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外医疗日记68丨记一例Mallampati IV级困难气道的处置

江苏援外医疗日记68丨记一例Mallampati IV级困难气道的处置
2021年12月27日 20:55 新华日报

编者按  2021年国庆前后,江苏第31期援桑给巴尔、第17期援圭亚那、第17期援马耳他医疗队陆续奔赴援外医疗一线,开始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助力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同时,他们还与受援国携手应对疫情挑战,积极分享我国的疫情防控和救治经验,与受援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为记录他们在海外医疗工作的故事,新华日报社全媒体国际传播部《江苏援外医疗日记》栏目,将在交汇点苏声频道和JiangsuNow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同步更新。

中国(江苏)第17期援圭亚那医疗队自抵达受援医院后,在乔治敦公立医院及林登医院各个专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麻醉科,是保障所有外科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学科。卜晓萱主任,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学专家,在多年工作中为不计其数的手术患者保驾护航,现在,她也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到了圭亚那,为当地患者谋福利。

▲麻醉科卜晓萱主任

12月6日早晨,中国(江苏)第17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麻醉科卜晓萱副主任医师刚进入手术室,她带教的医生Hendricks就跑过来告诉她加了一台急诊胆囊切除术,并且皱着眉头说道,这个病人有20多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个多月前胆囊炎发作,在外院准备手术时,因为麻醉插管没有成功,手术取消,选择了保守治疗。昨天胆囊炎再次发作,带着仅存的希望,她来到了乔治敦公立医院就诊,外科医生决定进行手术。一听这病史,卜主任就知道“来者不善”,肯定是困难气道,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会侵犯小关节,造成骨骼畸形,关节活动受限,麻醉插管非常的棘手。

▲类风湿关节炎导致手关节畸形

普通老百姓可能都以为全麻是“打个针,睡一觉”这样简单的事。殊不知,患者入睡后,麻醉医生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气道,没有通畅的气道,就无法保证患者的氧气供给,没有氧气,也就等于没有生命。卜晓萱立即和Hendricks来到病人旁边进行评估,发现病人的张口度只有一横指多,脖子僵硬,活动度很差,而且病人告诉她上次麻醉时脖子上还被扎了一针,毫无疑问,那是环甲膜穿刺!

▲病人张口受限

综合评估后,卜晓萱告诉Hendricks这个病人是Mallampati IV级困难气道,准备采取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

Hendricks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她很快准备好了各种设备和药品。为了减轻病人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她给了一些口咽部表面麻醉和少量静脉镇静药。但就这极少量的镇静药,病人就出现了舌后坠,气道立马不通畅。卜晓萱赶紧置入口咽通气管,面罩给氧。

▲面罩给氧

Hendricks尝试用可视喉镜探查咽喉部,但由于张口度太小,口腔内解剖标志根本无法看见。于是提出试试“光棒”(一种无需看见声门可进行盲探气管插管的设备),因为往届的医疗队员教过他们,但尝试了两次也没有成功。

▲尝试“光棒”

卜晓萱随即叫Hendricks拿来纤支镜寻找气管,由于前面的操作,病人的声门口已经有些水肿,随着自主呼吸,开合的范围非常小,口腔分泌物也增多,只能等待时机,监护仪脉氧开始出现红色警报,这意味着患者开始缺氧。10秒、20秒、30秒……“脉氧到62%啦” Hendricks焦急的喊道,卜主任握着纤支镜,双眼却紧盯着纤支镜的屏幕,似乎并不理会Hendricks,周围的空气也好像凝固了。

▲病人的氧饱和度下降至62%

说时迟那时快,纤支镜屏幕突然显示了气管环,卜主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进了导管,病人出现了一阵呛咳,随后监护仪上的氧饱和度指数开始逐步上升,Congratulations!在场的所有人终于松了口气。尽管卜主任的衣背已被汗水浸湿,但此刻的脉氧提示音却听起来特别的美妙!

顺利完成手术后的患者对乔治敦医院和医务人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这次困难气道的成功处置是中国(江苏)援圭医疗队在乔治敦医院建立可视化麻醉中心后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次,同时也是为圭亚那人民造福的又一实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