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最高法院说了不算,中国爹妈高兴得太早了

这件事最高法院说了不算,中国爹妈高兴得太早了
2020年05月20日 21:20 智谷趋势

今天,全国的爹妈都露出了一丝微笑。

被熊孩子偷偷花出去的钱,现在居然能依法要回来了?!

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简而言之呢,未成年人偷偷氪金、打赏的钱,爹妈可以依法申请退还。

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全网轰动,不难理解:

涉及到了现在资本最炙手可热、人们最喜欢的领域——手机游戏和直播;

涉及到所有父母最关心、最上纲上线的问题——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钱多的地方是非多,孩子的问题最难拿捏。

家长们,高兴得太早了。

大家都等着吃瓜,这个消息出来,抖音、快手、王者、吃鸡的嚣张气焰会消停一下吧?

呵呵,我觉得大家还是别想多了。

从商业和市场角度来看,现在的大公司和大平台,腾讯、字节跳动、网易、快手等公司,一直都有“青少年防沉迷”的提示和限制措施。

《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运营商必须开发防沉迷系统。

但是呢,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防沉迷系统,都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实名注册。

求求了,现在的哪里还会有老实孩子,会拿自己的身份证去注册啊,都是拿爹妈,爷爷奶奶的信息去注册的。

所以,这套防沉迷系统一开始就被熊孩子们攻破了。

对巨头来说,只要把法律法规里,关于青少年防沉迷相关要求做到就行了。

你还真指望他们严格地去自缚手脚,升级迭代防沉迷技术吗,别人还要做生意呢。

“氪金”、“打赏”都是付费、消费行为,是一种市场行为,是这些公司们的收入来源和“现金奶牛”,是广大的主播们、运营团队、程序猿团队们手里端的饭碗。

要是随便就一刀切了引起行业动荡,那才是打脸呢。

而事实上,对于熊孩子退款政策,各大公司也早有准备。

最爱吃瓜的网友们一下子就炸锅了。

一大波白嫖党和羊毛党都兴高采烈,产生了很多大胆的想法,发挥出了人民群众无穷的创造力。

是不是以后给小姐姐刷完礼物,享受到小姐姐的比心,我就能把儿子推到镜头前,转手又把钱给退回来?

就像古代的纨绔公子,领着儿子上青楼,大门一关也说不清楚谁在搞事,提起裤子又去找老妈子退嫖资。

太没有契约精神了吧!

诶不对,我好像也没有孩子,甚至没有女朋友,……

网友吃瓜是吃开心了,家长可能开心不起来。

你以为这个政策下来,爹妈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这些退款渠道摆在那里这么久了,难道就没人用过吗?

你可太naive了。

大公司开门做天下人的生意,别把谁当傻子。

未成年人消费退款的申请渠道是早就有了,但是家长要拿出实锤来才行啊。

毕竟,谁主张,谁举证。

请问,你要怎么证明,这款皮肤,这把神器,这些游艇火箭,是你的孩子消费的,而不是你消费的呢?

《民法总则》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而此次《意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才能提请返款。

这个政策留下的活动空间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当孩子们,都是用家长的身份证实名注册,用家长的支付宝、银行卡给钱,在家长的手机上操作消费。

你就算把交易流水都打出来,收支和游戏、打赏记录都能对上,但是这个证据链从头到尾都写着你自己的名字,或者孩子爷爷奶奶的名字,请问关于孩子的证据是什么呢?

这次最高法的《意见》出台,其实更多是一个表明态度的意思,告诉这些巨头们,我盯着你们呢,别给我机会。

毕竟疫情之下,大家都关在家里,飞得最高、最热门的行业,就是游戏和直播,出了不少魔幻新闻。

孩子一天氪掉4万块的都是小意思,还有熊孩子一口气把家里的钱刷礼物刷完了,主播和爹妈都吓得不清,一边在狂喜飞吻,一边已经报警了。

这两个行业最近膨胀得有点快,出《意见》就是要把一些行业乱象肃清,给广大家长们撑个腰。

但是真正具体到个案来说,家长们的压力还是很大。除非是金额上到一定程度,更多家长发现之后只会把孩子混合双打一下,也不会去纠缠。

而需要依靠司法手段的,就还是得按司法的路子来,举证环节还是一道难关。

而巨头们会收敛一些,但也不过是清风拂面,毕竟都是老生常谈了,谁没玩过啊。

我唯一担心的是B站。

毕竟和其他巨头比起来,它的基本盘就是年轻人,不然也不会硬生生造出一“后浪”的大讨论来,它的直播和游戏业务也都是抓住未成年市场的多。

现在正是B站乘风破浪的时候,别一下闪了腰。

看巨头们在大浪中游泳固然有趣,但是这个事情的B面是家长自己的监管问题。

以前孩子都在学校被老师管着,家长只用管晚上回家后的时间,而很多父母也把管束简单理解为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完。

家庭教育,原生环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无形但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家长下了班也是葛优瘫,不停地刷手机,那么孩子又去哪里找一个好榜样?

