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杭城东西交通动脉天目山路,西溪湿地与老和山的葱茏绿意逐渐取代人工打造的天际线。杭州汽车西站公交枢纽站便位于两种景致过渡的交叠地带。设计试图通过楔形区块延续绵延的自然景观,同时延续场地西侧的杭州汽车西站和地铁站,为过往的旅客提供换乘便利。
杭州汽车西站公交枢纽站总建筑面积为25739.4 m2,可容纳公交线路7条,共设21个公交待发车位,主要功能包括公交枢纽站及公交调度管理,换乘中心。该设施提高了杭城西侧城市片区旅客的出行便捷性和舒适性,创造了一个清晰而又令人愉悦的交通换乘流线。伞状的候车岛顶棚为枢纽站赋予轻盈的印象,成为联系城市与自然的纽带,实现形象与功能的一体化设计。
极简高效流线
枢纽站主要定位为汽车西站片区公共交通配套设施,从功能上承载了地铁、大巴、公交等换乘功能。场地视野开阔,遥望西溪湿地与老和山,是杭州城市西大门的重要形象。场地限制条件较多,隧道、变电缆沟、过街地道及地铁出入口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解决限制要素,满足结构功能与城市环境协调,梳理出极简高效的流线,营造一个现代化的换乘枢纽,是设计的主要目标。
为了顺应项目狭长的场地特性,设计体量与原有汽车西站相近,再在实现建筑与汽车西站体量平衡的同时,维持道路纵向界面的和谐。在场地内部,设计对比候车岛式、集中式、斜列式多种模式,从中选出斜列式公交停车模式,平层换乘、线路清晰,完全人车分流。斜列式模式最大程度的减少公交流线、小汽车流线和旅客流线的相互干扰,可达性强,真正实现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
景观设计遵循应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利用策略,为交通空间提供更多的使用余量。配套调度用房入口处通过台阶与坡道的结合设计,化解了场地高差。顺应西溪湿地到老和山由低到高的景观趋势,主体建筑亦为北低南高,全面享受景观,丰富城市天际线。同时利用场地的高差设置地下夹层作为非机动车库,建筑出入口顺应地形标高错层布置。
在场地北侧结合公交出口布置天目山沿路30米绿化带的完整性,缓解公交场站对城市街道的干扰和影响。环绕着旅客上下休憩的边沿,布置多样化的绿化景观,做到地形利用最优化,营造一条舒适休闲的乘车路径。
一体化的换乘体验
设计极度关注枢纽站的布局与细节,希望建立一个清晰、简洁的汽车站换乘体系。建筑利用底层局部架空为公交车通行提供条件,并设置司机休息、调度、候车等功能。公交停泊功能与后勤调度功能相互独立又融为整体,既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限制,又能做到最优化的人车可达性,实现建筑与交通的一体化。
为实现一体化的换乘体验,枢纽站依据功能可分为三部分区域,分别为公交换乘中心,候车大厅和配套调度。换乘中心位于场地北侧,充分考虑公交与旅客的人车分流,以及停车发车的效率。靠西侧道路沿线设置候车岛,满足多条线路的首末站停靠,每条线各占一岛,排列清晰,与旅客入口直接联系,换乘便捷。
候车大厅位于场地中部,底层公共部分设置候车大厅,靠内部分设置公交司机休息,公交调度等功能,二、三层为餐厅及厨房。整体以大空间为主,交通便捷,为公共服务性质的主要区块。车队管理、区域调度、视频监控、司机培训等相关功能用房位于四至六层。与公共区域相对独立减少公交人流混行。
建筑形体较为狭长,为了削弱强烈的体量感,设计将裙房和高层体块进行咬合穿插,并辅以虚实对比的立面。虚体部分则采用玻璃幕墙设计,整体大气。实体部分采用白色金属穿孔板及落地窗,创造出富有韵律的立面肌理,通透而不杂乱,并可有效阻挡西晒阳光。
宽阔的候车岛罩棚覆盖了整个公共汽车站台和候车区域,旅客可以在遮风避雨的条件下上下车。罩棚采用钢框架,表层覆盖穿孔金属铝板,照明设备安装在表层。在视觉观感上,律动与立面与富有节奏感的伞状罩棚产生优雅地共鸣。
结语
我们希望由空间设计的手法,缓解换乘过程中匆忙带来的焦虑,以及候车时间给予的无趣与消极。杭州汽车西站公交枢纽站以极简的流线与一体化的换乘体验,将时间与空间最大化地归还于旅客,构建出一个清晰而又不失趣味的公共交通空间。不止于公共交通,它将成为城市与景观,人与人之间的标志性枢纽,等候更舒适,联结更高效,化为自然的过客。
项目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杭州汽车西站公交枢纽站
项目地址:杭州,中国 Hangzhou, China
业主方: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设计时间:2015/3-2017/8
项目完工时间:2024/9
总建筑面积:25702.6 m2
用地面积:1.29 ha
项目功能类型:交通建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