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疫情告急,中国为何偏偏给这个欧洲国家送去最好的援助力量?

多国疫情告急,中国为何偏偏给这个欧洲国家送去最好的援助力量?
2020年03月29日 18:07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的朋友”有几个?

很多人会想到一大群嗷嗷待哺的亚非拉兄弟。

不过,是个人都知道,好朋友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中国的真朋友至少得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1、不论哪个领导人或者哪个政党上台,都奉行对华友好;

2、不会为了要钱在台海问题上首鼠两端,与台湾交往严格限定在民间层面;

3、中国有困难,第一时间看在眼里。

这一下,差不多一只手就能数出来了。被称为“老铁”的巴基斯坦,坚定支持一带一路的柬埔寨……但很多人可能都不记得遥远欧洲的塞尔维亚了。

最近因为疫情,塞尔维亚这个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家又火了。

3月22日,中国援助塞尔维亚6名专家乘坐专机抵达塞尔维亚,一起到达的还有十几吨试剂盒、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总统武契奇亲自接机,摘下口罩亲吻了中国国旗。

塞尔维亚总统亲吻五星红旗

一周前,武契奇在镜头前丝毫不遮掩自己的想法:

“欧洲团结是不存在的,写在纸上的不过是童话罢了,困境中唯一能帮助我们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不过,国家间关系的“好朋友”情感与利益缺一不可。

中国和塞尔维亚除了情感纽带,同样也不乏彼此需要。

第一,塞尔维亚是中国进入欧洲的“跳板”。

第二,塞尔维亚位于中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是“一带一路”上的关键节点。

第三,塞尔维亚所在的中东欧地区是世界上继东南亚地区之后,又一片“双重对冲”之地。

截至3月26日,虽然塞尔维亚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只有384例,但病死率已经超过1%,全球排第48位。塞尔维亚国土面积只顶一个重庆,全国只有700万人,医疗水平并不高,本地医院又小又破,如果新冠疫情大规模扩散,根本无力招架。

豆瓣网友“海盐甜甜圈”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生活过,她表示,贝城整体观感还不及中国的四、五线城市,平常很多人摆地摊,卖的都是别人扔掉的烂东西,甚至还有吃剩一半的肉罐头。就算在繁华的大商场,旅客们也很难找到国际大品牌,根本没有购物体验。

塞尔维亚所在的中东欧地区,跟东南亚地区一样,也是一个“双重对冲”之地,是最适合中国资本出海的“安全着陆点”之一。

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半岛,中西方的十字路口,也是中国资本进入欧洲市场一个成本最低的跳板。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也是欧洲进入中国等东亚市场的跳板。

2015年,塞尔维亚加入“一带一路”,正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连通亚欧大陆的重要中转站。

从1914年开始,这里经历了一战,建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又最终成了共和国。浮沉近百年,塞尔维亚没办法拥有一段安稳的发展时期,也没法将发展成果延续下去,更是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机遇。

这极大影响了塞尔维亚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工资水平。低廉的劳动力水平一直伴随着塞尔维亚的发展,但也促成了这个国家弯道超车的第一步。

因为,塞尔维亚要想成为连通亚欧大陆的中转站,天然的区位优势已经有了,关键就在于成本能不能比别人低。于是,塞尔维亚政府在提供大量低廉劳动力的基础上,彻底对外资张开了怀抱。

根据塞尔维亚法律,外资在境内享受跟本国企业完全同等的权利。并且这里是欧洲企业利润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所得税15%,增值税10%,个人所得税10%。

塞尔维亚有很多廉价劳动力,又有适合农产品生长的平原,还有以前南斯拉夫联盟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这些特点注定了塞尔维亚在工业上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原料加工,汽车工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汽车工业是塞尔维亚目前最重要的工业,占塞尔维亚出口额的10%。塞尔维亚几乎为所有的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和一些亚洲汽车制造商提供部件,包括底盘、电气系统和发动机部件。塞尔维亚从德国、意大利、中国和俄罗斯进口电机、橡胶和汽车配件,装配和生产完之后再把部件出口到旁边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还有远一点的德国。

这些对象国都是欧盟成员国,根据《稳定与联盟协议》,塞尔维亚向欧盟市场的出口免征关税,极大地提高了利润。除此之外,塞尔维亚出口到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是中亚国家的商品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关税。也就是说,塞尔维亚手里的产品,可以免税出口到一个近8亿人口、囊括欧美的大市场,这对于外资来说,成本又低,利润又高,没有不投资的理由。

2014年,塞尔维亚政府宣布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CNEEC)已公布其在塞尔维亚投资的计划。2016年由CNEEC与Scarborough国际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企业签署了2.3亿欧元的塞尔维亚电厂建设合同。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美达集团在塞尔维亚工厂已建成,该项目投资总额达到6000万欧元。

这就是塞尔维亚“左右逢源”的经济发展特点,也就是我刚所说的“双重对冲”效应。当欧洲和中国市场都繁荣时,塞尔维亚赚大发;当其中一个市场萎缩时,可以靠另一个勉强撑过去,不至于经济增长完全停滞。

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空间,亚欧大陆逐渐形成了一条东亚地区提供原料,中东欧加工再出口到西欧地区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援助塞尔维亚,还因为这里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

