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定音!房企走到“关键时刻”

一锤定音!房企走到“关键时刻”
2022年04月03日 12:37 智谷趋势

作者 |  宁侃侃

“春雨”来了!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利于房地产稳定的政策密集出台。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住房需求依然旺盛”。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高层频频发声,为房地产市场定调。市场一扫往日阴霾,开启新一波复苏反弹。

年度经济增长5.5%的目标,也要求房地产继续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

经历了近两年的深度调整后,房地产再次回归,迎来关键转折之年。

这一次,如何出牌?

01

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几大拐点同时浮现,上演一场大转折。

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全年人口净增长,仅为48万,创下60年来新低。

2022年,很有可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这是第一大拐点。

与此同时,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1亿,占总人口的13.5%。

这已经站在深度老龄化的门槛边上了,绝对不容忽视。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楼市的总规模正在逼近“天花板”。

据测算,我国城镇每年新增住房面积大约在14.8亿-17.4亿平方米之间,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供应量。

目前,全国库存消化周期已持续增至19.5个月。

其中,一线城市增至12.96个月,二线城市增至18.05个月,同比涨幅均在40%以上。

很多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也在持续走高。不少城市都已经高达10万套以上,像重庆和杭州,库存量甚至已经突破了17万套。

这还没算那些买来投资的空置房,估计能占到存量房的两成。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楼市已经到了房住不炒的新阶段。以往那样夸张的普遍上涨,不会再出现了。

上海房价最贵的衡山路,20年是大约6000多元一平方米,现在均价已经到了14万、15万一平方米,涨了近20倍。

即使是边远的乌鲁木齐二道桥板块,房价也从2000年的700多元一平方米,涨到了现在1-2万/平方米,差不多翻了四番!

行情放缓,房价也在回归正常。

过去20年,中国很多房企的负债率居高不下,也和房地产火热的行情有关。

如今虽然银行还在不断给资金端“松绑”,但“三道红线”仍然不会消失,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九字方针依旧是金科玉律。

对大大小小的房企们来说,最根本的变化就是:

房地产规模论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环境变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都需要一次彻底的转型。

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猛踩一脚刹车,说来容易,做起来却艰难无比。

02

如何破局?

虽然每个房企选择的路径不同,但归根结底,成功转型必须做好一件事——回归长期主义

如今在中国,要想找到一家长寿的企业,并不容易。

前几年,有专家学者专门进行了一项关于企业寿命的统计,结果却令人触目惊心。

在日本,寿命超过100年的长寿企业,高达20000多家,经营时间长达200年的企业,有3000多家;

美国、德国、法国的百年老店多达1000多家;

而中国,超过150年的百年老字号,只有不到10家,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仅有2.5年。

为什么会这样?

这当然跟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比较短有关。

但也有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企业奉行的都是机会主义和速成主义。

四十年前,中国整个商业、服务业规模只有1000亿,经济发展程度很低,在那种经济极度萎靡不振、城市住宅需求极度压缩的背景下,一旦外部条件释放,房地产就会爆炸式地发展。

而如今中国商服业规模已经达到160万亿,在这样的诱惑之下,快速地赚钱和赚快钱的思维,使得不少企业走入了歧途,尤其是在资本最集中的房地产行业。

去年之前,全国百强房企中,近一半的负债率超过80%。

好在近年来,这样的趋势已经在逐渐好转,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房企意识到稳健才是立身的根本。

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2021年宏观杠杆率下降了大约8个百分点……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

这两天,我在看各家房企财报的时候,发现碧桂园的净负债率居然已经降到了45.4%。

远优于三道红线要求的净负债率不超过100% 

而且,手上还预留了大量现金,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13亿,可动用现金储备充足

低杠杆、宽现金、高增长,碧桂园显然走的是一条长远发展之路。

03

长期主义,对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有一次Airbnb的CEO 布莱恩·切斯基和亚马逊的 CEO 贝佐斯聊天,两个人谈到了他们共同的偶像巴菲特。

