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事:西北变暖变湿,“一带一路”的超前性超出想象

真正的大事:西北变暖变湿,“一带一路”的超前性超出想象
2019年09月19日 23:25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路口大爷01 22年前,擅长提出宏大构想的牟其中向中央献策,想要拯救黄河,可以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50公里的口子,引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湿润中国干燥的西北大地,从根本上改变气候。 后来,牟其中的专家小组又给他另一套方案,不需要去炸喜马拉雅了,可以改用定向爆破的方法,在横断山脉中筑起一座拦截大坝,只要570亿人民币就够用。届时,可以为黄河引来2017亿立方米的水,相比眼下黄河500多亿立方米水,那可是四倍的增长,西北何愁甘霖。 中华儿女拯救黄河的心愿是如此迫切,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这位中国一代“首富”兼“首骗”大概不会料到,30年后的今天,这个世纪性的宏大计划显得如此用力过度且多余。 2019年9月,正值新中国70周年大庆前夕,新华社放出一条大消息,引发各大媒体围观转载—— “寒冷干旱的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 有人欢呼,天佑中华,上一个温暖期,这片土地诞生了大唐盛世。 历史的荣光,要回归西北了吗? 大西北,甚至是中华大地,可能真碰上个不知道几千年、还是几万年一遇的大变局了。 参考消息在原标题前重重地打上了五个字:“真正的大事”。 02 且先看看新华社说西北怎么变暖变湿了: 陕甘宁青等省份的气象部门研究展示,1961年以来西北呈升温趋势,大部降水增多。2000年后暖湿化的新趋势更为显著。 比如,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1973年至2016年平均每10年升温0.45摄氏度,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 在甘肃,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甘肃经历了近60年来第二大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为近18年最高,戈壁、荒漠面积减少,沙漠边缘外扩速度减缓,生态环境显著恢复。 在兰州,一位司机说市区通往机场的这条路变绿了,“以前这70多公里路基本上都是荒山。最近几年雨水多,光秃秃的山都变得绿茸茸。下雨的时候看去,有点南方的感觉。” 在天水,当经济作物适种区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后,一位西北人回到了1500米海拔的家乡创业种菜,错季上市菜价高,去年收入了146万元,还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敦煌,莫高窟周围的戈壁沙漠竟然都能长起草,今年莫高窟两度因雨暂时关闭。

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 来源:新华社

按着这个喜庆的思路走,我也找到了很多事实验证中国西北真的在变绿。 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急剧增加。1999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为32%,而至2013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至59%,几乎翻了一倍。在延安地区,2017年植被覆盖度甚至增加到了81%,森林覆盖率达到46%。

这片绿,是短期人为因素,还是长期气候带来的趋势?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称,“近十年来通过一系列的人工种植植被建设与自然风雨”,榆林神木六道沟已发展成为以柠条---沙柳---沙蒿---长芒草以及一些灌丛草本植被为主的植被群落。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新闻报道用卫星遥感图像证明,“众人植树树成林”。

不过,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认为: 2000年以来全国的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增加幅度为每10年2.3%,气象条件贡献平均占84%。 新华社称,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水汽主要来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随着北极变暖,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也在增加。在气流作用下,三个地方的水汽集中到西北,水汽输送加强,西北降水增多。 气候的改变比人类的不懈努力更重要,这样听起来显然更靠谱一点。 2014年,中科院还发过一个《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称,西藏高原近期(现今—2050年)和远期(2051—2100年)气候仍以变暖和变湿为主要特征。 专家们普遍认为,西北转向暖湿,很大可能是世纪性的,预期2050年左右西北地区均可达到丰水期。 看来这喜马拉雅真的挡不住暖湿气流了。 03 这件事,究竟有多大? 中国重回大唐盛世,这个想法很大胆,有前途。 一千多前丝绸之路上卷起的滚滚尘烟,仿佛近在眼前。司马光说,“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那是甘肃历史上的最辉煌时刻。 现在,陇西又将被历史再次选中吗?房子白菜价都没人要的甘肃玉门,岂不是可以入手了?只是很可惜,莫高窟那些因干旱而得以保留千年的壁画,恐怕就毁了。 在盛唐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城,万国衣冠拜冕旒。 今日的西安,两年迁入百万人口、房价半年领涨全国,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这么一想,精神振奋,西北楼市有希望了,西部大题材赶紧找出来酝酿炒一炒。 有赢家,就有输家。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中国沿海地区约1.4亿的人口将不得不往内地跑。中国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1980-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绘制了一张图,如果全球全部冰融化,中国的海岸线将如下图所示。

而上海,这个中国地势最低的城市,将会成为最大的输家。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 Climate Central测算,如果气温再升高2摄氏度和4摄氏度,上海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辛辛苦苦攒钱买房的魔都人,颤抖吧。

当然,华北的朋友也别高兴得太早,别忘了你们这两年经历的一波又一波的热浪。 麻省理工学院给过一份研究报告称,华北平原将在2070年到2100年成为全球频繁遭遇致命热浪的地区,潮湿的热浪将让华北平原变得不再宜居,甚至是危险,华北粮仓岌岌可危。

合计下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全都是输家,这房子还买不买?不过,这问题或许也用不着担心,现在开发商造的房估计也撑不到50年后。 但不得不说,“一带一路”真是超前大战略,西安或成最大赢家。 这个设想一点也不离奇。 来看看北极海冰在1984年到2019年间的变化,35年前北极有超3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被4年以上冰覆盖,如今仅有11.6万平方公里。

再看看美国阿拉斯加Muir冰川的退缩前后,这个剧烈程度只发生在60年的时间里。

长江源区的大小冬克玛底两条冰川,紧紧相拥了数万年,但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就经历了“跨世纪分手”。

来源:第二次青藏科考队,第三极大本营 所以说,50年后,胡焕庸线改写,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逆转,沧海变桑田,也未必不可能,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说。 04 但怕就怕,西北这大利好是昙花一现。 西北的冰川过快消亡后,融水量萎缩,失去了冰川,河流的汛期将变得季度不稳定,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将急剧恶化。 这可能不会是地球的末日,但人类能不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来应对剧烈的气候变化,却是另一个问题。 好比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的且末县,今年6月26日一天下了两场暴雨,降雨量达到了48.7毫米,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0多毫米,6月平均降雨量仅为6毫米,那天10小时就下了48.7毫米,相当于半天内下完了那里两年的雨量。 好比西藏的阿里地区,在2016年7月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型冰崩,冰川因长期消融变得脆弱而最终崩解坍塌。9位牧民,110头牦牛,50多只羊,葬身在6亿立方米的冰块下,这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的容量。

这些情况,在新华社1503个字的报道,有224个字做了提醒——西北出现了“旱涝并存并增”的新情况,极端天气也在增加。 西北变湿变暖,究竟是地球送给人类的一场末日审判,还是一次文明大更迭,仍然是巨大的未知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