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名片·一线调研丨“仙梅之乡”步路:这里的杨梅能“上天”会“出海”

名镇名片·一线调研丨“仙梅之乡”步路:这里的杨梅能“上天”会“出海”
2024年06月26日 20:04 新华日报
入夏杨梅红满枝。(仙居县委组织部供图)

乡村五月芳菲尽,唯有杨梅红满枝。时值初夏,在浙江省仙居县步路乡西炉村,漫山的杨梅树挂满了果子,个头稍大的东魁杨梅青中带红,个头小巧的荸荠杨梅红中透紫,果农们挎着竹筐、手持剪刀穿梭在山林中,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甜味。

人们都说,“中国杨梅看浙江,浙江杨梅看仙居,仙居杨梅数步路。”步路乡坐落于浙东南山区、永安溪南岸,属括苍山脉分支,是仙居杨梅的起源地和最大的集散中心,有“仙梅之乡”的美名。近年来,步路乡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思路,构建起杨梅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现代化体系,推动杨梅产业多元化发展。2018年该乡成功获批国家级杨梅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2024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一粒种子的“长征”:从深山老林飞向广袤太空

采杨梅。(仙居县委组织部供图)

“3—2—1,点火!”随着一声巨响,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三位宇航员飞向中国空间站,随之一同“出征”的,还有来自仙居的杨梅种子。2023年,经过专家的评审、遴选,“东魁杨梅”和“仙居水梅”2种杨梅种子成功获得“飞天船票”,在太空站接受为期5个月的太空辐射诱变,有望培育出更优秀的太空品种。

飞向太空的杨梅种子,浓缩着40年来科学技术为“种子芯片”赋能的筚路蓝缕。

“那会儿杨梅卖不上高价,种的人少,一般用来物物交换,最好的能换来粮食。”仙居杨梅协会原会长郑胜华说。40年前,当时的步路乡有大量野生杨梅树,由于缺乏专门培育,果子个小味酸,难以规模化生产。

破题之举就是品种更新。1984年,初代梅农沈青山从慈溪、黄岩分别引进了荸荠、东魁等杨梅新品种。步路乡西炉村因为环境适宜,成为仙居县最早种植杨梅新品的试点之一。后来,沈青山通过科技攻坚发明了杨梅应用多效唑技术,攻破了杨梅坐果率低、产量不稳的问题,杨梅大面积发展得以可能。步路乡抓住时机,发动周边农户广泛种植,一炮打响了仙居杨梅的名头。

“杨梅娇弱,这几天的杨梅对天气极为敏感,一定要细心照料好!”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在大棚里,步路乡杨梅种植能手王洪友,向前来参观的梅农们传授“慧”种杨梅的诀窍。“打开微信小程序,这里能看见温度是25.1℃,有点高了,所以我们点击‘打开卷膜器’,大棚会自动开膜,过一会儿温度就低下来了!”大棚里的液晶显示屏还实时监控着棚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阳光强度等,传递杨梅生长环境的第一手数据。“有了大棚以后,我家杨梅的平均果重能够达到28克,最大的30克以上,杨梅品质好了,才能卖得出价。”

正是由于步路乡坚持在杨梅培育领域不断深耕,目前全乡种植面积达1.26万亩,占全县的10%,从事杨梅种植的农户有2300多户、1万余人。2023年,杨梅产量达1.35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8%,产值1.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1%。

一颗果子的“旅程”:从田间地头出口中东迪拜

杨梅果汁生产车间。(仙居县委组织部供图)

6月中旬,在仙居县仙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里,一颗颗杨梅住上了防碰撞“小单间”,经检疫合格后搭上了飞往国外的航班。这是今年仙居杨梅的出海首秀。

仙居杨梅出海的故事已不是奇闻。2022年,一则“仙居东魁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有网友直呼“可以去迪拜发家致富了”。近年来,仙居杨梅还远销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

