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关键期,中国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不走这条路,90%民企可能错过最后机会?

疫情关键期,中国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不走这条路,90%民企可能错过最后机会?
2020年06月19日 21:03 智谷趋势
3位参与读者,各送出一本《中国制造前沿大讲堂》。本书延请诸多前沿专家,解析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深入制造业各大细分行业,寻找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作者 | 那一夫

这半年里,全球贸易分为两部分:退群的,和扩张的。

这一个月里,中国外贸又分为两部分:没订单的,和订单接到手软的。

疫情,中国打上半场,国外在打下半场,而做外贸的要打全场。

最先复工复产的中国,也最先感受到全球外贸格局变天:

有的人等来的是订单萎靡,被迫裁员倒闭;有的人却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企业做成了供应链上的唯一。

命运的轨迹分道扬镳,不过是新旧两字的一念之间。

过去,做外贸的每年特定时间一定要到广州,仿佛朝圣者,带着人拉着货夹着合同文书。

今年的外贸不是这样做的,6月8日阿里巴巴网交会开幕,一个星期后,线上广交会举办,这是广交会创办63年的第一次。

数百万商品,全天候展商专属展示间,中国最强的跨境电商平台……中国最硬核的直播间应运而生。

和它们相比,5分钟成交1.5万支口红的李佳琦,首秀3小时成交1.7亿的罗胖……似乎都弱爆了。

来欣赏一下最硬核直播间的货物——

装备机械商家在阿里网交会做直播

很快还会有庞然大物进直播间,它们已经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最大B2B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

飞机1.2亿一架走起,3架起订。

网交会,只是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新外贸的冰山一角。

这里的热闹,不是为了刷新纪录,或赚几个“小目标”,它是再给中国最强发动机升级,给世界工厂创造新的可能。

疫情是加速器,引发了外贸变局,也释放了中国憋了二十年的大招,全球供应链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了!

旧外贸之困

没有多少人能体验中国外贸企业内心的苦。

有人这样形容2020年:

2020年=1918年大流感+1929年大衰退+1968年黑人运动,对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还要加上一个贸易摩擦。

过去三十年,外贸是让中国成为经济No.2的最大助力。

当下,美国是7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全球33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65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国,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贸易顺差2.92万亿元。在一定意义上,它就代表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

所以,这成了让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特别羡慕嫉妒恨的地方。

而今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其中进口5.34万亿,下降5.2%;出口6.2万亿,下降4.7%。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进程同时在进行,背后的真相是:

曾经为世界提供公共品的美国在拼命收缩,而中国则希望努力延续全球化的寿命。

一道肉眼可见的铁幕包围着中国的贸易版图,威胁一目了然。

截止目前,在世界工厂的大本营——珠三角,近8成的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订单问题。即便客户没有取消订单,付款周期也明显延长,工厂资金链压力瞬间增大。

最早传出停工新闻的就是东莞精度表业公司。被直接取消生产订单之后,公司随时面临倒闭。

营收能力上亿的外贸企业,也纷纷表示账上的资金最多只能支撑2-3个月。

更为重要的是,它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0年1月,商务部外贸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外贸带动就业人数约1.8亿人。

再加上他们背后的家庭,中国2020年提出的“六保”之首保就业,顿时就和救外贸休戚相关。

危急的形势放大了“世界工厂”的一些短板——

当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科技领域遭遇外国封锁的时候;

当我们的消费者被高溢价收割,我们的工厂被渠道商盘剥,我们的产业链在给全世界打工的时候……

中国浩浩荡荡的2亿外贸人,超过150万家传统贸易公司,该如何生存下去?

求生之路——新外贸

有人愁,也有人笑。

深圳硕腾,一家位于南山区的科技公司。2020年5月11日,公司通过阿里国际站拿到了公司有史以来单笔最大的海外订单——346万美元。

双方之前没见过面,也没有现场演示,对方就付了款。

这种情况别说硕腾此前从未经历,在传统外贸体系下几乎就没可能发生。

很多中国人不理解,中国电商都做到世界第一了,为什么广交会还那么重要?

和零售不同,外贸行业基本都是商家、工厂和批发商之间直接交易,走的是B2B的路子。面对消费者与面对采购商是完全不同的玩法。

在任何一个行业内,全球供应链的终端都清晰可见,因为大公司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在国外没有资源和渠道的中小企业,即便你有工厂,有生产线,有技术,但是外国那边怎么找到你?

