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规划转型思考——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专题研讨会(85)成功举办

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规划转型思考——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专题研讨会(85)成功举办
2024年05月22日 17:31 盘古智库

5月21日,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规划转型思考”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菁主讲。凤凰网风直播、学说平台、老龄与未来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在线参与人数近16万。

研讨会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菁

首先,张菁分享了关于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她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和服务的提升,强调了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历史欠账,以及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重要性。

张菁强调,城市发展已进入下半场,需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关注2亿新市民、新青年,2亿老年人和2亿儿童的具体需求,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提出,全龄友好城市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四个2亿人的生活,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张菁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团队在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导则方面的工作,包括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以及在地方实践的案例。她提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注重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和发展环境,以实现儿童优先和儿童参与。

围绕青年友好城市建设,张菁介绍道,中宣部联合多部委颁布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旨在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中规院团队参与了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实践,进行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了面向青年的城市空间供给建议。

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同样受到关注。张菁表示,中规院团队参与了适老化改造工作,致力于将老年友好理念落实到社区建设中,关注老年人对于空间的需求,如住房、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健康设施等。

张菁还分享了中规院在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指引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对不同人群需求规律的研究,以及提出的“4+4+2+6”模式,即关注4个空间层次、4类重点人群、2类重点空间和6个重要事项。

在主题分享的最后,张菁对未来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提出了思考,包括从关注弱势群体到多元包容的转变,建立不同人群特征库,以及规划师在提供开放性和包容性公共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她强调,规划转型应围绕人,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到成果共享,以打造美好生活场景,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及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主持。多位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学术总监、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曾红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六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龚炳铮,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等参与本次专题研讨会。参与本次会议的还有充电花园(北京)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后人类幸福力智库发起人陈淑蓉等。与会嘉宾围绕完整社区、适老化改造、城市更新等话题进行了内容丰富且深入的探讨。

最后,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为张菁颁发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题分享感谢状。

谢证书

嘉宾合影

与会嘉宾精彩发言将陆续更新在“老龄与未来”公众号上,会议视频回放详见“老龄与未来”微信视频号,敬请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