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二季度起,市场对于出口的担忧就不绝于耳。如何评价当前国内外贸景气度?应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角度,分别分析。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文章来源于“如是金融研究院”。
本文大约1700字,读完约4分钟。
事件: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03%。其中,出口19.55万亿元,增长0.4%;进口14.77万亿元,下降0.5%。从今年二季度起,市场对于出口的担忧就不绝于耳。那么该如何评价当前国内外贸景气度?其实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角度,分别分析。
一、短期:10月出口数据表现小幅回落,仍在筑底阶段
10月出口同比数据出现小幅回落。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今年10月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总额为2748.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小6.4%,较9月降幅小幅扩张,外贸回暖走势再度放缓。尽管去年10月美元计价出口同比转负,但本月数据并没有展现出,我们所期望的低基数效应带来的读数回暖,主要还是受海外经济不景气以及逆全球化的影响。如果为消除单个月份的短期波动性,可以通过观察今年前10个月的累计同比数据, 1-10月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累计同比减少5.6%,较上月未出现明显缓解,仍然处于磨底状态。
二、中期:中国的市场份额在全世界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从更长维度来看,中国贸易份额占全球贸易份额的比例上升了。WTO每年公布一次中国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例。2022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为24.9万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金额为3.6万亿美元,占全球14.4%。然而WTO并没有披露今年上半年的各国贸易数据,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第二季度的出口数据,计算他们在上半年的出口总额。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总额加起来约为8.67万亿美元,占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的85.4%。假设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第二季度的出口占比保持不变,那么可以估算出2023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约为15.2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约为10.15万亿美元,占全球16.4%,高于去年全年的14.4%。
三、长期:贸易伙伴变化可能会导致外贸长期的“高波动”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转移,是更长时间周期之下的一个重要变化。我们选取了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7年、2021年、2023年,分别对应着贸易战前、疫情转向前,和疫情转向后三个阶段。如果均选取上半年数据,2017年中国的贸易伙伴前五位(以经济体计)分别是:美国(1928.80亿美元)、欧盟(1726.85亿美元)、东盟(1307.43亿美元)、日本(652.76亿美元)、拉丁美洲(596.86亿美元);2021年则转变为:美国(2528.64亿美元)、欧盟(2330.11亿美元)、东盟(2258.32亿美元)、拉丁美洲(1003.32亿美元)、日本(800.18亿美元)。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2023年1-10月数据,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前十位已变为了东盟、欧盟、美国、拉丁美洲、非洲、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和英国,其中美国和欧盟累计出口同比下降均超过10%。相较于过去以“美-欧-日”为主的贸易关系结构,以新兴经济体为首的新贸易伙伴关系,将给外贸带来新的局面。从长远来看,新兴经济体对我国出口会形成部分替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或将逐渐被新兴经济体取代,同时贸易伙伴国的性质转变也将影响我国外需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每每全球经济震荡下行时,往往是这些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进而影响到我国外需的稳定性。
四、结论:中国对外贸易短期仍不佳,中期不算差,长期波动大
综合来看,中国的全球化之路,挑战在长期。从本月数据看,中国的贸易形势仍处于短期的磨底状态从全年跨度上看,“岛链”化现象仍在继续,这也使得中国的出口总额在下滑,但中国的出口总额占全球主要国家的出口总额的比例,较去年同期竟然出现逆势攀升,说明在全球需求共振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出口的韧性仍然存在;而在更长期视角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自2018年以来,出现了较大变化,逐步从欧美转向东盟、拉美,导致长周期下贸易的不稳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