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个时候了,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愿意“抄作业”?

都这个时候了,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愿意“抄作业”?
2020年03月18日 19:01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齐以和

欧洲杯推迟、NBA球星杜兰特感染、中国以外的确诊人数超10万……一场遍及全球的抗疫行动让人揪心。

疫情在全球爆发后,西方各国“花式”抗疫的新闻不绝于耳。经常出现的观点是,这些国家为何不来抄中国作业。

英国首相鲍里斯提出“群体免疫”理论后,这些天更是引起广泛争议。这做法在一些国人眼里,似乎不仅不“抄作业”,还把作业给撕了。

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华侨、留学生纷纷回国“避难”,甚至出现英国飞中国涨到18万、40张天价机票迅速售罄的情况。

一时间,舆论场不乏营销号对国外抗疫的妖魔化呈现和调侃,“抄作业”论更是甚嚣尘上。

他们真的需要抄作业吗?

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

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面对疫情考虑的是如何阻隔传染源、将病毒扼杀在“摇篮”,而欧洲人面对流动性社会,普遍做法是通过概率模型,尽可能降低伤害。

国内疫情SARS化,西方疫情流感化——这是这些天我们看到的真实图景,这也是两者之所以呈现出不同做法的最主要原因。

拿戴口罩来说,欧洲人觉得这是一种重症信号。只有病情危重、外出看病的人、以及医护人员才该戴。甚至在一些地区,这是违反“反蒙面法”的。相比戴口罩,他们更愿意呼吁国民勤洗手、增强免疫力。

你要说这是固执吗?疫情形势加剧下还无动于衷,确实显得心大。

但他们不知道防微杜渐吗,当局真的不清楚吗,也未必。

拿“佛系抗疫”的新加坡来说,一个月前,他们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

图源新加坡卫生部

2月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亲自拍视频,苦口婆心地强调新冠疫情没那么严重,健康的人无需戴口罩,多洗手才是最应该做的卫生习惯,不会叫停大型聚会,也不建议哄抢物资……

一时间争议四起。

当很多中国人都在替新加坡着急时,1个多月过去了,新加坡交出了一份堪称靓丽的答卷。无论是保证物质供应、提高检测能力、应收尽收,还是追踪每一例流行病史、做到公开透明,都是新加坡成为各国抗疫典范的绝招。

其实说起来挺普通,但真的做到并不容易。

当然,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城市国家,不具备典型性。

但目前取得的成效至少回击了国内的批评质疑——政策的制定是与当地文化背景和基本国情密切勾连的。

时至今日,关于西方学者普遍推崇的“口罩无用论”也引发了各方争议。3月3日,香港肺结核,胸腔与心脏病协会的梁子超医生等在《柳叶刀》发文指出,缺乏有效证据不应等同于无效,面临新冠疫情这一新情况,选择余地有限,建议全球政策制定者重新考虑口罩的价值。

只不过西方人不这么认为,在媒体上投放口罩广告,甚至还会受到处罚。

就算扭转观念,也没多大用了。

眼下最让西方各国人民隐忧的,是难买到口罩、医疗物资严重告急。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往全球各国捐口罩,开启“口罩外交”。

相比戴口罩,在西方人眼里,避免引起恐慌、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更为重要。

比如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都是“放任”上千名轻症患者不管,打发他们回家。

他们的初衷就是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当所有人都涌进医院,引发交叉感染不说,更严重的,会让医疗系统遭遇崩溃的风险。

如此一来,病重的人更是无法得到治疗,死亡率飙升是迟早的事。

资源挤兑的教训曾在国内上演。一个月前,武汉女子要在阳台敲锣哭诉才能让家人引起关注、年迈老人需要学会发微博才能换来孙女一个病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这样失控的形势,曾一度让人绝望。

也有人对意大利展现出的“毫不恐慌”,非常不解。

作为欧洲疫情最严重、致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疫情下意大利人照样淡定笃定,在阳台开音乐会,该出门还是出门。

这里需要补充下,一些宏观报道下被遮蔽掉的细节。

意大利并不存在先救年轻人,放弃老人,而是老人并发症多,面对疫情更容易不堪一击。

这在各国都是无奈的事实,从疫情死亡人数的具体年龄特征便能窥知一二。加上意大利本就是老龄化程度极高的典型国家,据意方披露的数据,当地新冠平均死者年龄超过80岁,50岁以下的死者只有两个。

或许,这构成了他们不恐慌的小部分原因。

但恐慌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一开始,意大利是有依葫芦画瓢,把中国作业拿过来抄的。甚至意方不惜引发恐慌,来促使当地民众重视。

梳理时间线你会发现,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宣布“政府紧急”状态的国家,同时,第一个宣布“封城”、甚至“封国”,第一个切断航班,第一个扩建当地的“火神山”医院,并且做到应收尽收、不虚报、不瞒报......

