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的凡尔赛,为何底气十足?防疫“最牛范本”终于藏不住了…

钟南山的凡尔赛,为何底气十足?防疫“最牛范本”终于藏不住了…
2021年07月10日 16:15 智谷趋势

作者 | 傅斯特

为什么我国的疫苗研发看起来比较慢?

——“因为没有病人了。”

近日,钟南山院士的一番“国家级凡尔赛”发言,在网上刷了屏,连续冲上热搜。

网友感叹:“一张口就是老凡尔赛了!”“这个凡尔赛超级喜欢!”

用最低调的话,炫了最高调的耀,背后是底气十足的疫情战绩。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就是一个最好的范本。

按照钟院士团队的测算,广州本次疫情原本可能会感染730多万人,但经过精准防控,只报告了153例感染者。

昨天(8日)更是传来好消息,广州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在院病例清零!

只用了短短49天,“4个清零”,全部实现:

本土危重病例清零

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清零

本土病例零死亡

本土病例连续第19天零新增

图源:羊城晚报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连疫情“震中”的荔湾芳村,也在同一天宣布恢复堂食。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广州,彻底回归了!

如此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的背后,一个最牛疫情防控城市范本,再也藏不住了。

疫情来势汹汹。过去的49天,广州面临的疫情冲击,难度不亚于一次“高考”。

广州要面对的对手,是肆虐印度、甚至欧美的新冠病毒德尔塔变种毒株。传染力强、重症率高,在防控上将其视为一种全新的病毒都不为过。

它的传播有多快?

5月 21日,广州市荔湾区 75岁的郭婆婆首例确诊(于 5月 18日出现症状),在接下来的 10天里病毒迅速完成了 5代传播。

最可怕的是:

如果前期不能快速精准地控制,后续需要花费的经济社会成本,将是几何倍数增长的。

以既有经验和常态化防控时的认知去应对,显然不可能,5月底,摆在广州面前的,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突击“裸考”。

全市常住人口1867.66万人,城中共11个区,7295个小区(村),1144个行政村,老旧小区密集、超高层建筑遍布,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批发市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广州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大体量的城市,不可能一下子停摆。事实证明,广州精准防控,在保经济与控疫情之间,取得了巧妙的平衡。

在一场大国防疫攻坚战中,广州交出的答卷是:

仅两个潜伏期,即28天,有效地处置了疫情。49天,疫情实现4个清零。

这张答卷的背后,离不开全广州1800多万市民的齐心协力,也让全球各国看到抗击新冠病毒德尔塔变种毒株的曙光。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根据模型预测,广州此轮疫情大概会感染到730万人。"钟南山院士说。

以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在首次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株德尔塔(delta)上取得的成果,为我国疫情防控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场“裸考”,却炸出了真学霸。

短短一个月,广州已累计核酸采样4845万份,创全球城市最大规模核酸检测行动纪录!

每一次全民核酸检测,就是海量经济社会资源的投入,背后,是广州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

防疫,既需要“攻城锤”,也需要“绣花针”。

实行分段预约,减少轮候时间;“学生专场”让孩子们在校内即可检测;人工登记通道,不让老年人“掉队”;医护人员一步步爬上居民楼,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大力气、细功夫,把潜在感染者及时筛出、为抗击疫情节约宝贵时间。

广州作为华南交通枢纽,避免密接是防疫重中之重。其中,“黄码”+“48小时核酸”两大创新打法,让人员在大数据的流动当中,减少了防疫隐患。

过往的防疫,对人员出行管控至关重要的健康码,只有绿码和红码,而创新的黄码做法,就可以快速便捷筛选出有风险需要排查的人员,先赋予黄码,经过社区或医院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没有风险以后,24小时之内可以转化为绿码,此举有效管控风险和发现可疑风险人员。

正是靠着精准防控的各项措施,广州在战胜疫情的同时,大部分上班族从未停过一天工,防疫与经济两不误。

广州疫情防控之战,除了精准防控,更让人惊叹的是老广的淡定。

那个有名的段子,流传全国:“广州人,快上点心吧。”“上什么点心?”