这次疫情让复学变慢,孩子在家上网课,这段时间可能已经把好多家长折磨得身心交瘁。

家长缺乏管束孩子的手段,没有修炼好如何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最终为了让孩子不要熊了,还会默许孩子玩手机,换得自己片刻的安宁。

游戏和直播,和互联网时代绝大部分产品一样,都经历了周密的策划和验算,直指人性中的欲望和弱点,其目的都是为了留住你,让你花费更多时间。

在古老的游戏机时代,制霸的是索尼、任天堂这些造机器的公司,那时候的家长与红白机、小霸王做斗争,到街机厅里蹲点抓孩子;

电脑PC端时代,有鼎鼎大名的《魔兽世界》《星际争霸》,有《传奇》《梦幻西游》,游戏制作公司崛起,那时候的家长给电脑上密码,去网吧蹲点抓孩子;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移动端时代,任你xbox、ps4、switch如何猖狂,全球最大游戏公司名字是,腾讯。

这时候的家长每时每刻都要与孩子做斗争,即便你没收手机,他也会蹭别人的,堵不如疏。

而游戏花了几十年抢到的用户时间,直播用了五年时间就成功分流。

直播行业的崛起过程中,游戏直播也做出了主要贡献。

打完游戏看游戏直播,看完又去打游戏,可谓是轮回不息、一鱼多吃的无上妙法。

家长死守着“打游戏=不务正业”,但是一时没有把看直播给完全封杀,再加上这次疫情风口催生的直播网课,家长除非时时守着,不然管不过来。

人的大脑是偏爱即时满足的。

只要找准了正确的刺激点,就能够一直嗨。

而游戏和直播,都有太多可以包装消费主义、对抗、追星、猎奇、幻想、竞技等元素的嗨点,不刷、不买、不看、不氪才是反人性的。

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全了,面对游戏和直播依然爱不释手,孩子的小脑袋瓜更是百无禁忌。

流量时代,谁最会截流,占用注意力,抢夺使用时间,谁才能走到下一个环节——创造价值。

这归根到底是一门生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的核心永远只有一个——付费。

以前人们诟病游戏、电影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因为画面中出现大量的血腥、暴力环节,所以人们将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归因于受到游戏、电影的不良影响。

就像美国发生的几次青少年枪击案,当地议员都会跳出来指责游戏公司。

由游戏、动漫大国日本发源的“宅男”形象,其中一个经典场景就是:一个胖子在漆黑的房间中,房间中唯一的光来自闪烁的电视屏幕,他可能是在看动漫、打游戏、追星……

现在手机游戏和直播对孩子的影响,本质上仍然是遵从示范、灌输、模仿这个规律的。

例如,孩子看到直播中,主播们为了造人设做出的种种言行,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误导,所以现在你很少再看到主播们抽烟、喝酒的镜头;

孩子会在游戏世界中首先放肆自己的观念,如在游戏中拉帮结派,搞等级、阶层甚至是血统的论调;

而后这种模式会潜移默化进入现实生活,造成如霸凌、暴力等。

大人们创造了一个虚幻的舞台,以为能够装满快乐和金钱。

但是孩子告诉他们,那只是又制造了小社会罢了。

氪金就能变强,打赏就能买到爱。

这样真实的谎言,又岂止是骗到了小孩子呢?

保险近两年火得一塌糊涂,相信不少读者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保险广告,但是主编建议,没搞懂之前千万别乱买保险!不怕直说:遇到极力推销,告诉你有多少收益,“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买一份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多为无价值的保险;真正有用的保险,是要根据个人情况适配的。买错保险,比不买保险更可怕,因为关键时刻可能会耽误救命钱。

老读者们应该知道智谷有保险专栏,对,我们做保险科普工作,但我们不乱卖保险产品,我们只希望能力范围内给各位支持智谷的读者,提供保险业内知识点,消除信息不对称,帮大家买保险不花冤枉钱。倘若读者在了解的过程,能信任智谷,我们也可以为你提供配置建议,仅此而已。

因此,本来打算定价99元的「保险避坑指南」,我决定现在 0元,免费回馈给大家。如果后续领取人数过多,管理难度大,我将会考虑以收费模式,大家速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