生意一旦涉及到跨境,就有各种各样的麻烦:漫长的物流系统,集装箱经济,不同国家的海关政策、财税政策,银行支付系统,各种审批检查……还要考虑到国际形势好不好,汇率波动大不大。

还有安全的问题,做一单生意的时间周期长不说,能不能拿到钱,手头的资金链能不能撑到钱到手,都是问题。

旧贸易体系下,中小企业只能依赖中间商、渠道商来接发订单。这就导致很多国内工厂出海渠道单一,接订单也是有一单做一单的套路。既没有订单积累,也没有长期客户积累。

说难听点,你就成了个无情的生产机器,价值链底层的打工仔,成本就是你最大的优势。

只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早就没了,用工成本、土地、物价早还吭哧吭哧翻了好几倍,遇上疫情就一下现了形。

至于转内销,更是不同的玩法。要的是不断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快速迭代和升级自己的产品。

只做外贸生意的人,长年累月和外国批发商打交道,如果没有国内市场研究,没有国内渠道的底子,已经跟不上、甚至是看不懂国内销售的玩法了。

国内的精准定位、精细分工,从下沉市场到高端线,应有尽有。你一个做外贸的,和别人比,有什么竞争优势呢?

不过是从一片荒原跳到另一片红海罢了。

“世界工厂”说出来当然是自豪,但同样是依附于世界的工厂。外贸与内销,本就是两条腿走路。

除非碰上疫情,个人医用防护用品极度稀缺这种难得一遇的情况,也才可能出现左右逢源。

对于大多数企业,别想着逆天改命,只要顺势而为。

纵观商海风云,很多强者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失败,是因为没有做什么才倒下得无声无力。

死守着传统逻辑、舒适区的外贸企业,在眼前的抢订单中急红了眼,却没看到、不愿尝试递到手上的救命稻草——数字化新外贸

新外贸进程已经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贸易版图上运行升级了20多年,如今终于在后疫情时代找到机会的窗口。

对外贸商家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数字化经济的大趋势,更是在当下生存下去的唯一一条路。

不走在“新外贸”这条路上的,很可能被淘汰的命运就在路尽头。

这才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外贸大洗牌的真相。

新外贸不是一天建成的

做外贸的人,以前想要谈下一笔生意,至少要付出一沓机票,一张入场券,一个高级翻译。

而现在需要的是一根网线,一部手机。

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从人口红利,向着全供应链配套、数字红利转变。

有的人风向看得很准,每一口红利都落袋为安。

比如说在美国,因为疫情造成几大肉类加工厂关闭,肉价飞升,美国市民为了抢肉囤粮买买买产生了对冰柜冰箱的需求。

全球的冰柜冰箱,有70%都来自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国。但抓住这个机会并不是所有的生产企业。

宁波的惠康集团,从2月份开始就发现,冷柜冰箱的询盘量在上涨,3个月来外国采购商对冰箱的询盘量上涨了327%。

惠康立刻开足马力,每天生产一万台,不断突破产能。

订单果然如期而至,还接到手软。

惠康的商机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惠康获得的海外订单,同比增长了2倍,已经排到了8月份。在中国,或许也只有口罩、呼吸机生产企业可以相比。

中国人享受了十几年全球最便捷和发达的电子商务,人人都已经熟悉了在线上做生意、消费和生活。

国内零售的规模是30万亿,而数字化率已经超过了30%,也就是电商的贡献率。而中国外贸的体量是31万亿,数字化还不到10%。

国内电商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从今年各方618活动的贴身肉搏就看得到战况惨烈。大家需要开拓一个新的增长空间。而中国外贸经济也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起飞,都需要升级到“新外贸”。

中国人能不能把国内电商的经验复制到外贸领域,在消费者C端实现的奇迹,能不能重塑一个全新的B2B市场?

事实上,这个进程从21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不比境内电商的起步晚。

1999年,马云在筒子楼里创业,阿里巴巴的第一个业务就是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

这是一个交易信息平台,把中国企业和工厂的招商信息,翻译成英文对接给外国的采购商们。

那时候,中国刚刚加入WTO,外贸行业全面放开,民营企业风起云涌,万象更新。海量的中国企业争先恐后的拥抱全球市场。

那时候的阿里巴巴和马云,就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贸易、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家。

2000年福布斯封面

如果说,国内电商里淘宝天猫还有诸多敌手,那么在B2B跨境电商的领域,从未放弃的阿里国际站就是一枝独秀。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民营企业、外贸行业、中小企业主们,最好的出海工具,没有之一。

经过21年的打磨升级,阿里国际站已经从交易信息平台,成长为一个集支付、交易、结算、物流、通关、汇兑等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全链路数字化的跨境贸易平台

中国数字化新外贸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仅仅是把商家搬到线上吗?