从出省到出海,仙居杨梅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离不开步路乡西炉村村委会主任郑胜华的先见之明。早在1993年郑胜华就想出“办节庆卖杨梅”的点子。当年6月,西炉村首届杨梅节开幕。在那个年代,农产品节庆还是稀罕事,杨梅节引发了媒体广泛报道,仙居杨梅一时间变成了抢手货,价格从每斤一元左右跃到三四元。这一年,西炉村的果农收入最高的达到5000多元。第二年6月,西炉村再次举办杨梅节,并把杨梅送到北京请严济慈、程思远品尝。严济慈在品尝后,欣然挥笔题下“仙梅”两字,程思远则题下“梅中仙品”。后来,西炉村将“仙梅”二字刻在村后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从此“仙梅”成了仙居杨梅的金字招牌。

除了品牌意识,先进的杨梅供应链标准化体系也功不可没。“杨梅虽然美味,但素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的说法,以前梅农不辞辛劳上山采摘杨梅,一旦当天采摘的杨梅没能及时卖掉,剩下的就只能全部扔掉。”步路乡90后、仙居县杨梅协会会长郑佳博说,“现在,随着杨梅储运技术的推广普及,我们根据不同运输地点,综合运用冰袋保鲜、微孔气调保鲜、真空包装、氮气包装、颗粒包装、泡沫箱防震、全程冷链运输等多种手段,杨梅鲜果保鲜期能延长到三五天。”

今年5月上旬,步路乡针对各方需求,牵头举办仙居杨梅全产业链展销会,邀请机械设备、辅料包装等上中下游100多家企业参展,吸引各地梅农3000多人,现场成交额超千万元。

从地头到餐桌,一颗果子牵动着产销的各个环节。据介绍,步路乡发挥“党建红·杨梅红”党建联建作用,收集各村梅农在拓展销路、电商对接、大棚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全面系统梳理了农机采购、融资渠道等杨梅“一类事”服务清单,在杨梅科技小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打造杨梅产业链服务场景,为梅农、合作社、企业提供全产业链“保姆式”服务,进一步提升杨梅供应链水平。

一枚果品的“变身”:从时令鲜果成为时髦零嘴

工人在包装杨梅。(仙居县委组织部供图)

“杨梅正当红,夏日顶流霸气回归!”当前不仅杨梅鲜果集中上市,各大茶饮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家招牌杨梅饮品,如今的杨梅,由于其超高颜值、鲜甜口感,加上与生俱来的时令性和稀缺性,已然成为国内夏日饮品顶流。

在各家的宣传文案中,有个词频频出现——NFC杨梅汁。它有什么来头呢?

“NFC杨梅汁其实就是杨梅原汁,在实际生产中,就是将新鲜杨梅清洗后压榨出果汁,经瞬间杀菌后直接灌装,能够完全保留杨梅的原有风味。”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增群解释道,“我们这款NFC杨梅原汁产品,是国内第一款非浓缩还原的纯鲜果汁,不仅获得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还申报了发明专利。”该公司是步路乡的一家知名杨梅加工企业,总工程师周增群是浙江省乡村工匠名师,杨梅鲜汁加工技术和杨梅仁核快速分离技术都是出自他手。除了杨梅原汁以外,公司还推出了冰杨梅、杨梅干红、果醋、冰激凌等一系列拳头产品,每年收购杨梅5000吨以上,其中超3000吨杨梅为保价收购,保障梅农收益超百万元。

“台湾南投有凤梨酥,浙江仙居有杨梅酥。”这是仙居神兽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俊源的口头禅,让杨梅酥和凤梨酥齐名也成了他的梦想。2020年,以台湾凤梨酥为灵感,曾俊源把杨梅制成杨梅酥,第一批杨梅酥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线上热销。曾俊源表示,直到去年,他的杨梅酥事业才算步入正轨,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其中仙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的出货额就占了50万元以上,“接下去我们还将策划两岸文创交流活动、杨梅酥DIY制作等活动,让杨梅产品更出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