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对客户好”,这家银行不是说说而已

“真心对客户好”,这家银行不是说说而已
2024年10月31日 17:16 智谷趋势

10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定格在了3266.24点,小幅收跌。

自10月8日创下3674.4的高点以来,A股震荡至今,似乎仍在调整。

能否继续上涨?如果能的话,哪些资产才是投资首选?这是困扰不少投资者的问题。

但一些市场风向标似乎早已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纷纷调研A股上市银行,“聪明资金”更是将银行作为了重仓标的之一。

只是北向资金的心头好,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是宁波银行。

它获得了43家外资机构的青睐,更以400.44亿元外资持股市值,成为一众银行股中的佼佼者。

外资的动作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但宁波银行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外资机构如此底气十足?

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前三季度的银行业,那就是压力犹存。

资产质量承压的包袱依然压在众多银行头顶,资产结构调整仍是不少银行难以跨过的阵痛,与此同时,净息差持续下行的压力,又让不少银行纷纷感叹搵钱不易。

因而能展现出强势增长的就显得尤其亮眼,在宁波银行的三个关键词里,首当其冲的就是:

“韧性”。

这种韧性一方面体现在盈利能力上。

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7.5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7.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5%和7.02%,增幅处于行业前列。

如果将其进一步拆解,就能明白这种良性增长有多么珍贵。

先来看一组数据: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实现利息收入762.51亿元,同比去年的666.33亿元增长14.4%。第三季度末的净息差为1.85%,较年初仅下滑了3个bps,同比去年只下滑了4个bps。

这实属不易,须知尽管在银行业自律机制的影响下,银行负债成本正在不断降低,但与此同时,资产业务收益也在被不断压降,利息收入缩水很难避免。

因而大多数银行都将发力点转向了更加轻量化的中间业务,赚的是佣金和手续费的钱,更有甚者,则选择押注金融投资,靠买债券甚至买股票,赚投资收益。

但很显然,从银行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利息增长无疑更加良性,因为它是银行存贷结构改善的结果。

另一方面,这种韧性也体现在业务结构上。

2024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4158.77亿元,较年初的12137.53亿元增长16.7%。其中,公司贷款及垫款本金为8147.36亿元,较年初增长23.2%。

要知道,在经济环境前景不甚明朗的当下,大部分企业主动加杠杆的意愿并不强烈,宁波银行对公资产业务仍能大幅增长,足见其客户融资需求挖掘能力。

这种能力从何而来?

首先,宁波银行深耕省内多年,且一直把中小企业客群作为主要发力方向。

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有较为优质的民企资源。加上浙江持续推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活跃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都为省内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营土壤和环境。

在这方面,作为地方法人银行的宁波银行具备长期深耕的先发优势,也因此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其次,宁波银行作为较早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一定程度上也享受到了这一红利。

截至2023年末,宁波银行在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和北京市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1.89%、4.65%、4.16%和3.88%,这些地区丰富的优质企业资源,能增强宁波银行穿越周期的韧性。

第二个关键词,是“稳健”。

宁波银行曾依靠零售业务狂飙突进,此后却也曾资产质量隐忧,有过一段低迷期。

但它的调整能力十分惊人,一个数据足以说明这一点,宁波银行前三季度的不良率,只有0.76%,与年初持平。

但这是在总资产相较年初增长13.3%的基础上实现的,换言之,宁波银行能在保证业务规模飞速扩大的同时,将不良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但这对宁波银行而言其实是“基操”。自2007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的不良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成为唯一一家连续16年不良率低于1%的A股上市银行。

能有此记录,足以说明宁波银行在风险管理层面,锤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除此之外,宁波银行各项风险指标亦表现优异:

拨贷比高达3.08%,拨备覆盖率保持在 404.80%;

合格优质流动资产为6294.76亿元,已是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

资本水平仍远高于监管标准,总体表现稳健。

但资产质量和资本水平上的稳健,对一家银行而言只是基本要求。

宁波银行能成功穿越周期的秘诀,在于其稳健之锚还有多重加固。

这种加固源于其业务牌照和集团架构的全面。

公司层面,宁波银行拥有包括交易银行、零售对公、财富管理在内的9个业务中心;集团层面,则包含永赢基金、(基金)永赢金租(融资租赁)、宁银消金(消费金融)等多张金融牌照。

牌照能为企业带来的协同发展作用无须赘述。对宁波银行而言,这既能保证它对客户进行全链路深度开发,也能保证它在面临重大政策转向,或是经济环境变化时能及时做出调整。

诚然,构建、运营多牌照金融生态对一家城商行来说并不容易,但正是选择难而正确的道路,厚积薄发,宁波银行才为自己锤炼出了足以抵御激浪和乱流的稳健之锚。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潜力”。

一家银行发展的天花板,一方面受制于自身资源禀赋,另一方面,也与其跟上行业浪潮的速度有关。

浙江省,或是整个长三角发达的民营经济,能为银行带来大量的金融需求。在这一点上,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而最受整个银行业关注的浪潮之一,是数字化银行和科技金融。在布莱特·金的著作中,全行业正在向银行4.0时代迈进,而其显著特征,就是银行功能回归客户需求,繁琐的流程被大幅简化,银行体验将变得“超级智能”,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符合银行的“第一性原理”——服务真正需要服务的人。

宁波银行正在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这一方面指的是其在“更加智能”的银行层面做出的努力。

比如9月4日,蚂蚁集团与宁波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零售信贷、数字支付、财富管理、科技创新等六个领域深化合作,也将加强数字科技、基础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区块链、隐私计算、人工智能、安全科技、移动开发及云原生技术应用等技术领域。

另一方面,指的是其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创新。

长久以来,科创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都面临着一大痛点——他们手握不少专利技术,但财务表现并不好看,也并不总能提供银行想要的抵押物,因而常被拒之门外。

为此,宁波银行成立了全行首家以“科技”命名的一级支行——宁波银行科技支行,专为科技型企业服务,不以企业收入、利润等传统财务指标作为贷款门槛,而是将企业核心技术作为信贷评审的重点,创新企业评价标准,打造科技金融业务创新、科技金融融合、资源共享的平台,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而这一切的创举,都终要回归宁波银行朴素诚恳的展业理念:

“真心对客户好”。

为此,宁波银行更是勾勒出了“五篇大文章”的发展愿景,除了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之外,在其他三篇文章里,宁波银行也是动作频频:

厚植绿色金融成色,助力全面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6月末,宁波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30.45亿元,较年初增加44.48亿元;新发行8只绿色债券,发行金额63.57亿元;投资了65只绿色债券,持有余额26.36亿元;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1958.3亿元,较年初增加99.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数为27.49万户,较年初增加4.17万户。

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切实守护“银发族”。网点、App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宁安养”养老金融服务品牌也频频出圈。

银行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打破僵局,往往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韧性。在这方面,无出宁波人右者。

千禧年之际,36岁的宁波财政局副局长陆华裕接到一封十万火急的调令:挂帅宁波银行。

彼时的宁波银行,只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已经资不抵债,为求生存苦苦挣扎的地方性小银行,放在谁身上,都是一副沉重的担子。

此后的十多年里,宁波银行披肝沥胆,在开局不利、强敌环伺的长三角,硬生生把自己干成了区域城商行崛起的样本,甚至在多项经营指标中把不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甩在身后。

而当新时代来临,银行也发展再度受阻之际,逆势增长的宁波银行,似乎也正欲为同行趟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