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入狱、丧命……被金融暴利坑惨的时代先锋们

逃跑、入狱、丧命……被金融暴利坑惨的时代先锋们
2019年10月10日 20:25 智谷趋势

◎作者 | 凤来仪

◎来源 | 功夫财经(kongfuf) 已获授权

金融业挣钱太容易太快,太过腐蚀人心。

我们不能说中国的企业家们都只知道挣钱而没有情怀,相反最近出事的两位企业家,我个人认为都是很有情怀的人。

很多人会敬畏能够发出金融牌照的权力,却不愿意去敬畏金融本身。

现在大集团出问题的标志就一个:停止兑付,意思就是,欠的钱,不能按时还了。

新近出问题的一家,名字叫先锋,原本在诸多上市公司爆雷声中,他们家并不显眼,但当先锋老总张振新的死讯传来的时候,市场还是狠狠吃了一惊。

死亡时间是9月18日,讣告出来则是10月5日,也正是在这一天,无数“消息灵通”的自媒体开始推出各种纪念和分析文章。

要说这类文章的价值在哪里,我认为不在煞有介事地告诉你什么“内幕”,而是通过回顾和总结这一起起人人都知道的公开事件,为后来者留下一些经验与教训。

01

金融行业的诱惑实在太大

聊这个话题前,我想讲一个看上去不大相干的小故事。

众所周知,美国有条法律规定所有在美国领土上出生的baby,都自动成为美国公民。过去几十年,很多美国本土之外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后代成为美国人,纷纷跑到美国去生孩子,但选择这么做的人基本都是个人行为,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直到中国人盯上这个空子后,成批量跑去美国生孩子变成了一门生意,美国的月子中心每年这一块的销售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之多,至于这门生意究竟有多火,你上网搜一搜“赴美生子”就能明白了。

这说明什么?第一说明中国人十分聪明,有一点政策,便会用到极致;第二说明虽然老夫子两千年前就提倡“中庸之道”,中国人也以此作为人生信条,但我们行事并不中庸,任何事不做到极端决不罢休。

恰恰是这两点,在中国的金融行业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大家都知道,金融业在西方发展了300多年,中间历经荷兰郁金香事件,南海大泡沫,密西西比大泡沫,美国20年代股市大崩盘等一系列事件。

即便如此,华尔街照样能在2008年搞出次贷危机,并且影响至今。这说明什么?说明金融业挣钱太容易太快,太过腐蚀人心。

这种特别容易加杠杆,挣起钱来是别的行业速度十倍百倍的东西,到了全世界最聪明的,又没有经历过整体泡沫破灭的人手上,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今天正在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似乎在给出解答。

02

连金融大鳄都给P2P坑了

此番出事的先锋集团,正是一家金融类企业,不妨看下21世纪经济报记者整理的先锋集团结构先:

民营企业能够玩金融的,都不是普通角色,不信你去那个金融牌照试试?

为什么金融牌照难拿,就是因为这个业钱来得太过容易,在实体平均利润率不到5%的今天,金融业一年不赚20%甚至30%,都不好意思出门打招呼。

最极端的比方说高射炮小短贷,利润率更是高到了令人恐怖的200%~300%。现在你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打开APP,都是各种借钱的广告了吧?

有一种说法是,当一家公司集齐了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这七大金融牌照后,就具备了召唤神龙的伟力。普通人挣钱难,但一旦拥有这些金融牌照,钱便会向流水一样自动汇集。

当然,了解先锋集团的人会说,他们家还差保险和信托两张牌照,还不算神龙。好吧,即使不是无所不能的神龙,也算得上上古神兽腾蛇了。

可是曹孟德有诗: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啥意思?就是说巨大无比、力量无边的腾蛇也有成灰的时候,这真是一个不详的谶语。

