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出炉!哪些方向是基金经理们布局的共识?| 博道说

一季报出炉!哪些方向是基金经理们布局的共识?| 博道说
2025年04月22日 16:24 上海博道投资

回顾过去的一季度,从一月份的情绪低迷到2月被DeepSeek引爆的AI行情,从A股到港股,市场可谓是乱花迷人眼,热点板块也比较多。进入四月份,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市场又形成了一定扰动,后续应该怎么看?

正值公募一季报披露,不妨来看看小博家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相关思考。博道基金投资团队的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6年,投资上各具特点,对市场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略作汇总,愿有所得。

科技创新将会是A股市场中长期主线

张迎军

25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21年投资经验。历经多轮周期考验,擅长大势把握,现任博道基金研究总监兼投资部总经理,“嘉”系列产品基金经理。

展望后期市场,随着国内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发力,相信经济基本面将较大概率触底回升。目前市场短期焦点在于二季度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冲击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市场也将会受此冲击。

总体而言,市场短期上涨主要依靠风险偏好上升驱动。风险偏好上升的内在动因一方面来自于国内低利率环境,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市场信心的提升。

中期维度看,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针指引下,过去几年,在诸多“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都取得显著突破。这些科技进步与技术突破,终将以不同形式映射到以A股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上,从而对相关行业与上市公司股价形成积极催化作用。

长期逻辑而言,资本市场更加欢迎通过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市场资金中长期聚集与配置方向。从这一角度看,科技创新将会是A股市场中长期主线。

因此,面对技术进步给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带来的波动,无论是定性为“0到1”阶段的产业主题投资,还是“1到N”不同阶段的行业景气投资,我们都将积极面对,坚持“以长期视角正确把握公司的合理价值,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基本原则,“尊重市场、顺势而为”,面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在控制组合整体风险的前提下,保持开放心态努力参与。

重点关注科技发展与新兴消费领域

刘俊

22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13年投资经验。自上而下的投资多面手,策略适配、风格灵活,博道基金“睿”系列产品基金经理。

2024年下半年集中出台的经济稳定政策效果显著,推动我国经济企稳增长。考虑到政策传导延续性,今年一季度经济仍将继续维持稳定增速。

一季度,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领导人就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政策、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等重要内容发表重要讲话。以DeepSeek模型和宇树机器人为代表,国内科技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对于国内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信心显著增强。国际市场方面,美国关税政策依旧存在变数。美国政府总统换届后的财政、关税和外交政策的变化对美国和全球经济都会带来较大影响。

我们的资产配置方向主要为科技发展与新兴消费领域方向。

科技方向主要配置人工智能领域龙头公司、人工智能硬件终端电子和汽车等产业链内公司,同时也配置了因电网升级改造而受益的公司。在消费领域,更多配置在经济社会生活变化趋势下,受益于消费者意愿新变化的公司。

展望未来,二季度经济增长对全年经济走势影响较为关键。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全球经济影响将进一步明朗。科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终端的发展会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将继续围绕新兴消费、科技进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其中寻找最受益的领域和公司进行配置。

看好AI应用等多个方向

均衡配置,自下而上精选

孙文龙

15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10年投资经验。均衡成长风格,自下而上选股为主,现任博道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惠”系列产品基金经理。

回顾一季度,3月两会明确了2025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宏观政策导向,符合市场预期,政策仍然保持支持性,并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长期来看有助于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从经济表现来看,1-2月经济数据超预期,虽然房地产投资端仍然偏弱,但核心城市的二手房成交维持高位,房地产“止跌企稳”迹象有所显现;同时,在近期科技突破和政策支出增加的背景下,AI和相关制造业的投资活动逐步改善,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有所提高。

展望后市,尽管美联储降息周期面临潜在的风险扰动,但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趋势未发生改变,港股估值仍具有性价比,资金方面也可能受益于全球资金的再平衡;基本面方面,虽然二季度出口面临较大的关税风险,但国内政策有所储备,内需有望形成对冲。从周期位置而言,即使短期市场可能面临波折,中期企稳复苏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整体来看,权益市场依旧兼具一定的赔率和胜率,值得积极把握。