外贸公司最被动的是订单问题。

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无法被看见,渠道又被中间商控制。明明中国是现在最快复工的最大供应方,为什么要受这个订单荒之苦?

在信息透明的交易平台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有产品,有工厂,有技术,那么你不但能做美国人生意,还能做欧洲、东盟、非洲的国家和公司做生意。

以往最耗费时间的中间环节,已经可以搬移到线上完成。

看一箱书和手册都不够,必须踩几次坑才能搞懂的流程规则,包括所有政府审批、海关通关、物流拼单、退税付款等。现在如我说的,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一键搞定。

中国数字化新外贸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基本就在走出去、走得快、走得好里面了。

外贸破局,远未见顶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在使劲,唯有外贸精疲力尽。

刺激消费,可以直升机撒钱,发消费券,办618的促销让利活动;

推动投资,只要政府愿意放水,上马万亿规模的新基建项目就行。

而外贸必须要有外部需求,外部需求在哪里?

从广交会到“网交会”,外贸能够依靠的力量,来了一次集中展示——

拥抱数字经济的商家;

大量涌现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规模庞大的线上展示。

显然,这不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传统外贸与数字化新外贸,在线下与线上并行二十多年后,因为疫情形成了交汇。现在,它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外贸搬到线上,而是通过全面的数字化获取规模化的增量。

新外贸换的不是马车的鞍子,而是轮子。

两场“网交会”——6月8日,阿里巴巴网交会开幕,一个星期后,中国最重要的展会广交会首次在线上开启——都让人目睹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伟力。

新外贸是它们的内核。阿里巴巴网交会用21年沉淀的大数据和构建的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体系,连接起了中国100个特色产业带和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超千万批发商,开幕首日交易额同比增长了4463%。

电器商参加网交会直播现场

任何展会都有闭幕的时候,而线上的网交会却“永不落幕”。因为它将为商家在平台上沉淀出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和信用名片,让买卖可以不断延续。而且,阿里国际站今年要连着办20多场展会。

自疫情以来,国家在鼓励跨境电商方面新政频出。

得益于新外贸,民营企业将再次成为了拯救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如果说1998年,外贸向民营企业放开是中国外贸的第一次政策红利的话。

现在的大规模批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就是在创造第二次政策红利。

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数据里,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是少有的亮点。

中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增长34.7%,市场采购方式出口增长50.9%。

202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在雄安新区、大同市、连云港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这已经是我国第五批次的试验区了。目前累计综试区105个,远超自贸区规模。

6月12日,海关总署宣布在北京、天津、广州等10个地方海关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试点。

自贸区和跨境电商试验区,都是在2013年外贸显露颓势之后采取的策略。

如果说,自贸区是由政府主导的,立足于贸易强省的战略定位;

那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就是由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大部分城市都参与进来的活力大爆发。

第一个国家级综试区选在了阿里巴巴总部所在的杭州市。由阿里国际站B2B跨境电商引领的先进经验,如今在中国遍地开花。

对政府而言,所有与外贸相关的信息、审批流程、手续办理、通关事宜都集中到一个窗口,并且全部可在线上平台办理。

对企业而言,信息壁垒被打破,更容易走出去,贸易成交量、频次、周期都明显好转,打破了过去,“一年做外贸,半年都在跑海关、工商、银行的窘境”。

对阿里国际站这样的平台来说,数字技术和由所有外贸行为产生的大数据是未来最宝贵的财富。互联网公司都是数据公司,大数据被用于到交易担保、流量扶持、公司信用、金融支付等方方面面。

对消费者而言,全球采购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因为中间渠道优化使得商品价格更低,而且由平台介入之后,商品和服务更加有质量保证。

全球供应链是时候见识一下全新的中国制造了,埋头生产的世界工厂也该抬起头,见识一下它们所服务的全球产业链的样子,而不只是局限于自己所处的一环。

如果,我们能够让想象力更自由的驰骋。这可能将改变全球贸易通行了三百年的模式。

它不只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制造、消费终端的对接,而是所有企业与所有人终端的对接。

在新外贸体系中,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不但可以把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购买自己需要的所有产品,同事也能够轻松的把自己生产的东西卖给需要的人。

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真意,所有人对所有人的链接。

因为疫情,它正从中国起步,悄悄浸润整个世界。

广阔天地,未来远未见顶。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