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贝佐斯说:“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这句话无疑是道出了长期主义的精髓。

自“三道红线”发布以来,很多房企将之视为紧箍咒,但是现在想来,这“三道红线”不就是在告诉房企们:

饭要一口一口吃,细水方能长流。

说起稳健,大家总是绕不开香港房企,他们通过出色的开发和自持租赁的混合经营能力,低杠杆、慢开发,却同样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年初的时候,港资地产商恒隆地产发布了其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

公告显示,2021年,恒隆地产及其附属公司的总收入增长15%至103.21亿港元,净利润达38.68亿港元,扭转大幅亏损势头。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2021年在物业销售方面收入居然是零!

这意味着,恒隆仅仅靠租金收入,就实现了整体公司扭亏为盈。

而放眼内地房企,碧桂园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思维和运营能力,也让人印象深刻。

自2007年上市之后,碧桂园便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红线进行自我约束,比如“净负债率不得高于70%”、“可动用现金余额不能低于总资产的10%”等。

对杠杆水平和现金流安全进行硬约束,这样的财务自律,碧桂园坚持至今。

这与国家层面的“三道红线”可谓不谋而合。

另一边,强大的经营能力,则为碧桂园严格落实财务纪律,提供了根本保障。

2020年,碧桂园提出了“一率五力”的战略。即在合法合规、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

当大多数人还将房地产看作是一个传统行业时,碧桂园早已主动调整变革。

严格自律的财务思维,先人一步的内部经营优化,反映出碧桂园更高的格局。

04

今天,中国的企业、企业家应该具备对“长期主义”更深层次的认知。

这种认知就是一家企业长期的愿景,也是终极的目标。

北大的宫玉振老师,曾讲过一个关于华为战略选择的例子。

上世纪末,中国电信推出了小灵通,当时的UT斯达康和中兴通讯依靠这项业务迅速发展,营业额一度达到100亿,令行业瞩目。

华为当时也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但是任正非却并没有去追赶这个风口。

他的理由是,小灵通注定是一个过渡的、短暂的技术,而3G才代表未来,华为不能做机会主义者。

最终,华为还是把大部分人力和财力都投入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商用的3G业务上,2009年,华为终于获得了第一块3G牌照。

后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从3G到4G、5G,华为始终站在世界通讯行业的前沿。

华为的成功,是因为他克制了短期的诱惑,更是因为他找对了发展的路径,那就是将企业的根,深深扎进国家发展的沃土之中。

与任正非的坚持一样,碧桂园的董事长杨国强也有“三个相信”:

一是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持续深耕新型城镇化;

二是相信长期主义路线;

三是相信科技化是未来的大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碧桂园的每一次发展变革,都能引发行业的关注与深思。

去年年中,碧桂园打出了自己的愿景“打造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型的企业”。

“幸福生活”、“高科技”,一个对应民生,一个对应产业,将企业的发展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房地产,碧桂园其实还干了很多实事。

为了帮甘肃东乡的羊肉建立标准化生产,找到更好的销售渠道,2018年碧桂园扶贫小组入驻东乡,两年间为当地卖出去了4万多只东乡羊,帮助了约6000名贫困群众。

察觉到建筑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不断加剧,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碧桂园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专门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

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大楼总部

截至2022年2月底,博智林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5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700万平米。

博智林外墙建筑机器人

“这在国内智能建造领域还属于首创,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尧学说。

05

“风物长宜放眼量。”

德国双立人,凭借一把菜刀纵横江湖291年;

日本三菱重工创立于1873年,至今149年;

任天堂在1889年诞生,距今已133年;

美国可口可乐1892年成立,至今130年历史;

波音公司1916年成立,历经110多年的技术积累……

大国的崛起,背后一定有大批奉行长期主义的公司,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的企业们,仍然任重道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