过去这些年,总有人指责中国的企业家们只知道挣钱,毫无担当和情怀可言,但其实也不尽然,相反最近出事的两位企业家——一位自首的证大戴志康,一位黯然离世的先锋张振新——我个人认为都是有情怀的人。

戴志康先前搞的喜马拉雅艺术中心,已经成为上海的新地标建筑,为上海的国际范儿提供了新佐证;而张振新在网信已经遇到极大困难时,还在坚持刚性兑付,足以证明他在挣钱的同时,也想为中国企业的信用添砖加瓦。

可惜他们都失败了,都栽倒在同一个坑里,那就是:P2P。看来P2P不仅能坑升斗小民,哪怕已经做到金融大鳄,只要他是真心想做点事也是一样被坑。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关于董小姐的那个笑话,讲的是自打美国对中国的芯片产业痛下杀手搞封禁后,爱国企业家们纷纷投资芯片产业,各家芯片公司因此获得了高市值。

但是董小姐一宣布她也要芯片业的时候,格力股票却罕见遭遇大量抛盘,请问这是为什么?答案简直就是黑色幽默:因为董小姐真的想搞芯片。

戴志康也好,张振新也罢,他们的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在于他们搞了P2P,而在于他们真的想去做普惠金融。

悲哀不悲哀,忧伤不忧伤?

在当前的中国,只有两种人能从这个新兴金融产品获利,一种是撸贷者,就是那些一开始就借钱就不想还的;还有一种是圈钱者,用高利套到资金后逃之夭夭的。

除此之外,所有的无论是老老实实借钱还钱的,还是投资者,抑或公司大老板 ,无一不是受害者。

当然,这些爆雷出事者,还赶上了一个他们始料未及的大背景,那就是全世界的债务已经累积到了顶点,能够挣钱的行业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P2P凭什么给那么高利息?有什么行业能撑得起年化15%以上的成本?

03

面对金融,要心存敬畏

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即使已然过去11年,我也不得不一次次在文章里提及这个年份。这一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面对危机各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不出清”作为应对手段,既然要解决债务问题又不想引发危机,那么就只好用印钞发钞的方式来延缓危机。

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正是在2008年这一年,很多金融产品开始驶上了快车道,踏足金融行业的企业家也愈来愈多,因为资产规模在充裕的货币政策下不断翻番,财富从未如此唾手可得。

不知不觉中,全球已经累积了244万亿美元债务,合人民币1700万亿。

而全球的GDP是多少呢?是86万亿美元,债务总额已经是GDP的三倍。

即使按照3%的利率计算,每年也需要付出7.5万亿美元的利息,而债务规模还在扩大中。

所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就成了各国都争相服用的麻醉剂:

还不起钱才是常态,用高息收揽社会资金的P2P,又怎么能够例外发出刚性兑付的豪言壮语?出借给了哪些行业,能够覆盖那么高额的成本?

乘势而起是大势,轰然坠地也是大势。无论戴志康和张振新多有情怀,多么想把小额普惠金融做成功,他们都一定会陷入“放出的钱根本收不回”的境况。

在掌门人辞世后,先锋集团在封锁消息数天后成立了临时危机工作组来处理后续的兑付以及收账问题:

能否化解风险,也无非两条,一是及时收账还钱,二是用时间抹平债主的创伤。如果第一条做不到,那么就用第二条。还是凯恩斯说的好:人总是要死的。

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有一位金融界前高管多次对我说,要对金融充满敬畏。

很多人会敬畏能够发出金融牌照的权力,却不愿意去敬畏金融本身,他们总以为权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金融本身就具有神龙腾蛇一样的伟力,当然也具有相等乃至更大的破坏力。

西方花了300年时间发展金融,都没充分汲取教训,我们用短短20年时间就把金融业做到如此地步,经验是缺乏的,教训也是苍白的。或许,现在的各种爆雷事件就是在补上这一课。

最后,愿逝者已矣,生者敬畏。

☞全球经济和政治局势黑天鹅频出,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现在的房地产市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