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博说
缘起博道基金投研内部的分享机制,小博有机会作为“首席传话官”,给大家带来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们的第一手研究体会与心得。
本期『博道说』,小博给大家分享的是“中生代”基金经理张建胜的最新思考。
作为一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张建胜骨子里偏乐观主义,内心相信成长。同时,作为一名自下而上选股的基金经理,在宏观叙事面前他更多保持谦卑和敬畏,既然未来无法预测,不如将脚下的路走踏实。
回头来看,在市场低迷和风格“逆风”期,坚持做那些事后来看确实是“正确”的事情:精选个股、逆向布局、均衡投资,最后效果不会太差。其管理的基金产品,中长期业绩也排名同类前列。
近年来市场面临各种各样的冲击,既有疫情影响,也有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还有当下的关税扰动,投资心态难免波动。投资应该如何应对?
不妨来看看张建胜的最新思考。

张建胜
复旦本科+交大硕士
15年从业、10年投资经验,A+H双市场布局,“盛”系列基金经理
趁节假期翻了本书《极端经济》,内容有些凌乱和跳跃性,但有些天马行空的视角倒是给了点不一样的感受。
作者描述了一些不太常见甚至有点极端的环境:印尼海啸后的亚其、约旦的难民营、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监狱、巴拿马的走私之路等。
在印尼海啸之后,亚其当地所有系统几乎都被摧毁,且未能获得如汶川地震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的全面支持,如果置身其中,应该是挺悲观的,但实际上没过多久,神奇的又恢复如初了,作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地人存黄金的习惯使得经济系统很快运转起来了。
对于难民营,我们的印象都是破壁残垣中受伤和挨饿小孩的画面,但实际上在全球最大且最缺乏管理的扎塔里难民营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诞生了1400家“商店企业”,各种非正规经济使得难民营这种地方经济也循环起来了,奶粉自发地成为了硬通货。
作为对比,在食品和外部资源更丰富的阿兹拉克难民营,管理者精心设计了各种管理制度,但集中化设计和人为分配的成本高昂,整个难民营失去了活力,反而变成了难民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了。
经济的韧性来自于人,无论是难民营里的奶粉还是监狱里的香烟以及以此为纽带衍生出来的以物易物市场,只要有需求,就总有人会去创造市场。
此次巨额关税可能也类似,海关系统也不是一道门而是一个个人构成的,也会衍生出各种“非正规经济”。在面对突发极端冲击下,这些“非正规经济”给整个系统提供了反脆弱性。对于新生事物,政府需要为自下而上涌现出来的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很多自上而下的设计可能会不接地气适得其反,严格计划的市场供应满足不了多样化的需求,只会催生出“多轨制”市场。
看完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对各种极端事件冲击要用一颗乐观的心去看待。做投资的人,容易对短期事件过于敏感,但经济体自身具有超乎预期的韧性。无论是海啸过后的流离失所还是监狱高墙内,外部困难的压力,能激发出人非凡的适应力和创新。
以我自己为例,2020年新冠疫情刚发生时,本人也是惊慌失措的,作为投资管理人,今年超预期关税被宣布时,心态也难免波动。但正如大家一直开玩笑所述,“悲观者负责正确,乐观者赢得未来”。
仅仅拥有悲观的逻辑,于事完全无补。2020年新冠疫情后的赢家并不是因为悲观甩手离开市场的人,而是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始终还有颗寻找被低估优质资产心,且找到煤炭、银行、黄金、运营商的人。
虽然说当初买这入这些资产的投资者可能有不少是抱着偏防御的心态(同理后期有不少是追趋势的),但是我相信,真正悲观的人大概率拿不了三年,稍微有点收益率可能就会见好就收。而真正拿过这几年赚到大钱的人,应该是骨子里相信这类资产被低估了,且仍以积极的心寻找资产对抗困难环境的人。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安迪说的,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消费也是同理,从过去几年不断收缩的估值来看,相信市场上大部分人也是这么想的,但对于投资而言,悲观并不能带来收益。
与之相对应的是,以娱乐消费市场为例,去年的娱乐市场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例如,在大家感叹电影市场低迷的同时,刚诞生才两年的短剧市场收入超过了整个电影市场,小游戏的广告投放规模超过了传统手游,而微观上看,一款毛利率如此之高的Labubu就能卖超过20亿,一家卖卡牌的公司一年盈利能几十亿。消费大盘确实是低迷的,但也确实是冰火两重天的。
当然,乐观也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当愣头青。黑天鹅的冲击必然带来巨大的转型,而转型期提供了优胜劣汰的压力测试。印尼海啸之后,当地率先恢复的是有存黄金习惯的家庭。或许,先让自己有不被踢出牌局的冗余度,在此前提下,始终拥有颗乐观的对抗困难环境的心,是面对极端环境冲击的应对之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