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清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街道后边外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辉的办公室门口人来人往,透过门望去,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坐满了人,热烈地讨论之余,时不时还会传来电话声。
担任村书记之前,张家辉是辽中区第一个做养殖产业的大户。他还记得,2019年之前,雨天进村的路上全是水和泥——村里人笑称为“水泥路”,街道两旁,垃圾堆、柴草堆、粪堆聚满了每个院子,走进村民家里,是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要是你是本村人,有一些想法和能力,你看到这,难道不想改变村里这种‘两眼一抹黑’的状况吗?”张家辉说。
(一)
2019年,时任村书记、村主任陆续辞职,后边外村的村“两委”只剩下一人,那一年张家辉回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书记之后,张家辉才意识到做一个“当家人”的难。刚上任,每天早上天没亮,来反映问题的村民们就把村委会堵得水泄不通。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张家辉把床搬进了办公室。“村里的同志告诉我,说谁反映问题来了,你先别回来,我跟他们说一定要等我,总要面对问题,我的办公室门永远敞开,这是我对每一个村民的承诺。”
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大多与土地有关。张家辉意识到,后边外村的土地是一本厚厚的糊涂账。全村4610亩的耕地,每人才能分到2亩,就是这2亩地,还因为底账不清、权属不明等问题被分成了好多个地块,给耕种带来了很大不便,越来越多的群众因为土地发生矛盾,最多的时候甚至一天10多起。
要解决顽疾、历史遗留问题,张家辉做足了心理准备,这个看起来一脸和善的“小老头”,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有一点霸气,经过多轮讨论,后边外村敲定了“小块并大块,确权+流转”的工作思路,“土地每亩流转价格提升到最高450元,村集体也增收了3万多元,后边外村村民不仅保障了自己的土地,零散土地也得到了规模化利用。”
土地问题的顺利解决,让新任村“两委”班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给了张家辉信心。他趁热打铁,开始追缴村民在后边外村的重份地、多份地及集体陈欠,尤其是村内原化工厂侵占的18亩土地,几十年来从未向村集体缴纳任何土地承包费用,造成村集体利益受损、村民反映强烈,张家辉第一个就向他们“宣战”。一个月之后,村里就没什么人反映问题了,刚上任的第一年,张家辉就盘活了三资,偿还了所有外债,对村民以超低价、多占的土地进行清理,收缴费用350万元,攒下了230万元的家底,彻底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二)
墨蓝的夜色还未消散,东北平原的秋风拂过,稻田里金黄的穗子窸窸窣窣地摇动着,张家辉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盘算着今天的计划——今天,是稻田收割的日子。
“你别说还真是有些忐忑,今年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那场大雨之后。”天微微亮,张家辉站在田埂上,成熟的稻穗垂下了脑袋,似乎正等着农人的抚摸。今年8月,辽宁省遭遇了70多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雨,“27日第一天,就超过了100毫米的降水量。”
“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五四奖章”……张家辉的个人荣誉不少,但是挂在自己办公室墙上最醒目位置的,是一面写着“抗洪救灾显大爱,危难时刻伸援手”的锦旗。
送锦旗的人,是隔壁大莲花村的村民张显柱。今天他家的稻田也将迎来丰收,他在空中比划着划了一个圈,“从那里到这里,大概400多亩稻田,都是我承包种的,你看现在长得多好。”
张显柱家的田地挨着回水堤,出现管涌之后,雨水直接漫向了他家的地,眼看着水越来越高,“如果水淹了稻穗,穗子就会发霉,今年这块地将颗粒无收,所以当时情况非常紧急。”驻村第一书记刘鸿臣说。是张家辉当机立断,花了十几万元调来了钩机,奋战了三天两宿,才保住了张显柱的水田。
