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桃实——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精品书画展在京开幕

千年桃实——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精品书画展在京开幕
2024年05月20日 16:13 民生经济网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是“东方苍龙 ”雄飞的一年,也是一代艺术宗师吴昌硕诞辰180周年。120 年前的甲辰年,60 岁的吴昌硕为了激励自己在艺术上奋力求索,刻下了一枚“雄甲辰 ”的印。120 年后的今天,为了纪念一代宗师伟大的艺术成就和苦难辉煌的艺术人生。2024年5月16日,由香港集古斋拍卖有限公司、丹光碧叶香港有限公司、北京砚台文化博物馆、香港教育文化集团主办、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京门书画院协办、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人民艺术家杂志、丹光碧叶北京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迎国际博物馆日暨纪念吴昌硕诞辰180 周年书画精品与砚台铭文展”在北京砚台文化博物馆开幕。

中国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际文联顾问、澳大利亚中华情总会高级顾问、日本华人文联顾问、日本东京国际吴昌硕艺术院院长吴超从东京发来贺信:

尊敬的“千年桃实”展组委会欣悉贵展于今日开幕,特致以衷心祝贺!今年是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在国内外都此起彼伏开展纪念吴昌硕先生活动之际,贵展在北京隆重开展,在首都向艺术爱好者们宣传吴昌硕先生的艺术,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祝展览圆满成功!

这项展览虽然作品只有 100 余幅,但却很精,很具代表性。从题材上讲,既有花卉,也有山水,还有人物;从材质上讲,既有纸本的,也有泥金绢本的,还有绫本的;从创作主体上讲,既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合作完成的;从来源上讲,既有私人珍藏的,也有机构收藏的,既有国(境 ) 内的,也有来自日本、香港的......可谓是展览虽小,内涵却大;场地虽简,品味却高。

观看这个展览,一者,我们将一饱“天福” ,充分地感受一代宗师“恬美”的艺术征途。"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不生昌硕,中国传统文人画从没落走向崛起还不知要待到何时。吴昌硕自号“苦铁”,其一生总的基调是先苦后甜 ,大苦大甜。少年时,家境清寒,过的是“清苦 ”的生活;青年时,遭逢战乱,过的是“痛苦” 的生活; 中年时,屈居官场下层,过的是“酸苦 ”的生活;六十岁后,绝意仕途,走上了职业卖画之路,过的是“困苦”的生活;一直到 70 岁,通过在上海“六三园”举办第一次书画作品展,声名鹊起,苦铁终于生辉,大器终于晚成,丰厚 的卖画收入,让他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得以怡养天年。

二者,我们将一饱“心福 ”,充分地感受一 代宗师“至美 ”的艺术追求。一个时代的画作, 往往是一个时代精神世界的折射;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其心灵追求的映射!吴昌硕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就像他给自己取的“苍石”名号一样,即便是风狂雨骤,即便是风吹雨打,也从不停歇,从不懈怠。14 岁学篆刻,此后几十年刀不 离手,石不离手;20 余岁学写诗,此后几十年以 诗词涵养身心,一生写诗 2500 多首;30 余岁学画 梅,几十年精益求精,“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 ”;43 岁学写石鼓文,历经二十多年磨炼,终于将石鼓文的“雄强”基因挖掘出来,发扬光大,成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三者,我们将一饱“ 眼福 ”,充分地感受一 代宗师“大美 ”的艺术水准。“画之所贵贵存我 ”,“ 自我作古空群雄 ”。吴昌硕画作的最可贵处,就是古为今用,人为我用。不论画什么,都能画 出自己的独特风貌,画出自己独特的精气神。比如他把吴镇的风竹、郑板桥的瘦竹、蒲华的乱竹 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吴竹 ”;把沈周的山水、石涛的山水和张锡宁的山水结合起来,形 成自己独特的“吴氏山水 ”;把徐渭的荷花、八 大山人的荷花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吴荷 ”; 把明清两代流行的传统文人画与民间绘画、西洋 元素结合起来,把大雅与大俗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吴氏彩墨花卉 ”,集古今为一体,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将中国文人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四者,我们将一饱“善福”,充分地感受一 代宗师“仁美”的艺术情怀。"苦铁画气不画 形"。吴昌硕的每一幅画作,不仅弥漫着雄强的 生命之气,也流淌着大慈大悲的祥和之气。吴昌硕生于乱世,虽然自己及家人处于饥寒困顿之中,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天下穷苦人,热心于社 会公益事业。无数次在自己的画面题款中写道: “遍洒大地丰年多,风云不起海不波”,“祝愿花 好人长寿,此乐着我心太平”。1909 年,他与钱 慧安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豫园书画善会”,致力于以艺术扶贫济困。1921 年,在得知《汉三 老碑》被日本购买后,吴昌硕与西泠印社同仁 一起,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集资8000 元赎回了此碑,为守护中华文脉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五者,我们将一饱“后福 ”,充分地感受一 代宗师“尽美 ”的艺术传承。"人生代代无穷己, 江月年年望相似"。艺术的薪火,要永远光明、 温暖和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就离不开师徒传 承。吴昌硕的一生,桃李满天下,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王一亭、赵云壑、陈师曾、陈半丁、吴茀之、沙孟海、诸乐三、王个簃等,都直接或 间接地得到了他的教导,提点和扶持。“青藤雪 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 三家门下转轮来”。这是齐白石发自内心的佩服。 1920 年 ,77 岁的吴昌硕为齐白石题写 “ 润格 ”;1924 年,81岁的他又为齐白石题写“ 白石画集 ”,由此可见、吴昌硕对后学的提携是如何的不遗余力。无独有偶,1923年,80高龄的吴 昌硕在看了25 岁潘天寿的画作后,大力赞赏其 “落笔不凡,格调不低 ”,并建议他将学名由“天授 ”改为“天寿 ”,让年轻的潘天寿受宠若惊,备受鼓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六者,我们将一饱“全福 ”,充分地感受一 代宗师“和美 ”的艺术影响力。吴昌硕一生从未到过日本,但却被当时的日本文化界视为“神 ” 一样的存在,他们为其举办了第一场书画展览, 出版了第一本画册,雕刻了第一个塑像。自小学到大学的几十种教课书中,都有介绍吴昌硕艺术 篇幅; 自普通百姓至高官学者, 自民居瓦屋至宫 廷寺庙,均以珍藏吴昌硕书画作品为荣。如此奇 迹的造就,如此巨大的艺术影响力,真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罕见来者 ”。

吴昌硕逝世时,于右任先生作挽联:“诗书 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 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这里的“元明清 以来”,是对吴昌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时间定 位”,是对其道统地位的认可;这里的“全世界” , 则是对吴昌硕艺术的“空间定位”,是对其国际影响力的高度评价。

“千年桃实大如斗 ”,吴昌硕是属于中国的, 也是属于世界的,更是属于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丹光碧叶寿万春 ”,吴昌硕是属于昨天的,也是属于今天的,更是属于明天的……“年年看花(画)人,颜色如花(画)好 ”,这是 吴昌硕的诗,也是吴昌硕对我们今天的“看花(画)人 ”的真诚祝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