“一带一路”想要打通到欧洲,除了西欧发达国家点头之外,没有中东欧的连结,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因此,为了巩固中东欧,尤其是塞尔维亚这种一直关系就很铁的国家与中国的联系,大量的中国投资开始涌入。

塞尔维亚财政部长马利曾表示:“2015年以来,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投资,许多民营资本也进入,给塞尔维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建设企业目前在塞尔维亚实施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比如,中国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承建11号走廊高速公路3.02亿欧元的段落工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11号走廊高速公路2.08亿欧元的段落工程;中国铁路国际与中国交建共同承建的匈塞铁路3.5亿美元的段落工程已于2017年11月开工。

2019年5月,中国表示将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兴建首个综合工业园项目,将吸引超过1000家中国企业进驻。这也将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工业园。通过基建带动就业,再把产能输出到其他国家,这是典型的一带一路经济刺激模式。

此外,中资进入塞尔维亚还有一条你绝对想不到的路径。

塞尔维亚劳动力相对便宜,这是一把双刃剑。

低廉的工资成本,吸引了包括米其林轮胎、西门子电气、嘉士伯、雀巢、宜家等大量企业进入塞尔维亚投资。但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薪的工作岗位,抢走了塞尔维亚的人才。过去十年,塞尔维亚人口流失了超过5%。

该怎么办呢?

塞尔维亚政府注意到,每年全国有1500多名信息技术专业应届生从大学毕业。虽然塞尔维亚的教育质量全球只能排到第110名(世界经济论坛,2016),但是细分项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教育质量却是全球第48名(世界经济论坛,2018)。

得益于教育体系对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重视,塞尔维亚培养了具有高数学和编程知识背景的年轻人才。这些专业人员在开发前端、后端和中间组件方面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学会了解客户需求来开发量身订制的软件。

塞尔维亚软件行业就业人数从2013年的7000人,飙升至2015年的1.9万人,并且根据官方统计,预计到今年末,软件行业还会新增接近3万的工作岗位。

2017年,塞尔维亚信息服务业的出口额甚至首度超过了传统制造业的出口额,仅次于上面提到的电机和汽车配件出口(中欧财经观察,2018)。2018年,通信技术行业年均增长值已经达到了25%,也使得它一跃成为塞尔维亚过去十年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数字化内参,2018)。

塞尔维亚放弃了搞大型制造业的老路,选择跟世界同步,直接开始接触前沿的信息技术行业,这成了它跟中国合作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2019年11月,塞尔维亚政府与华为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人工智能平台。中国国际合作发展署将提供1300万美元的资金,为华为在塞尔维亚落地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个占地4公顷的数据中心,预计将在2020年7月完工。

2020年3月,塞尔维亚和中国计划在首都贝尔格莱德郊区的博尔卡(Borca)建造一座价值3.32亿美元的工业园,主要关于IT和其他信息化领域,面向中国企业开放。

这也是一种“双赢”。塞尔维亚既能提供低廉劳动力,又能输出高端的技术人才,中国也能以更低的成本进入海外市场,并扩大华为在欧洲的影响力。

2018年,塞尔维亚GDP增长率为4.4%,实际GDP增长4.3%,比上年上升2.3%,也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年新高。失业率也从2013年的25%降至2018年的14%左右。

塞尔维亚,借助中国的庞大市场和吸引中资,终于迈出了经济复苏的重要一步。

不少塞尔维亚高层官员,将与中国的关系称为“钢铁友谊”。这比起政治合作或经济伙伴关系都要紧密得多。

无论是反对派还是政府都对中国实施友好政策,两国关系甚至可以用“一边倒”来形容。塞尔维亚电视台还会主动播放中塞之间友谊合作的新闻。据塞尔维亚政府中国事务联络协调办公室介绍,在塞尔维亚国会中,甚至还有一个“亲中俱乐部”,这是国会中最大的跨党派团体。

与欧盟相比,塞尔维亚仍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非常需要外资的推动。但是欧盟设定的条款往往又要求很高,并且资源都倾斜在德国、法国这样的工业中心,无暇顾及中东欧,更别提塞尔维亚这种还没加入欧盟的欧洲国家了。

中国恰恰就瞄准了欧盟的盲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填补了欧盟在塞尔维亚上的所有缺陷——建立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17+1”框架,努力提供资金,建造连接到欧洲中心的基础设施,投资能源和信息化……

目前,塞尔维亚有大约6000多家中资企业,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投资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位居“17+1”框架的中东欧国家之首。随着塞尔维亚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日益提高,“17+1”框架有向“16+1+1”框架转变的趋势。

中国将塞尔维亚视为通往整个欧洲的跳板,塞尔维亚则坚决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这也构成了中塞互相认同的最强烈动因。

中国人民熟悉的南斯拉夫,是塞尔维亚的前身。二十年前,在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北约的飞机使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进行轰炸,中国三名记者丧生。

当年中国面对自己的领土被轰炸,别国也被欺凌的情况,也只能上街抗议。国力尚未强盛,中国无力保护自己也没法帮助别人。

白马过隙,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没有忘记曾经一起吃过苦的兄弟,第一时间站出来了。在塞尔维亚总统发出请求后,中国政府尽全力送去了支持。一直以来,两国也都默默关心彼此,持续送钱送人力。

这就是拥有“钢铁友谊”的兄弟。不仅同甘共苦,还心存感激永不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