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李培序: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李培序: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05月23日 19:15 盘古智库

当前,全球能源模式正在加速变革。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能源安全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挑战。可以确定的是,实现绿色低碳的能源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最终将使我们的能源更加安全,更可持续。这就必须要做到把握好发展的必然性、发挥好技术的牵引性、提升好参与的广泛性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李培序,文章首发于“新华网”

本文大约2400字,读完约6分钟。

2021年起,多种因素叠加引发全球性能源供应紧张、价格急剧上涨,并很快演变为一场以能源价格飙升、市场剧烈动荡为主要表现的“能源危机”,上亿人难以承受生活成本重压,陷入极端贫困。这场能源危机是一次全球性危机,它与气候危机(以极端天气为表现)、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等世界性公共事件叠加交错,影响广泛而深远。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都更加重视。

与1973年和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相比,此次危机的主角已不再是石油——电力、煤炭和天然气成为了新的焦点。从石油危机,到天然气危机,再到近年包括电力要素在内的能源危机,与之对应的能源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不断丰富,逐渐扩展为一个系统性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全球能源模式正在加速变革。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能源安全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挑战。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未来可预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仍将快速增长,逐步完成能源体系的深度转型,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方面,新能源的供应链安全问题依然是重要挑战。特别是关键矿物(锂、钴、镍、石墨、稀土、天然铀等)和关键因素(芯片、软件、核心零部件等)的安全供应问题越发突出。另一方面,现阶段大规模储能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冲击了电力的持续稳定供应。随着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成为支撑能源体系的主力能源,很多地区,如山东、甘肃、宁夏、内蒙、东北三省等多地,面临着煤电机组为了消纳新能源而进行深度调峰的情况。这一调峰模式不仅大大降低发电效率、严重折损机组寿命,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风险。除此之外,极端天气频发未来或将成为常态,与能源安全事故、能源网络攻击等有害事件一同,不断挑战未来能源体系安全防线。保障能源安全不仅要能够应对供应中断、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还应当能够应对极端天气、重大事故、网络攻击等风险事件的冲击。

可以确定的是,实现绿色低碳的能源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最终将使我们的能源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把握好以下的三个方面。

第一,把握好发展的必然性。

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也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摆脱单一能源供给和加速能源绿色转型的决心应当更加坚定。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能源的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趋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最终将使我们的能源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同时,我们也要对现状有清晰的认识,更加深刻的认识变革逻辑。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火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能源保供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未来,煤炭的利用将朝着与碳排放“脱钩”的方向转型。清洁高效的煤炭与可再生能源组合,实现多能互补,能够更好的加快新型能源系统建设,共同保障能源安全。

第二,发挥好技术的牵引性。

通往碳中和之路必然是一条技术变革之路,一条科技突破之路。构建新型能源系统,“科技创新”是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第一动力。要重视科技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在能源领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政府、企业和高校积极深入到一线、社会和农村,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将前沿科技的价值支点建立在产业发展、公众生活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创新与突破,这决定了我国能否将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智能技术的普及化将刷新社会产业的方方面面。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为能源转型注入动能。随着大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高端化”和“极低成本化”,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全新的竞争阶段,能源行业与智能技术的融合还需更深刻、更有力度。同时,储能技术也是全球科技争夺的高地,为应对风光项目的不稳定性和冲击,加快储能技术、特别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储能问题的解决,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

第三,提升好参与的广泛性。

要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目标,需要国家、区域、个体共同发力,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要坚持国际合作。在新能源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信息链重构过程中,中国必须深度参与其中,多寻找合作伙伴,避免对个别国家过度依赖。通过丰富进口渠道和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保障新能源产业链安全。通过企业出海,产品出海,技术出海,扩大辐射范围,提升能源领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识。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全国统一能源大市场、“全国一盘棋”的理念下,统一部署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创建能源网络安全与新能源消纳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各区域协同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要重视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推动分布式清洁能源与微电网在产业园区、农村地区等场景落地,减少大电网负荷以及间歇性能源对大电网的冲击,提升微电网内部负荷的供电安全性,助力广大农村地区用电自给自足,实现能源绿色转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