例如智能排队操作。每逢全员核酸,一个家庭/公司,都会派一个“幸运儿”来代表团队排队,在排队中,看书的、打牌的都有,放心得就像在溜达一样。

广州人乐观有序的背后,是科学的组织和有力保障,还有科技疫情防控的强大支撑。

广州率先以高科技搭建无人配送场景,补充封控区域生活物资配送力量。

全国首个批准的5G远程驾驶车辆进入管控区域;

小型物流配送机器人协助志愿者开展管控区内物资从分派点到楼下的物流配送,无缝衔接配送到家;

无人机高空喊话、急救药品及考试资料、证照等应急物资配送等应用场景,以无人机解决群众急需物资快速送达。

在疫情非常时期,科技的力量正在每一个社会领域,悄悄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实验室等“国家队主力军”,以及一大批在穗科研机构和中小科技企业已经迅速投入科技战疫。

针对新冠变异病毒传播防控、快速检测筛查、新型疫苗研发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产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并投入应用。

如徐宗本院士领衔的琶洲实验室围绕3D人脸识别技术构建疫情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等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前沿研究,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疫情防控。

工信部电子五所应指挥部要求紧急开发了“识阳系统”,对检测数据实时抓取,第一时间筛选出阳性病例数据,为快速找出密接数据实时抓取。

有科学防疫措施加持下,市民生活有条不紊,甚至还抽空数次夺下微博热搜。

不得不让人感慨:老广,太牛了!

在盛大的庆典到来前夕,6月27日,广州就已静悄悄地实现连续9天“0新增”,本轮疫情所有危重症、重症患者清零。

在外松内紧的气氛中,广州用实打实的疫情防控成果,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为迎接党的百年生日,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祝福。

这是极不容易的,也离不开无数基层的防疫英雄,默默的努力。

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发出动员令,要求全市3.9万个基层党组织、75万名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市直机关和市属国企党员突击队162支,选派市、区两级最优秀的后备干部充实到防控一线,成立66个临时党支部、602个临时党小组。

全市共组成了社区“三人小组”3456个、11272人……广州调集精锐力量下沉一线,配齐配强社区服务保障力量,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项措施”和关心关爱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十项措施”,同时从严从实抓好监督执纪。

大事难事看担当,党员冲在前面,组成一个个战斗堡垒与病毒搏斗,才取得圆满的战果。

作为中国南大门,广东在1个月内处置了三起独立的境外输入疫情,为全国分担“外防输入”上承担了巨大压力。

与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毒株交手,可谓凶险万分,但是广州表现得稳如泰山,交出了一份放心的答卷。

疫情清零之后,如何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全球无先例可循,但广州有机会贡献一个更有价值的范本。

Delta变异株危重病人或者重型病人发病3到4天就转重症,诊疗时机稍纵即逝。治疗上采取措施要更果断,采取的方案要随时进行调整。

此次疫情,广州摸索出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就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新的治疗样本:

中医总体治法是清暑化湿、宣肺解毒、通腑泄热、早期扶正、全程扶正。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普通型患者,单纯用中药治疗,在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基础上进行化裁。

重症患者则是通腑泄热解暑,全程重视扶正。

广州探索出一条新的方式,经过中西医协同治疗,减轻了患者发热时间、缓解发热峰值,有效阻止普通型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据统计,有57例有重症趋向的患者,成功以中西医结合方法阻断了向重症发展。”

像这样的有效经验,广州在和新冠肺炎德尔塔变种病毒的交手,积累了不少。

广州还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率先启动建设用于人员集中管理的国际健康驿站。

向前展望,新冠疫情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包括广州在内,对中国广大城乡的考验,都还远远没有结束。

广州也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需要市民继续齐心协力加强疫情防控,绷紧这根弦。

提高警惕,各司其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职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历史会记住这次广州疫情防控,并给未来更多有益的启示。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