不面对的时代难题。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原主任、退役陆军少将姚云竹,文章来源于《世界知识》2022年第24期

本文大约1800字,读完约4分钟。

2022年国际安全领域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2月24日爆发并持续至今的乌克兰危机。它不仅使世界各国开始改变对全球安全形势的评估并深度调整自身安全政策,还使全球能源与粮食供需结构受到严重冲击。

军事安全的阵营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强化

乌克兰危机使全球出现明显的军事安全阵营化趋势。在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深度介入此次危机,并利用危机增加了成员国数量。2022年5月18日,瑞典、芬兰正式递交加入北约的申请,这将有助于其内部提升联盟作战体制的一体化程度,创新军事干预的新途径,建立和完善在不同领域合作协调的机制,形成大幅增加军事投入的共识。

美国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第一时间就渲染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存在类似风险,试图以台湾问题为抓手巩固其军事同盟,强化与亚太盟国和其他伙伴国的防务合作,进一步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美国还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主权争端积极发展防务伙伴关系。印度成为美国主导的“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中唯一非美国盟国的成员国。不过,与中国存在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国家,也与中国有紧密的经济依存关系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东亚地区军事阵营化的势头。

乌克兰危机促使全球出现意识形态斗争强化的趋势。美国拜登政府利用所谓“民主与专制”的分野叙事和大国战略竞争定位,试图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俄罗斯等国之间挖出一道鸿沟,虽尚不构成全面对峙的前沿,但却是竞争激烈、长期对抗、时有冲突的分界线,最终将被激化还是走向缓和,是世界不得不面对的时代难题。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亚太地区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也呈现出分化的趋势。朝鲜半岛自2017年以来相对平稳的政治态势不复存在。美国无意与朝鲜恢复对话,却与韩国在2022年夏举行了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增加了在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部署的战略武器数量,强化了对朝经济制裁。同时,朝鲜也越来越频繁地进行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试验。2022年9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颁布了“核武力政策法令”,列举了率先和报复使用核武器的多种可能场景。与此同时,大国在朝鲜半岛的合作意愿处于冷战后的最低点。2022年5月,中俄双双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事会因朝鲜进行洲际弹道导弹试验而对朝实施制裁的决议案,这是自2006年以来安理会首次在涉朝问题上出现明显的态度分歧。东北亚有爆发新一轮危机的可能,将加剧地区国家的阵营化分裂。

核危机的再起和全球性挑战的增多

乌克兰危机还使世界在冷战后首次面对“使用核武器”的威胁。3月26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接受采访时表示,俄在受到安全威胁时可能使用核武器,同时依然认为谈判才是最正确的解决方式。8月22日,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警告北约称,若无视俄“红线”,可能引发核战争。对此,美国在警告俄不得使核武器使用风险升级的同时,不断做出不会派兵介入乌克兰危机、不向乌提供进攻性武器、不打击俄境内目标等保证。当然,美俄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仍保持着高层沟通。2022年10至11月,双方在不同场合各自发布有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声明。当世界再次真切地面对核战争可能时,有必要对近些年核军控与裁军进程陷入低谷、防止核扩散的努力陷入僵局,以及核能和平利用遭战争和灾害严重威胁等现象进行深入反思。

当前,全人类面临的生存威胁进一步增加,全球合作意愿却整体呈下降趋势。人类社会正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恶化、传染病肆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蔓延等全球性挑战。尽管这些严峻的安全问题亟需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但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国际社会进行有效合作的势能正在消融。在一个安全性、稳定性欠缺的时代,世界各国若只注重本国利益和眼前收获,人类社会将不得不再次付出沉重代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