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分女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崩

687分女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崩
2024年06月15日 21:20 不二大叔说

听主播沐风音频

结尾曲:五月天  - 知足

如果你的孩子梦想考北大,而且分数也够,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

相信所有家长都会开心的送孩子去上学吧。

但却有这样一位父亲,在明知女儿会被北大录取的情况下,竟擅自篡改了女儿的高考志愿。

也就是这一举动,使得一个家庭从此支离破碎。

女孩名叫戴柳,是1999年黄岗市的文科状元,687分的成绩足够让她拥有挑选心仪大学的权利。

但没想到,最终她收到的却不是当初的第一志愿——北京大学,而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是够分数线了吗,为什么会这样?

戴柳询问了学校老师这才知道,原来是戴爸爸背着女儿偷偷去学校改了志愿。

“你为什么要改我的志愿?凭什么连问都不问我一声?”戴柳不明白。

“凭我是你爸!”

“学法律以后才能有出息!”

“我都是为你好!”

……

一句“为你好”让戴柳的心坠入谷底,她既愤怒又悲伤。

愤怒的是戴爸爸不顾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梦想强行加在自己身上(戴爸爸当年因为几分之差未能考上政法大学,这成了他的遗憾)。

悲伤的是事情已成定局,自己也无力改变。

就这样,戴柳带着对戴爸爸的不满前往了大学报道。

大学期间,戴柳很少回家,连打电话联系都很少。

家里人以为女儿只是闹脾气,等到时间长了就能明白父母的苦心。

但没想到,戴爸爸和戴妈妈还没有等到孩子的理解,却等到了戴柳要出国的消息。

原来,一所韩国大学正在校内招生,如果通过考试,就可以前往韩国学习。

这对于一直想要逃离家庭的戴柳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机会,所以当戴柳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决然报了名。

为了逃离计划的顺利进行,戴柳并没有将报名的事情告诉家里人,直到考试通过,拿到留学资格后,她才将这件事告知了父母。

对于戴柳先斩后奏的举动,戴爸爸不出所料的发怒了。

在戴爸爸的计划中,戴柳毕业之后应该要回家考公务员的,而不是扔下父母出国,所以他坚决不同意戴柳的留学之旅。

和戴爸爸一样,戴柳同样坚持自己的计划,甚至不惜绝食来表明自己的决心。

最终,还是戴妈妈心疼女儿,偷偷将她送去了机场,这才成全了戴柳的出逃。

在国外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戴柳却始终不愿回家,只因国内有那个剥夺了自己选择权的父亲。

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而当戴柳再次主动联系戴妈妈,则是因为戴柳要结婚了,并且打算定居在国外,这意味着,戴爸爸和戴妈妈想要见到戴柳就更难了!

电话挂了,父母的心也碎了。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就这样支离破碎。

其实像戴柳爸爸这样的父母在生活中数不胜数,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以爱之名控制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但真正的爱,从来都不是支配和控制。

为什么父母总想控制孩子?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父母控制着孩子的情形。

从生活中吃什么、穿什么,到学习中学什么兴趣爱好,上什么学校,到之后的行业选择甚至是婚育选择,都有着父母的影响。

大概就两个原因:

第一点,总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的最直接表达,大概就是把自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到孩子吧。

所以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上学,甚至上班都要帮其计划、安排。

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多吃了好几年的盐”,经验、见识都远高于孩子,他们给出的道路比起孩子自己的选择来说,才是最好最正确的。

第二点,不信任孩子:“你看,早就说过你做不好!”

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设定好的人生轨迹行走,其核心就是不相信孩子。

总是怕孩子做不好,总是怕孩子失败,所以总是企图什么都替孩子做,总是企图控制孩子的想法。

如此,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想印证自己身为父母的意义。

但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他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

  • 过度的控制孩子不仅会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着负面影响。

过度控制孩子后果会怎样?

1、缺乏主见

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有计划和安排,但对于孩子自己的意见却不予接受,或是予以否定、贬低,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想法不正确也不重要。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掉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听从,失去自己的主见。

2、过度叛逆

有些孩子面对父母的安排会选择妥协,但有些孩子却会选择拒绝。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们,还可能会出现“你说不能做我就偏要做”叛逆心理,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3、怯懦

爱控制孩子的父母,不仅会替孩子做决定,还会帮助孩子处理各项问题,这就导致孩子丧失了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的能力。

这样的孩子更习惯于待在父母营造的舒适圈内,对于一些重要重大事件,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和处理。

4、缺乏创造性

控制欲强的父母总是让孩子按照规划好的人生轨迹行走,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许尝试新事物,他们的思想、行为被锢桎,这样的孩子相较于普通孩子来说,缺乏创造力。

除了性格上会有缺陷外,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有负面影响。

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缺乏情绪发泄的机会,一旦碰到困难和挫折,他们就会变得退缩、沮丧和无助。

长期以往,孩子的心理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人生发展。

父母该如何学会放手?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拥有控制权,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这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自主意识,父母理所应当要帮助孩子去做选择。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出现,这时候的父母就应该要学会放手了。

1、给与孩子肯定

人生而不同,之后的人生道路理所当然也有所不同,父母强制要求孩子按照预设好的道路发展,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权利。

2、高质量陪伴

陪伴可以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

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离开父母身边是一定的,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无论距离多远,一家人的感情不变,无论他做什么,父母对他的支持不变。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

3、给与彼此空间

作为缺乏能力和认知的孩子,父母当然有责任管控孩子,但一定要注意尺度。

过度的管控孩子,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还给彼此之间的关系带来负面作用,孩子累,父母也累,倒不如给彼此一点空间。

4、足够的尊重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父母要让孩子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以便孩子思想存在错误时,父母可以及时的予以引导。

5、正视自己的错误

很多父母都会有一个奇怪的“自尊心”,那就是作为父母不应该出错,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所以即便自己的育儿手段出现一些不当,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只会一直接受错误的教育。

所以,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要坦然承认并积极解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育儿手段不断修正,让孩子在正确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写在最后:

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本身没有错,但孩子终究会长大的,终究会离开家庭独自走向社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