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重要的下半年经济吹风会,暗藏着中国的下一步选择

这个最重要的下半年经济吹风会,暗藏着中国的下一步选择
2018年09月21日 08:03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旺角黄局长

在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份,中国又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当历史的巨轮与贸易摩擦迎面相撞时,前方的海洋一片混沌。

上周日,中国经济50位顶层智囊对四十年的历史进程进行了一番审视和研讨。没多久,国家总理就出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向民众和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决心:

“坚决制止给企业增加新的负担”

“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绝不会走靠贬值人民币去刺激出口的路”

“大家可以坐下来平等商量怎么办,但自由贸易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

……

夏季达沃斯是少有的中国总理每年都会出席的非官方高端论坛,历来被外界视为中国政府宣示下半年施政纲领、释放新动向的吹风会。

很多话,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中国的下一步方向,就藏在其中。

01

改革

对于今天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的认知是清醒的。

年中政治局会议的定调是“稳中有变”。在这基础上,L的讲话出现了细微的改变——“稳中有忧”。

为此,L非常明确地点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稳就业”是头等大事,要继续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切实予以保障。(本文引用的演讲内容皆引自官方网站视频。)

在他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就业这个字眼至少被提到了14次。联想起这大半年来的P2P炸雷、环保风暴、去产能、加征关税、社保新政、扩大开放……稳就业的头等性,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稳就业是经济运行的下限这句话,非常关键。今天中国内外的形势风云突变,政策酝酿出台的速度远超以往,一个大摆动,就牵扯了无数企业和个人的命运。但任何改革过程,都不能破坏稳就业的大局,这可以成为现在许多变化的解释框架。

首先是降成本方面的税改。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大减税”呼声一片的情况下,今年社保新政的出台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社保费改税后,焦虑不安的民企替自己算了一笔账,负担将增大20%-30%。而地方政府看到了财政增收的空间,征缴动力也十分充足。

从8月开始,多省市传出了政府追缴社保历史旧账的新闻。种种压力之下,一度有部分中小企业预备裁员、甚至直接注销,这显然对稳预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近国务院释放的一系列政策信号,明显可以看到中央纠偏地方政府的意图。9月6日国常会首次表态: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18日国常会用词升级:确保社保费现有征收政策稳定,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

这一次,L的演讲进一步强调了降费减税的态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主要表现在减税减费,让企业减负,让市场激发更大的活力……坚决制止给企业增加新的负担,而且我们还要研究明显降低税费负担的政策。”

这句话算是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其次是补短板的大基建。自年中确认宏观政策转向之后,市场有观点担忧,新一轮大放水即将来临,中国将重走基建刺激经济的老路。

L对今年以来的基建投资表明了忧虑,指出现在是要“顶住压力”、“稳住它”:

“今年以来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下行,或者说增幅下降,有些是多年来比较低的,甚至是最低的水平,但我们不会走依赖投资的老路。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就是发达国家也要合理的投资。我们会继续推动合理有效的投资。中国政府应该加大提供公共产品力度的措施,保持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定的,不是下行。这不是搞新一轮增加的投资,而是顶住投资下行的压力,稳住它。”

一句话,基建是托底经济,而非刺激经济,是中国“供给侧改革”当中补短板的行为。稳住基建,也是稳住就业大局。

第三是去产能的环保风暴。最严环保以来,限产停工的一刀切政策给了蓝天白云,也关了不小中小企业,对就业带来了一定冲击。最近,不断有消息传出京津冀或不再划定重工业限产比例,而L在演讲中也提到:“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算是对“行政去产能”进行了微调。

如果说当今的中国有什么底线的话,稳就业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了。这一项指标,可以成为今后一年我们观察政策持久性、稳定性的度量尺。任何政策走偏影响就业的,都可能都会为此改道变向。

02

开放

L说: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这句话暗含了两点:“以市场换技术”将淡出,国企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

过去这么干说不上对错。刚刚开放的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而且,有你们这帮发达国家的榜样在前。

