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如何真正了解基金经理

好书推荐:如何真正了解基金经理
2024年05月12日 19:01 点拾投资

导读:大家总说买基金就是买人,但是投资者真的了解基金经理吗?在景顺长城基金联合中国基金报和蚂蚁财富于2020年推出的《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中显示,投资者在买基金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就是“认识基金经理”。

由于难以“认识基金经理”,许多投资者在买入产品的时候只看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但是,历史业绩是由基金经理的主动投资能力(阿尔法)加上他的投资风格(贝塔)共同组成的。历史业绩好的基金经理,未必确保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复制过去表现。这是因为投资风格的贝塔是有波动的。而即便一名长期业绩都能表现不错的基金经理,但是许多投资者也没有耐心真正长期拿着。

在海外,有许多关于如何认识基金经理的工具书,比如说前几年我推荐的Asset Allocator,就是一本专业FOF基金经理如何调研、通过调研识别基金经理的书籍。我也很高兴看到国内也有了这本帮助我们如何了解基金经理的好书:《认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这本书是由景顺长城基金编制的,其中有大量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的数据,让我们能够从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了解如何去真正认识基金经理,以及他们不同的投资风格。

事实上,这本书也非常适用于其他的基金公司,对于他们如何培养基金经理,如何给基金经理画像,如何考核基金经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从这个角度看,景顺长城基金编制的这本书,确实是我们行业内的一大公益!

下面是我自己阅读本身的一些总结,但还是强烈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买来看看。个人的理解总会有一些偏差和偏见,原汁原味的阅读会更有价值。

为什么认识基金经理如此重要?

决定一个基金产品表现的有三个主要因素:产品定位、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特别是在产品定位目前还不是特别成熟的中国市场,基金经理就成为了一个“基金的灵魂”。甚至许多早期基金产品的定位,是由这个基金经理的风格决定了。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旦更换了基金经理,这个产品的投资风格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依然是一个主动权益阿尔法比较丰厚的市场。基金经理通过自己的投资能力,能够相对自己的风格获得更好的收益。即便过去几年各类ETF或者指数基金的创新层出不穷,但主动权益依然还是市场比较主流的一类产品。

相比于美国的公募基金市场,国内的基金经理重要性超过了产品设计本身,这让基金经理承担了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也让认识基金经理的重要性,超越了认识产品。

同时,A股市场是一个年化波动率比较大的市场。相比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A股市场的问题并非年化回报率不高,而是年化波动率太高。这也让持有人要在A股市场的基金产品上真正赚到钱,就必须要拿得住。

简单来说,持有一个基金的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就越高。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在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呈现高波动的市场中,要拿住基金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需要认识我们持有的基金经理,通过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的匹配、信任,让我们真正做到拿得住。

每一个基金经理都是不同的

前几周正好和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喝咖啡,她问我怎么去对其公司的基金经理做画像,有没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基金公司借鉴?我当时第一反映就是景顺长城基金。确实,由于景顺长城基金有一套比较独特的基金经理回顾制度,能够对基金经理做比较清晰的风格画像,并且用匹配他们的基准进行考核。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基金经理通过专注的投资,在其风格领域积累下超额收益能力,也能更客观对基金经理业绩中的贝塔和阿尔法做区分。

这本书中也提到了杨锐文的例子。杨锐文作为“成长股猎手”,投资是倾向于早中期的成长股。在2016到2018年的市场中,国证成长指数下跌了40.48%,大盘蓝筹风格显著跑赢了成长风格。这也让杨锐文提到自己是在“盐碱地种庄稼”。但是2019到2021年,国证成长指数上涨了126.53%,长期专注在成长风格的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环保优势基金也上涨了237.45%。

我们在过去几年访谈了大几百位基金经理,发现每一个基金经理都是不同的。虽说风格上,可以粗浅划分为价值、成长、均衡,但实际上几千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组合,没有一个是100%一样的。

不同的风格,对应的投资方式和持有体验也不一样。简单来说,成长风格的基金产品波动要比价值风格更高。大盘风格的基金偏向于持有市值较大、容量较大的行业,包括大消费、大金融等。中小盘风格的基金更倾向于持有TMT、医药、高端制造等行业。换手率上,成长风格也要比价值风格更高。这也是因为,价值类的企业通常变化比较慢,龙头企业的护城河很高。成长类的企业,特别是科技驱动的企业变化较快。

投资风格也会随着基金经理自身经历的丰富、思想的变化等更新迭代。如同一个人会发生变化,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也会变化。关键是,要理解是什么因素驱动这些基金经理的变化。