一些举措是不是很熟悉?

有没有效可能还有待时间检验。只是目前,意大利的形势并没有好转迹象,感染人数飙升,死亡率高居不下,ICU病房、呼吸机都不够用,实在让人捏一把汗。

截止目前意大利疫情确诊人数趋势图

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停止对轻症患者进行检测、更建议居家隔离的主要背景。

一系列迹象表明,西方国家对待疫情的策略,其实符合其政体、国情和国民特征。

小国经济脆弱,经不起折腾。大部分西方国家,也不会因为疫情主动让经济停摆。

哪怕已经不可避免——这些天,美股3次熔断,全球降息大放水,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证历史。

3月16日,创下道指历史上第三大单日跌幅。图源:CNBC

但弱政府本来就没有举国动员的能力,限制行动自由也需要建立在弹性的基础上——要求政府什么都包办、还要实现个体自由,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不认同,这很正常,但没有必要讽刺、讥笑和幸灾乐祸。

在价值序列里,东西方的观念也不尽相同。

集体主义、有大局观,是我们从小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也是一种政治正确。疫情下,这么做确实也奏效。

但对西方人来说,并不会因为疫情,就让渡掉自己的个人隐私和独立判断,自由、自主是他们多年的生活准则。我们可以不理解,但也许应该尊重。

任何脱离国情的政策讨论,都是没多大意义的,何况复盘一切还为时尚早。

疫情所处阶段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包括湖北在内的部分地市,都已逐渐恢复交通、陆续复工,国外似乎却在上演疫情头几集。

疫情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一个国家和它的国民最真实的一面。

但人类与流行病抗争的时间,已经有很多年了。纵观人类七千多年的文明史,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曾与瘟疫共存。流感、霍乱、天花、鼠疫,这些传染病都曾改变过人类的轨迹。

有不同的打法很正常,严正以待、密切追踪也没有错。

持不同的看法意见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不意味着可以把“我的”等同于“好的”,幸灾乐祸地嘲笑他国为何不抄作业。

西方国家也并非不会“抄作业”,是抄不了。

昨天看到一位在德居住工作华人(@潜伏的木马君)写的文章,她概况的有一定参考性:

因为我们中国拿的是政治加生物的综合卷。而德国人考的是数学概率论,附加题是体育。意大利人考的可能是艺术专业。

这要怎么抄?

拿我们的“作业”来说,前期的失误需要反思,后期有效但如果抄不到精髓,也是学不来的。

眼下国内疫情何时结束,显得尤为被动。

大家希望各国引起重视的心愿,是没错的,但不意味着就要妖魔化外国抗疫行为。

并且,我们对世界的具体抗疫举措,真的知之甚少,主流媒体多是一些抽象的数字攀升,许多信息经由博眼球的营销号传递,很容易对世界形成非此即彼的误判。

不如多一分冷静,也给他们多一点因国施策的耐心。

就在昨天,欧洲各国也开始升级措施。

法国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西班牙、瑞士等多国关闭边境。

英国也出手了,建议有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在家隔离14天,请其他人帮助代买食品和日用品。并呼吁尽可能少社交、少集聚。

这些天,我国也一再展现大国风范,启动一省包一国的定点支援。四川及华西医疗队支援的便是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

这一考虑,与30多年前意大利援建四川急救中心、2008汶川大地震意方参与救援不无关系,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世界是一盘棋,全球命运相连。

国家需要同舟共渡、共克时艰,各国之间亦然。

毕竟,这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智谷主编有话说

一直有读者留言,问我给自己孩子买了什么保险。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保险信息严重不对称,十买九坑,每年来咨询的家庭上千,我发现最容易被坑的,莫过于给孩子买保险。90%的家庭,普遍买贵了3-10倍,本来1000块就能配齐的产品,花八千一万的家庭大有人在。

如何实打实减少保费?

给孩子买保险,几岁开始合适?

孩子最高发的风险是什么?

储备教育金,最好的方式有哪些?

一次买对,立省几万块。

爱孩子的心,别再被利用了!

讲座时间:3月19日晚20:0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