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中的京津冀:又是一年“等风来”?

雾霾中的京津冀:又是一年“等风来”?
2018年11月18日 12:28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吉姆佩尔

正式供暖前一天,11月14日,霾回来了。

还是那么的醇厚、浓烈,能见度不足30米,一度关闭了多条高速公路。

PM2.5指数超300,远远无法形容它的大气磅礴。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大火焚林,导致约五十人死亡,而被浓烟包围的沙加缅度PM2.5浓度指数为188。

微博上,有人给这一天封上一个节日:“立霾”节,说这是老北京传统节日之一,立霾后持续蔓延、太阳几乎看不见,民间以立霾为咳嗽之始,有戴口罩之习俗。

频频的环保信号发出后,今年的雾霾这么猛、这么烈还是有点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毕竟在环保风暴下,北京此前的蓝天明显多了起来。

一时间,言论四起:环保要放松了吗?对经济的担忧重新占据了上风?

01

从何而来?

从早些年起,北京的霾就不是北京造了。

京津冀地区的钢产量和焦炭产量是全国的一半左右,重工业集中在华北地区。不凑巧的是,冬季干旱少雨,加之紧挨着绵长的“太行山—燕山”一线的平原地形,没有风的时候,大气污染物并不那么容易飞走。

雪上加霜,冬季前的一系列数据再次预兆了这场雾霾的到来。

在这场雾霾来临之前,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正在悄悄地往下走。2018年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这一数值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9%,它也比上年同期滑落了0.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与步步走低的工业产能利用率相比起来,产量反而开始步步升高。

9月的拐点十分明显。粗钢日均产量达到两年来最高,269万吨/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到了10月份,生铁的月产量为6774万吨,粗钢为8255万吨,钢材为9802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7.3%、9.1%和11.5%。

原煤、焦炭、水泥通通紧跟着增长的步伐,齐发力。终于,在过去的十月里,全国制造业同比增长6.1%,加快了0.4个百分点。

据《南华早报》报道,在廊坊市文安县,去年受环保风暴影响的贴面板厂正在复苏。多年以来,文安县靠着贴面板吸纳劳动力,养活了县城里成千上万的人。

张国栋是这里一家贴面板厂的老板。秋天刚刚过去,厂子关停的情况比去年的密度小了很多,只有在严重污染的时候被责令关停了一次。

“就算力度没有去年的环保风暴那么严重,但一次关停的成本,已经相当于去年我贷了两百万的款升级设备的成本了。”张国栋叹了一口气,补充说:“要不是因为那些跟着我爸爸那一辈熬过来的员工一起撑着,我这个厂也许早就倒闭了。”

殊不知,要忍阵痛还是释放本我的难题,放在了文安县的面前,同时也放在了整个中国的面前。

02

政策放松了吗?

去年的环保风暴扫过一轮京津冀。限产、关停、涨价潮把无数家企业摁倒在风口浪尖上。但同时,这一轮揠苗助长,在大气十条的最后一年,让其完成了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今年的情况却尤其艰苦,经济下行,贸易摩擦,消费增速放缓。在“共克时艰”的节骨眼上,这场攻坚战还要不要继续下去?中央的态度是,继续打,但是悠着点打。

今年9月份环保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主要有三点不同:

一是,范围更改:

实施范围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扩大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河南省济源市”列入新增范围。但同时,河北省雄安新区、河南省巩义市、兰考县、滑县、长垣县以及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从名单上消失。

二是,目标强度下降了:

比起去年要降15%的目标,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将实施PM2.5平均强度同比下降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廊坊市不设目标,均列入“持续改善”范围。

三是,强调不再“一刀切”,权力下放给地方:

在《攻坚行动方案》中,对钢铁、建材、铸造、有色、化工、焦化等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不再进行统一的停工限产比例,要求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错峰生产,而且根据采暖期月度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可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生产时间。

政策变得更加灵活,也就意味着,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隐形博弈,反而可以给这些企业带来某种可能性。

03

供暖季即将如何?

然而,这才是供暖季之始。

在去年层层加码后偏激的“煤改气”大潮中,新气炉还没有安装上,但是许多煤炉已被拆除,成千上万的人无法取暖。

中国的特色路径往往是先矫枉过正,再纠偏,一如应了那句话,“很多事情,平衡是少有的、偶尔的,不平衡才是经常的。”

相同的是,今年政策趋向灵活,也给了这些地区留下一条活路。取暖政策改为“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今年冬天将不再实行全面禁止家庭取暖使用煤炭的规定。

这个政策的大背景是,天然气正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据财新报道,今年天然气供应量约在2600亿吨-2650亿吨立方米之间,而今年消费量有可能突破2800亿立方米甚至更高。然而,这个缺口则预估有200亿吨立方米以上。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今年冬天,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风力偏弱,不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大气污染扩散条件不如去年冬季。

即使在这场蓝天保卫中失去了天时和地利,但是没关系,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环保部部长李干杰给出了回答:“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天不帮忙,人更应该努力。”

☞感谢关注智谷趋势(微信ID:zgtrend)。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智谷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