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正!超级城市上演翻盘好戏,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底气更足了

回正!超级城市上演翻盘好戏,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底气更足了
2020年11月19日 22:46 智谷趋势

全球疫情仍不明朗,国际局势更是变数丛生。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中国的超级城市上演翻盘好戏。

变局之下,一座城市的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反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谁在赶超,强劲复苏?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成绩单”,透露了玄机。

四大一线城市,对比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深圳继续保持正增长,上海下降0.3%。

但有两座超级城市,已经重新回正:广州增长1%,北京增长0.1%。

它们,正是上半年经济增速受影响最大的一线城市。

尤其对于广州这样的沿海重点外贸城市而言,2020年同时面临疫情防控、贸易摩擦两场大考,影响可谓严重。

但在危机中,广州展示出了惊人的韧性:

从上半年GDP增速负2.7%,到前三季度终于转为正1%,回正幅度达到3.7%,居四大一线城市之首。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只看广州第三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更是同比增长7.9%。可见,广州经济正在迅猛加速。

这座千年商都,何以逆风飞扬?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官网公开的前三季度数据:

第一产业增加值182.10亿元,同比增长7.2%;

第二产业增加值4704.39亿元,同比增长0.7%;

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9.37亿元,同比增长1.0%。

总体来看,三大产业都已经企稳了,占比最高的第三产业,稳住了基本盘。

如果观察消费、投资、出口这“三架马车”,广州复苏势头明显。

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

广州作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高居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年稳居全国第三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9.86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提速,同比增长6.3%,比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人才、产业基础和财政实力雄厚,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吸引力较强。

因此,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拉动明显。

据统计,前三季度广州基础设施投资延续上半年增长态势,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9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投资和民营企业也加快复苏。

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9%,比上半年收窄8.8个百分点。民间制造业投资出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3.2%,比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云计算、大数据等项目带动民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37.8%。

在进出口领域,民营企业担当着重要角色:外贸“稳定器”。

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明显,达到10.2%,占外贸总值46.1%,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这是当下我国进出口增长的趋势,也是广州外贸进出口的一大特点——广州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占比达到51.4%,高于全国水平。

更多民营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成为支持广州外贸增长的一大推动力。

前三季度,广州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9.9%。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3%;市场采购出口增长99.5%。

外贸进出口总值7041.8亿元,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2个百分点。

出口增长,成为广州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招。

面对疫情,广州在外贸进出口领域的作为,特别典型,隐藏着这座超级城市“回正”的秘密。

2020年爆发的疫情,如同海上突然刮起了飓风,一度让广州陷入非常被动局面。

先是国内疫情爆发,无数外贸企业复工难、运输难,被迫延迟交货。

后是全球疫情蔓延,海外需求下降,国内外贸企业面临接单难、履约难、产业链上下游无法协同、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等众多棘手难题,外贸形势更加严峻。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同比下降6.4%。

到了6月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中国外贸的走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

广州当时面对的最大难题,是春季广交会是否该如期举行。

广交会早期影集(图片来源:央视网)

创立于1957年的广交会,有着中国外贸“晴雨表”的美誉,其成交额占全国出口比重峰值超过50%,无人能及。

研究显示,广交会对广州地方经济发展起到1:13.6的带动效应,举足轻重。

对广州而言,广交会更是代表“开放”的一张名片,意义非同一般。

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第一次城市大洗牌,广州作为沿海重点城市,外资进入促进当地经济焕发活力,广州的GDP分别在1981年、1989年超过重庆、天津,夯实了全国TOP3的地位。

疫情蔓延,给广交会出了一道大难题。

一边是客商对这场年度外贸盛典的期待,一边是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对于引发第二波境外输入疫情的防控担忧。

一旦取消,将是这场国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到会采购商最多、分布国别最广的商品交易会,历史上首次将“开放”的大门关上。

如何保证历史悠久的广交会不中断,为“稳外贸”提供筹码,又能有效防控疫情?

广州的做法,出人意料。

它给出的答案是:继续办。

只不过,要开拓新的贸易业态,将线下广交会搬到线上举行。

这并非是广州第一次举办线上广交会,在2003年非典期间,广州已经首次尝试“网上广交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此后,线上交易便一直保持下来。

2011年广交会成立电商公司,传统广交会的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形成365天线上广交会。

但2020年举办的线上广交会,却是颠覆性的一次。

不仅仅是将交易平台从实体转移到网络,而是伴随“网购”的一次彻底的线上化变革。

如今的线上广交会,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说,过去传统广交会最重要的是走量,那么,步入线上业态后,就必须将贸易前端到后端这样一条完整的交易链条精耕化。

广交会全球云推介意大利专场活动(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比如在前端产品展示页,不要小看搜索功能,它所呈现的关键字匹配、结果排序、页面显示等各方面服务功能,都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体验感,最终影响成交。

因此,从前端商品展示、消息沟通到后端运输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地调试、补充和优化,才能产生最优结果。

第128届广交会平台设置了展商展品、供采对接、虚拟展馆、展商直播、新闻与活动、大会服务、跨境电商专区等栏目,涵盖16大类商品50个展区。

一位来自浙江的服装科技参展商告诉浙江日报记者,在春季广交会前,他们足足准备了两个月,经过今年春季线上广交会的试水,他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3D展示、直播等手段。来到这次秋交会,投入的人少了一半,前期准备的时间还短了一半。

投入的精力减少,但很多参展企业表示,参展成效显著。

以浙江那家服装科技参展商为例,据介绍,每天进入他们展厅的客户有几十个,并且意向订单比上一届广交会更多。

一方面是,广交会让国外客商线上逛展更方便了。

另一方面,客商本身的下单意愿也较前一段时间明显增强,所以平台流量增多。

线上广交会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直播(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公开资料显示,上月底刚结束的第128届广交会,近2.6万家参展企业累计上传展品超过247万件,比上届增加35万件,参展企业云展厅累计访问量789.26万次,累计直播28.48万场次,共有189.39万人次观看。

在线上广交会上,有外贸企业的产品打上了“可内销”的字样,内外销齐头并进。

因此,与其说这次线上广交会是广州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下的被动选择,不如说,这是广交会多年来坚持探索数字化经济的一次成果检验,是搭建国内国外双循环桥梁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对提升中国外贸服务品质的提出了新要求。

正是网上广交会这样的大胆创新,让广州的出口大幅回正,有了底气。

此外,外贸的复苏,还得益于广州对市场主体的保护。

今年以来,广州陆续出台“统筹32条”“稳增长48条”等多个保护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相关税费,扶持和孵化新兴市场主体。

保护市场主体,实质上对保就业、促进经济产值增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双循环”的重要一步。

就在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中,“实体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而前三季度,广州实有市场主体256.77万户,同比显著增长13.62%,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今年7月以来,广州互联网电商总部聚集区——琶洲动作不断:

唯品会全球总部大厦交付,阿里巴巴、腾讯等20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数字经济浪潮下,新兴产业与民间投资蓬勃发展,为经济加快恢复注入活力。

前三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八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650.52亿元,同比增长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6.6%。

第三产业的增速加快,说明广州的综合服务功能也在进一步增强。

在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广州正在不断调整,推陈出新,充满韧性地赶超。

有了这座超级城市的逆风飞扬,中国经济的底气更足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