我自己访谈了很多基金经理,有一些简单的粗浅观察:比如说随着基金经理年龄的提高,通常换手率是下降的。这个也比较理解,年龄越大的基金经理,体力和精力都会不可避免出现下降,那么越倾向于找一些能长期拿着的公司。再比如,由于科技浪潮每一轮的驱动因素不同,引领的基金经理都不一样。那些苹果产业链成名的基金经理,大多数看不懂新能源汽车,而那些新能源汽车成名的基金经理,大概率也会错过下一轮人工智能浪潮。

基金经理的风格,也和自己的从业经历、人生经历、跟过的团队或师傅等方方面面有关。比如说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余广,曾经有过7年会计事务所从业经历,这段经历也让他投资中非常注重ROIC、毛利率、净利率、现金流等财务指标。

最显而易见的经历,是一个基金经理入行看的什么行业。通常来说,这种行业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形成一种偏爱。比如说看食品饮料出身的基金经理,投资就会偏向高ROE风格的股票。看周期出身的基金经理,对于周期股的大波段把握就比较强。看TMT出身的基金经理,喜欢新的科技变化。这也形成了之后的投资风格。

选择投资风格匹配的基金经理

经常有人问我:朱昂,你访谈了那么多基金经理,能不能给我推荐三个你最认可的基金经理?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从未透露过心底的答案。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风险偏好、投资目标不同,喜欢的基金经理也会不一样。甚至,有些基金经理独特的经历和气质,也会对特定的人群产生吸引力。

我拿自己为例,由于曾经在一家外资行做过机构销售,就很偏爱某位曾经也在外资行做过销售的基金经理,虽然我和他只见过一次,第一次访谈还是通过电话。这种是很独特的经历,未必对其他人产生吸引力。

在书中,作者用交朋友为例。只了解“朋友”有哪些类型显然远远不够,对自己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在长期的磨合中加深与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最终获得自己最真心的朋友。

每一个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投资目标不同,适合的基金经理也不一样,关键是要找到与自己投资目标匹配的基金经理。比如说,追求收益的投资者,可能更适合买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追求低波动的投资者,可能更适合买适合偏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

买基金经理最大的误区有两个:

1)看着历史业绩买,认为历史业绩会简单重复。

2)认为基金经理能够穿越所有的周期。

一个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通常和他的风格有关。大家看过去半年、一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肯定是他的投资风格和市场风格契合。同样,没有任何一种投资风格能够适应所有阶段的市场。如果没有资产配置能力,那么全天候策略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基金经理在某个阶段,必然会表现不太好。

所以,在买基金产品之前,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买基金的目标是什么。

认识基金经理风格,对基金公司也很重要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在某资管公司的负责人聊,他问我,为什么景顺长城总是能隔几年出特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当时,我也提到了基金经理回顾制度,帮助他们能够让基金经理保持自己的投资风格,并且用更匹配的基准去考核。

这些年,大家都在鼓励对基金经理的长期考核,很重要的原因是短期业绩确实和风格高度相关。但是从这个角度看,用基金经理匹配的基准考核,和长期考核同样重要。我们看到,2019-2020年是典型的大盘成长风格行情,这时候偏价值和红利风格的基金经理表现就比较差。但是过去两年红利风格表现很好,也让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表现很差。

如果没有对基金经理产生正确的认知,就很容易在基金经理的风格逆风期中,对基金经理做出错误的考核。大家总说相对排名考核,可是不同的风格基金经理,应该用不同的基准考核。在考核基金经理之前,正确的分类非常重要。

以景顺长城基金为例,价值风格的鲍无可、成长风格的杨锐文、质量风格的刘彦春都经历过风格逆风期,但正是对这些基金经理的认识,能够更客观看待他们的业绩归因。也正是这种认识,能够帮助基金公司培养出在这个风格上长期坚守、有超额收益能力的基金经理。包括这两年业绩突出的中泰资管姜诚,也曾经在2019和2020年经历过投资的逆风期。而我们当时很幸运的是,能够在姜诚相对排名不是那么靠前的时候和他做过深度访谈,从中也看到了这些年来他投资上的知行合一。

超额收益很大一部分来自长期的专注。基金经理能够有条件专注在自己适合的风格、熟悉的领域深耕,背后必然需要一个理解他们的基金公司。

除此之外,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产品上,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把投资做好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自洽,基金经理去管理适合自己特点的产品,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不了解一个基金经理,让一个低风险偏好的人管理成长风格的产品,大概率就无法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基金经理自己也会觉得很拧巴。

我们看到,那些能持续打造优质产品线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懂得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产品上。

最后的福利

这本书页数不多,也很容易看懂,差不多几天就能全部看完。是一本对基金投资者、资产管理从业者来说,都非常不错的工具书。可以说,比我看过好几本海外的基金经理研究书籍更好。大家买基金都是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金额,为了更好理解基金经理,买一本书学习也是性价比很高的福利。

当然,和往常一样我们依然会赠送三本书给我们的粉丝。在72小时内留言点赞最多的人,将免费获得三本赠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