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研究生派出所工作8年!

警校研究生派出所工作8年!
2024年06月13日 17:44 小警之家

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辖区面积最大的金盏派出所,有一位性格温文尔雅,干活却很老辣干练的青年民警姜华铭。

8年前,从警校毕业后的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一头扎入金盏派出所,从治安打击再到案管内勤,一直干到现在。

1.转  变

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技术专业的姜华铭,告别生活学习二十多年的家乡辽宁,怀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报考了朝阳分局。

来到分局报到的第一天,在新警分配会上,他被告知分到金盏派出所。

“咱所辖区面积非常大,有50余平方公里,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口结构多样、流动性大,治安形势较为复杂,正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好好干!”所长殷切的话语,让姜华铭倍受鼓舞。

于是,金盏成为了姜华铭开启公安工作的第一站。

虽然工作内容跟大学专业不同,但是姜华铭在师傅带领下,干得越来越起劲。

2.筑  基

2017年,派出所打击队因人员变动需要补充新生力量。

从小就心怀“破案、抓贼……”梦想的姜华铭,主动请缨到打击办案队工作。

取证、蹲守、审讯、做材料、输机打表......姜华铭像只停不下来的陀螺,在打击工作中积累经验。

有时为了能够第一时间追踪线索、抓获嫌疑人,他直接把自己“焊”在所里,一干就是好几天,整天和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

有一年春天,辖区发生了系列盗窃摩托车案。所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姜华铭所在的打击队,他们循着线索连续侦查蹲守。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在一个夜晚,一举将这个团伙抓获,起获摩托车10辆。

由于被盗摩托车被嫌疑人藏在不同地方,姜华铭和同事一起,按照嫌疑人提供位置,一辆一辆从各个隐蔽角落将摩托车找出来,运回所里。

初春的夜晚,天还是比较冷,姜华铭和同事在外面冻了一宿,等运完最后一辆车,天已经亮了。

姜华铭隐隐感觉到感冒发烧,但是办案时限不等人,在作了短暂的调整以后,他们继续开展侦查工作,作价、写材料、出手续……在历经多层考验后,他们终于将嫌疑人送进看守所。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几天后,所里举行发还仪式,将这些摩托车还给失主。群众的一声声感谢,让姜华铭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很值,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3.攻  坚

2022年12月,姜华铭从打击办案队调至综合指挥室,成了一名协助统筹做好全所工作的综合民警。

综合指挥室在所里发挥着中枢大脑的作用,不仅要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还要负责所里综合性工作,姜华铭很少有休息时间,常常要忙到深夜,“以所为家”是他的生活常态。

除了出方案、写报告,他还负责方案的进一步组织落实。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中,姜华铭练就了提笔能写、脱口能讲的本领。

近两年,分局重视提升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所里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姜华铭

姜华铭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结合前期工作经验,规范民警办案流程,出台了一整套工作机制及奖惩办法。

他定期与办案民警会商研判,努力用这套新规范推动案件办理与监督考核“向前一步”。

为此,他还开展小课堂、座谈会、知识竞答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家逐渐养成良好的执法习惯。

通过不懈努力,派出所在分局执法质量考评中成绩突飞猛进,实现了质的飞跃。

4.赋  能

近年来,派出所把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特别是努力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方面有所突破,避免问题的升级。

姜华铭以此为机会,认真梳理近期矛盾纠纷类的警情,发现有一些矛盾纠纷需要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共同施策。

在积极争取派出所领导班子支持后,姜华铭主动整合辖区优势资源,协调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共同建立“警法携手、联动解纷”机制,由公安搭台、法院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好矛盾源头化解和解析释法工作。

警法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调解纷,打通群众工作的“最后一米”,达到“1+1>2”的良好效果,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2023年2月份“警法携手”机制运行以来,姜华铭先后协调、化解复杂矛盾纠纷45起,帮助群众挽回损失50余万元,得到电话表扬15次。

警法携手、联动解纷,画出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同心圆”。

来源:正警事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