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市因子”中寻找低位买入时机 | 博道笔记

从“入市因子”中寻找低位买入时机 | 博道笔记
2019年06月11日 09:53 上海博道投资

我们在之前的揭秘多因子的文章中,和大家讨论了估值因子,最具知名的自然是PE(市盈率)和PB(市净率)指标——用以判断合适买入的低估区域和适合卖出的高估区域。

有了这些指标,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做到买入和卖出的判断: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就是低买,股价高于价值时卖出就是高卖。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低估区域和高估区域?目前是不是合适的买入区间?低估区域买入的绩效如何呢?

资产配置的视角看入场时机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股市的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和市场估值的提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盈利很难透彻掌握,但另一个指标就可控的多,即选择估值低的时候进入。

我们知道,代表情绪的估值短期容易大起大落,如果说盈利的增长是价值的话,那么估值就是价格,从长期来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正因为估值或者说价格的波动,所以市场中的每个人都想低买高卖,但低到怎样才算是低买? 股神巴菲特的“贪婪恐惧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说来容易,落实到实践总是各种牵扯。

A股的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张图中一览无余。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7年底。风险提示: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从2005年至2017年的13年,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核心的利润贡献是准绳,而代表价格的市值和估值,大致围绕着准绳上下波动。

正是由于长期而言股市的估值将向均衡水平靠拢,投资者能获得的预期年化回报与进入股市时候的估值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持有周期,在估值较高和较低时进入股市,所能获得的平均年化回报和胜率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下图: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1993年至2017年。风险提示: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估值低于0.3(即30%历史分位)入场的年收益和胜率,均要远远高于估值低于0.7(即70%历史分位)入场的年收益和胜率。

总结以上,理性的投资者在入场时机的选择上,这里并不指进行择时,而是战略配置的视角,在股市低估值区域逐步进入,在高估值区域停止进入(如果更专业一点可以逐步退出)。这样的配置方法赚的是估值水平长期来看大概率回复均衡的钱,不依赖于择时能力,所要承受的是短期的波动。

我们当下处于什么样的估值低位水平?

我们当前的市场,处于什么样的估值位置呢?

我们选择近十年历史数据市盈率时间分位点作为估值依据,用估值百分位作为择时的辅助指标。也就是,当PE降至历史低位区域时,积极布局,或者加大定投力度。反之亦然。这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在市场恐慌条件下获取更多廉价的筹码,提升综合收益率。

数据告诉我们,A股又到了长期投资的买入区间。

从上面近十年的主要指数的PE和PB数据所处历史分位的数据可以看到,特别PB指标,主要指数的估值,尤其是沪深300和中证500两大宽基指数,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和历史高位区间的估值数据相差还有很远的距离。

估值低位法投资的绩效

对于普通投资者,买入时机应该是一个区域,也就是当指数跌到一个低估值区域的时候,分批买入,慢慢低吸,而不是等一个具体的点位,否则就是投机赌博的行为了。

所以考虑到当前A股仍处于2900点下方的低估值区域,耐心买入优质的指数,耐心持有,相信未来会取得好的收益。

同样用数据来说话。我们知道,截至2019年5月29日,沪深300的市盈率为11.84倍。那么我们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2倍为准绳,低于12倍我们分批买入,然后持有,其绩效如何呢?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低于12倍的第一次整体性投资机会,出现在2011年至2014年,从2011年9月2日沪深300指数2528点至2014年12月24日沪深300指数2972点的三年多期间,沪深300指数整体市盈率均位于12倍下方。

如果我们在2011年9月2日首次出现市盈率低于12倍时买入当时市场的偏股基金持有至今,会是什么情况呢?Wind数据显示,我们统计2011年9月2日前成立的344只偏股基金(Wind开放式基金分类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当日买入持有至今(2019年5月31日)的平均收益率为61.82%,同期沪深300指数变动28.06%,大幅超越指数。

这个持有过程可能会有煎熬,不会一买就涨,但在低估区间的耐心持有终将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低于12倍的又一整体性投资机会已经出现: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以及2019年5月至今。

你准备好了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评测,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请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务必仔细阅读基金的法律文件(《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