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碰撞中,一些最平实的常识是保持身形姿态的基础;在弥漫的雾霭下,一些最基本的信仰是照亮前路的灯火。在震荡中寻找新机,在逆风中寻求突破,相信随着系统性政策不断落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守望今年的经济发展,信心和期待是最合理的态度。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学术委员万喆,文章来源于《环球时报》。
本文大约2000字,读完约5分钟。
新年伊始,多个部门密集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了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5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为“适度宽松”,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这些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为稳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综合四季度经济数据,如今各项经济指标回升趋势企稳,新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上行,内需持续转好,12月服务业PMI与建筑业PMI均大幅回暖,对应的需求与预期指数也有不同水平抬升,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可以说,一揽子增量政策立足中国经济实际,兼顾当前与长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逻辑性、系统性。与此同时,当前政策效果主要体现为结构性数据的改善,总量数据状态仍在修复中,因此市场对政策进一步发力十分期待。
在此大背景下,近期中国一系列的新年刺激经济政策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这些政策反映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总体部署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让市场预期和长期信心更加稳定。更重要的是,新一轮政策发布阐明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思路,明确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将如何在2025年细化出台和加力实施。例如,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发改委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的“两新”工作要加力扩围,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资金支持,这表明了今年存量和增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力度、广度都将加大,以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
货币方面,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时隔14年央行重提“适度宽松”,表示择机降准降息,国债买卖扩容等支撑央行适度扩表可期,社会融资有望回暖,楼市股市企稳值得期待。财政扩张也料将更加积极,财政发力节奏有望前置,并对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更加充足准备。
新年政策部署反映出中央宏观调控背后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能够感受到中央对目前中国经济内外部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积极因素和潜力有着清醒而深入的认识。从去年至今,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系统性部署和推进,有助于经济逐步实现“弱企稳”—“强力企稳”—“稳固向好”的过渡。无论是“两新”“两重”政策的持续落地,还是相关配套政策与机制的完善,都在让市场预期更具长期性和稳固性。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调整虽然需要稳定,灵活而有针对性的调节也必不可少。在大方针政策保持连续的基础上,持续进行细化、优化才是高效调节的最好方式。当前,消费市场正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变化,既有渠道结构的变化,也有年龄结构的变化等。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将需求更大的品类消费纳入目录,也是一种政策细化优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机选择,也对适时调整和对冲国内国际环境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对于优化整体经济结构、提振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财政支出结构将势必从更加注重投资向重视消费转变。
当然,2025年刚刚起步,一揽子政策的部署和落地仍将继续。对于提振消费而言,提高就业率、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将是最根本的经济目标和任务。在多项保就业、保民生政策中,我们已经看到中央关切;而在具体实施中如何让居民体感更加明显,仍需进一步细化落实。对于市场运行中的经营主体,它们既承担着创造就业的重任,又担负着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作用。如何降低民营企业制度交易成本,在法治化保障下更好地在市场化国际化大潮中发挥作用,中央已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规文件予以规范。未来各地需着力保障这些法规的走深落实,为市场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当生命的萌芽头顶泥土,总能找到通往雨水与阳光的出路;当经济增长面临瓶颈,科技创新也总会孕育出破茧成蝶的机遇。2025年宏观经济运行面对的内外挑战依然不少,我国要“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目标,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同时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同向发力。在激烈的碰撞中,一些最平实的常识是保持身形姿态的基础;在弥漫的雾霭下,一些最基本的信仰是照亮前路的灯火。在震荡中寻找新机,在逆风中寻求突破,相信随着系统性政策不断落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守望今年的经济发展,信心和期待是最合理的态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