而后边外村自己这边,村里大多是平地,村民们安全无忧,但是财产损失也不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之后,产业发展是张家辉最关心的事情,除了招商引资,他还带领着村民们搞起了鸭稻共生、蟹稻共生,2023年,整个项目的年产值近470万元,每亩土地可分红近1000元,这几年后边外村正全力打造千亩长胜稻香园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了集装箱营地、稻田观赏区、儿童娱乐区、苗圃音乐广场等基础设施,弄得有声有色,收获颇丰,然而8月的这场雨,让事情有了变数。
“那场雨下得太急了,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刘鸿臣记得,大雨期间,后边外村的螃蟹全跑了,损失了3万多元,刘鸿臣指着远处的亭子,“那里是我们村子的高点,当时我就赶着几百只鸭子,到这里避雨,才不至于都跑了。”
那段时间,张家辉和村“两委”干部24小时蹲在村部,分班巡逻。最终后边外村共发现了4处管涌,所幸发现及时、动作迅速,保住了全村的水田,但旱地却没保住。
张家辉带着记者,沿着长胜稻香园一路走到稻田的边缘。“我们今年的113万项目资金,全都投在了这里,今年下半年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条水渠修通。”在一个未完工的水渠旁,几个水泵正在将水渠里的水排空,工地上不少村民们都背着手、伸着头看着施工进度。
张家辉告诉记者,这条水渠修通之后能够连接全村的排水管道,还能解决全村近500亩的稻田用水问题,“在东北,冬天是没法施工的,当时建设单位说排水要个把月,为了赶工期,是村里自掏腰包,花了几千元租了抽水机过来昼夜不停地排水。”张家辉说,“如果我们今年有这个水渠,咱们村不至于遭这么大的灾,一定要争取在上冻之前,把这个项目做成!”
(三)
刘鸿臣是今年3月份来到后边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与张家辉共事半年,让他最佩服的,是张家辉事事有回应的执行力。张家辉没有比较连贯的时间,隔三差五要处理新的情况,他讲话慢条斯理但脑子转得极快,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作出判断,拿定主意。
“他的脑瓜活,看到什么都能自然联想到村里。哪里有产业,咱村能不能做,时时刻刻与工作联系到一起。听说别人家发展蟹田,就带着我们去考察;刷视频看见墙画机‘省钱好办事’,立即下单收拾墙面;就连村里修路,60多岁的他还不放心,几次爬到墙头,看看路修得有没有问题……”刘鸿臣说。
记者临走前的早晨,张家辉正与村“两委”一道商讨在村部停车场建光伏的项目,他听说光伏板是免费给村里建,每年还能有万把块的收入,他立刻带着建设单位,到村子里正在建设的长胜稻香园去考察,“你们看,我们这里有600亩鱼塘,视野非常好,非常适合建光伏板。”
刘鸿臣坦言,其实项目没谈成的时候更多,发展本身就是一次又一次试错的过程。但是在短暂的失落过后,张家辉总是带着大家很快地恢复,遇见下一个可能性时,总能说出“拉来试试”的勇气。无论是长胜稻香园,还是如今正在尝试的菌类云场,还有各类闲置地块的改造利用,都是大家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今年,我们还办成了一个大事,那就是辽中大米地理标识产品的落地。”张家辉介绍,这也是辽中区唯一一个落地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未来对我们打响村子的品牌,有巨大的帮助。”
三年的时间,后边外村除了产业发展,还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378平方米,村里有了养老日间照料站和儿童服务站,提供健康配餐、村医看护、休闲娱乐和课业辅导等服务,村上的闲置空地,也升级改造成了村民休闲文化广场,还添置了睦邻亭等设施。村民们曾亲口对张家辉说,“村里带着咱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好,大伙再不为村上的发展使把劲儿,脸都臊得慌。”也正是村民心中的这份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了后边外村的发展合力。
什么时候能再上一个台阶,张家辉直言还来不及想,村子里刚刚经历了“三年奇迹”,还有太多的地方要完善,“我们说乡村振兴战略有五个具体途径,大方向在这里,具体发展下来,说到底就是那些事儿,除了巧劲之外,更多时候是需要一点一点去‘啃’下来的。”在张家辉看来,改革不单指形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改变旧有落后的面貌。
“有时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说再多美好蓝图,也不如夯实脚下的泥土,把更多的时间从桌上用到脚下,村庄的变化与村民的笑脸,是检验发展成色最好的标准。”张家辉说。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