1960年代,日本为了追赶美国,就采用了类似的手段,比如索尼从德州仪器拿到了相关的所有技术专利,帮助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崛起的故事。

别看你美国现在老“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以这种方式“窃取”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早期的美国不是也这么干过。

实际上,中国法律没有一条写着,那些想要进来的高科技企业必须转让技术,才能拿到门票。

在一些关键的领域,比如金融、汽车、电信、矿产、粮食等等,一开始,中国要求进来的跨国巨头,不能开办外商独资的工厂/企业,而必须与中方企业(在垄断性领域往往是国企)共同设立一个合资企业,并设下股权限制。这种做法符合世贸保护本土弱小产业的原则。

利用“合资规定”,提出一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转让的要求,然后才会答应与你合资。这大多是企业行为。政府并没有直接介入。

以前国力弱,很多方面和世界水平有差距,“拿市场换技术”让中国实现了起飞。

不过,现在中国的GDP已经排名全球第二,外汇储备数万亿元,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了,再用这一招,难免欧美日德会心生抱怨。

现在正是与时俱进,自我革命的时候。中国正在真正深化对外开放的力度——

今年6月,中国发布了2018年版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这份适用全国的准入清单中,取消了对连锁加油站、国际海上运输公司、通用飞机设计制造公司、稀土冶炼分离公司……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

最典型的,莫过于新能源、专用车整车制造商,外商终于可以独自办厂了,不用再面临技术暴露的风险。所以马斯克大笔一挥,准备在上海建设美国以外首个特斯拉工厂。

现行世贸组织的某些规则,L说,不止你美国有不满,我中国也觉得它不完善。但怎么改,“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各方利益关切应得到充分照顾、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但你要撂挑子,冲击自由贸易原则,那问题就解决不了了。

不过,毕竟时代不同了。在新产业革命中,没有谁能包打天下。大家要优势互补,共育创新、共推创新、共享创新,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支持企业基于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开展创新合作,协力加速新产业革命进程。

这番话,是对着100多个国家政商界领军者所说的,其实就透露了未来中国的“开放”方向:内外资一视同仁,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第一,保护知识产权。

外资的市场准入门槛会进一步降低,国内的企业,尤其是10万家国企要打足十二分精神,准备迎接挑战,一些淘汰升级在所难免。

到时候,中国会更有底气向全世界说,我们是在公平竞争。

中国有舍有得,方可在今天这种复杂的内外局势中,排除杂音砥砺前行。

03

永恒的主题

改革与开放,是中国永恒的主题。

别看今天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世界老二,但国内的部分机制设计,仍与世界最先进水平脱钩,有所差距。

像TPP这一份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经贸体系,就提出了国企竞争中立原则、绿色环保原则、劳动者权益原则,中国要现在融入的话,需要经过一番震荡式的内部调整,挑战很大。

所以到本世纪中叶,改革与开放仍会是中国最大的两个主题。

前几天,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研讨会。在这场最被高层重视的民间会议上,副总理、财政部长、央行行长……齐聚一堂。中国最顶级的经济学们火力全开,审视和反思了过去四十年的历史历程。

原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说,改革开放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中国渐进性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战,对于很多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涉及到既得利益集团处于不同的立场,要求更加稳妥推进改革。(改开)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恐怕也得注意,一方面我们不能够消极等待,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够积极冒进,我们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动态地评估条件和顺序,这样的话保证了改革开放能够平稳地推进,提高改革开放的胜算。

这位前学者型官员的话很有意思,即便你把里边一些词语打乱重组,调换一下顺序,也能够成立——

改革开放要小心求证,也要大胆设想。一方面我们不能够积极冒进,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够消极等待。我们要在操作的过程中动态地评估条件和顺序,这样的话保证了改革开放能够平稳地推进,提高改革开放的胜算。

站在国运的十字路口上,中国将如何选择?

☞感谢关注智谷趋势(微信ID:zgtrend)。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智谷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