从行业层面,看好AI应用、动力电池、高端机床、两轮车、风电、养殖、快递、电解铝等。我们将继续采取“长期竞争力+隐含回报”的框架,以自下而上个股选择均衡配置为主,从核心竞争力、成长空间、周期位置、隐含回报四个维度选股,并优先从核心竞争力、经营周期两个维度提高选股胜率,更加注重持仓公司是否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性,同时把握未来2至3年的经营周期则有助于提高组合的效率。

看好港股机会

关注三大方向:“AI、泛消费、红利”

张建胜

15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10年投资经验。科技成长风格,A+H全覆盖,博道“盛”系列产品基金经理。

过去的一季度,我们在维持行业配置相对均衡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了组合弹性,主要体现在增配了3D堆叠和创新药相关的仓位。

3D堆叠的配置逻辑在于,虽然渗透率预计要等到明年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但其前景极其广阔,因此在当下的市场风险偏好环境下做了左侧的布局。

配置创新药的逻辑基于以下几点:

(1)在持续数年的股价调整后,创新药企业的估值开始具备性价比,产业资本出价相较二级市场具有明显溢价的案例变多;(2)国内的工程师红利使得研发效率相较海外同行具有明显优势,海外授权分成的模式具备可持续性,从2024年开始密集出现类似案例;(3)行业龙头公司在持续多年的亏损后首次盈亏平衡,是一个行业开始具备自身造血能力的信号;(4)政府集采的影响开始弱化。未来,本基金会继续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认真做好上述板块的仓位管理。

从2024年一季度以来,本基金始终维持了较高仓位的港股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大量港股通标的中,“南下”资金持有市值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已超过30%,意味着其已成为了最重要的边际定价力量。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为自下而上寻找结构性机会创造了条件。

展望未来,我们总体上会保持投资策略的连续性。与一季度风险偏好为主导不同,后续几个季度经济基本面和风险偏好将会共同起作用。

具体到细分投资方向,我们仍将维持“AI、泛消费、红利”三个方向不变,并适度提升泛消费的关注程度。其中,在AI领域,我们侧重3D堆叠、云计算、端侧AI等子板块;在泛消费方面,我们偏好需求更具有韧性的互联网平台、餐饮链上游、医药等板块;在红利方向,我们偏好经营更具韧性的运营商等子板块。

权益市场积极可为

优先关注景气向上的行业

袁争光

19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13年投资经验。均衡风格,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博道基金“远”系列产品基金经理。

2025年一季度,国内基本面趋势延续回稳。国内1-2月经济数据超预期,核心城市的二手房成交维持高位,房地产“止跌企稳”迹象有所显现,出口势头回落。3月两会明确了2025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宏观政策导向,符合市场预期,与去年底工作会议精神保持一致。其中,财政赤字率提升到4%,以旧换新提升到3000亿元,通胀目标则从3%的上限目标调整为2%的预期目标,而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在科技创新、风险偏好的带动下整体回暖,大盘和宽基指数呈现窄幅震荡格局,科技制造表现较好。行业方面,有色、汽车、机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34%、11.30%、8.85%,煤炭、商贸零售、非银金融跌幅较大,分别下跌10.70%、7.41%、6.18%。我们在一季度保持权益仓位基本保持稳定,重点关注汽车、电子、机械、基础化工、医药、石油石化等行业。

展望后市,尽管美联储降息周期面临潜在风险扰动,但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趋势未发生改变,资金方面也可能受益于全球资金的再平衡。基本面方面,虽然二季度出口面临较大的关税风险,但国内政策有所储备,加之房地产继续回稳,内需有望形成一定对冲。从周期位置而言,即使短期市场可能面临波折,中期企稳复苏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整体来看,权益市场依旧兼具一定的赔率和胜率,值得积极把握,债券收益率可能仍有震荡。

我们将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从产业周期的位置中优先配置景气上行的行业,优选长期竞争力公司,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适当提升个股和行业的集中度,努力为投资者争取有竞争力的回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