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最拥挤的地铁

全中国最拥挤的地铁
2019年08月07日 22:35 智谷趋势

◎作者 | 毛利小张

◎来源 | 疲浪主义(dada_molly) 已获授权

我一直以为全世界最拥挤、最反人类、最应当躲避高峰的地铁在北京,直到我开始乘坐广州三号线上班。

广州三号线到底是一条怎么样的神仙线路我就不赘述了,懂的都懂,不懂的去网上搜一搜就懂。

理论上来说,我工作过的地方(互联网公司)上班时间几乎都是上午十点,当然同时也都是弹性工作制,这意味着你可以十点钟到,再晚一点也没关系,反正你晚上都走得比较晚。

这种早上十点到晚上不知道几点到生活时间,我过了好几年,但这两年已经慢慢不是了,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开始很难忍受把早上十点作为一天的开始。

起床洗漱出门地铁吃早餐,坐下来就是十点,然后随便干点什么,一个上午就没了。我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但这里有一个悖论,十点以后的上班时间让人可以稍微避开三号线最拥挤的时间段,如果想尝试拉长上午的时间,那三号线它也不一定答应。

我试过几次8点出门搭地铁,很快意识到这不现实。

早上8点多你走进三号线,排队进站的人流几乎和安检设备无缝对接,过了安检就是队伍。或者准确地说,那还不是排队,那就是浩浩荡荡的人群,在被铁围栏围起来的固定区域里摩肩接踵缓慢前行。

通过漫长的等待队伍只是第一关,接下里还有排队刷卡下电梯和贴紧人群挤上车这两关。如果你顺利挤上车,那么接下来就需要祈祷留给你的那一小块空隙能够允许你站直,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允许你的脸和手机之间空出一点观看距离。

You know nothing, but I think you really know how Guangzhou Line 3 works.

每次挤在人群里,你都不得不经受内心发出的拷问: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有热爱的事情吗?那件事情必须通过广州三号线才能达成吗?会不会我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工作能力?否则为什么工作几年了还要让自己过这种生活?

我不知道一起排队的其他年轻人们心中有怎样的波澜,但尝试8点出门的那几次体验确实让我却步了。

尽管我内心很清楚,拥挤的地铁和我自己、和在场的几百几千个乘客都没有什么关系,拥挤的地铁大概率只是一个线路规划不合理的恶果。一条连接了一个一线城市几乎所有重要地点和通勤场所的线路,它也很累,我们不能苛求它舒适宽松还高效。

但这个恶果毕竟是由乘客来承担的。

那些相互踩脚的时刻,那些身不由己被挤上车的时候、那些身边乘客因为相互拥挤而发生口角的时刻、那些想下车而下不了的时刻、那些等了三趟车也没挤上去的时刻、那些有人插队的时刻……一天要从这些时刻开始,这就是试图拉长上午时间的代价。

在又一次10点半到公司,感受到一个上午毫无存在感之后,我决定做点微小的抗争。

像一个优秀的中国人一样做事:当你遇到了外来的压迫,你就通过折磨自己来减轻痛苦。既然不能改变三号线,那就改变自己;既然不能接受比人流晚出门而牺牲上午的时间,那就比人流更早出门。

我决定早起,至于多早算早起,我也不知道。

这毕竟不取决于我,这取决于广州三号线。

* * *

7月15日周一,早起尝试的第一周,完全失败。

也不知道为什么,恰恰好这周的每天晚上都有事情处理,回家时间太晚不足以在11点半之前睡觉,计划遭遇重度挫折,进入深水区。

* * *

7月22日周一,正式开始实践,起床时间保持在6:30~7:00之间不等。

为了记录地铁每日的实时状况,我每天起床之后就在一个朋友小群里直播进展,起床时间,出门时间,地铁状况……当然基本只有我的自言自语,以及英国时差党哈士奇偶尔发出的一句“太惨了”。

总体来说,和三号线的斗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7月30日及以前,属于起得早但没能享受早起红利、依然被人流挤扁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聊天记录直播由几百字的自言自语构成,内容都从“今天也是被挤扁的一天”开始,到“我马上就27岁了为什么还在过这种生活”结束。

7月30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仅仅比平时(7:10)晚了2分钟出门,但是三号线的拥挤程度几乎增加了一半。

并且在这一天的地铁体验中,我连续经历了被人插队,被人流推搡上车,上车之后被人踩脚,身体被后面的两个书包挤歪以至于只能向后仰着站立,没有空间举起手机……

最后一根稻草是,当三号线开动之后,大概是前后车距太小,我们的车一直在停车、发动、停车、发动……

“各位乘客,现在是临时停车,列车设备正常,请勿触动列车设备。”

我真实崩溃了。

* * *

于是7月31日我开始用一种处理阶级矛盾的心态处理三号线的问题,形势空前严峻,我必须赢过它,否则我无法面对自己。

7月31日,6:55出门。7:10的时候,我已经站在了三号线的站台上。

早起的鸟儿可以看到我们广州城中村的早晨

这一天,我见到了从我住在三号线上以来,史上最少的人,大概只有这么多:

尽管人比平时少很多,但还是足够产生摩擦,我身边两个年轻人因为相互推搡而吵了起来。我在群里留下当天直播的最后一句话:

“明天再早五分钟试试,我不信这个邪。”

8月1日,新的开始,每一个少女都应该留下一张名为”八月,你好“的自拍,而我留下的照片是它:

我非常准确地早了5分钟,下到站台的时间是7:05。

尽管肉眼判断不出来,但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个人流量比前一天的更少。而我不但坐上了第一趟开过来的车,上车之后甚至还有足够的时间看手机听音乐和换姿势。

当我到达目的地下车的时候,以往排着长队等待刷卡进站的客村站,今天居然还没开始排队。

我于是单方面宣告了我和三号线的斗争胜利,胜利的果实就是这样一条实用生活经验:

住在广州三号线,避开早高峰的秘诀是,在7:05及之前到达地铁站台。尽管这条地铁的首班车也不过仅仅就是半小时之前的6:30而已。

——我本人实践两周精准测量出的生活经验,尽管样本数量有限,但基本控制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值得推广但希望大家不要实践。(毕竟如果每个人都早起搭乘三号线,那留给我的道路就只剩下6:30蹲守首班车了。)

后话:

早起斗争的这两周,我大概8点左右可以到公司,上午的时间拉长了整整两个小时。考虑到这两个小时不用被打扰的连贯性,甚至可以说效率高于两个小时。

从我的日历中可以看到一天开始时间的明显变化。

——过去10点开启的典型一周上午:

——现在8点开启的典型一周上午:

接下来留给我的就只剩下怎么解决早上多出来的两个小时容易打瞌睡的问题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